老一輩的記憶:文化衫,把口號刻在胸口

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化衫曾是他們的集體記憶。

彷彿一夜之間,城裡的小青年們都穿上了無領無袖的白色T恤。與一般T恤不同的是,T恤上寫著當時流行於社會的口號,當時不是政治口號,而是反叛式、調侃式、消解崇高式的各種發洩型口號。這些口號,受王朔式的語言影響特別大。

老一輩的記憶:文化衫,把口號刻在胸口

“別理我,煩著呢”、“我是流氓我怕誰”、“跟著感覺走”、“我吃蘋果你吃皮”等,還有“掙錢真累”、“沒錢苦”,人們在衣服上書寫自己的情緒。

90年代初,王朔式的語言佔據了文化衫的主流。

老一輩的記憶:文化衫,把口號刻在胸口

1989年初,王朔、莫言、海巖、蘇童、劉恆、魏人、史鐵生等人組成“海馬影視創作室”,扯起“議價”旗號“按質論價”出售文藝產品。媒介稱此為“海馬現象”。創作室終於不負眾望,《渴望》沒給他們丟臉。

1990年,中國第一部室內劇《渴望》誕生,一時萬人空巷。《渴望》全劇54集只花了102萬元,相當於不到兩萬元1集。該劇導演鄭曉龍透露,公安部當時統計,由於《渴望》的播出,犯罪率都下降了,為此,公安部還專門舉行了一次慶功會,把《渴望》劇組請去了進行表彰。武漢市有個區停電,《渴望》看不著了,市領導的電話都被群眾打爆了。

老一輩的記憶:文化衫,把口號刻在胸口

人們記得當時一句話:“舉國皆哀劉慧芳,舉國皆罵王滬生,萬眾皆嘆宋大成”。

隨即,王朔及其代表的“痞子文化”,逐漸進入人們視野。

1984年,王朔在《當代》發表了處女作《空中小姐》,1989年發表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引起了反響。之後,王朔發表了一系列小說:《過把癮就死》《動物兇猛》《玩主》《我是你爸爸》等。

此時的王朔,幾乎每一個小說的名字,都會迅速成為民間流行的語言。

王朔漸漸從文化異類,佔據了主流位置,並且成為那個時代的文化英雄。他非常囂張地喊出了“我是流氓我怕誰”、“無知者無畏”的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