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歷史與變化——經典著作《聰明的投資者》解讀系列三

金融歷史與變化——經典著作《聰明的投資者》解讀系列三

本系列將圍繞書中第二個板塊“金融歷史與變化”展開解讀,基於我的理解與思考,希望能夠還原作者最真實的思想。

金融歷史與變化——經典著作《聰明的投資者》解讀系列三


1.通貨膨脹

作者首先圍繞通貨膨脹展開敘述,因為在作者著書時,通貨膨脹是一個相較過去很大的變化。當時是1970年,當年的CPI指數已高達5.7%。而自1955年至1965年,長達10年這個數值都維持在1.5%左右,隨後自1966年開始不斷攀升至5.7%。

書中原文寫到“美元購買力的縮水,特別是對其未來購買力還將進一步大幅下降的擔心,已經對華爾街的思維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且當時的金融權威得出如下結論:⑴債券本質上是一種不可取的投資形式。⑵因此,就其性質而言,股票是一種比債券更可取的投資。”

這種專家式的觀點在中國也非常普遍,尤其在面對當下一些重大變化時,專家會只根據當下情況,給出指導意見。由於這些意見放在當下的環境具有邏輯性,往往很容易誤導當時的投資者。

但我們要清楚,當下邏輯正確是基於以暫態的視角在觀察推理,而我們做投資,首先要知道的是這個市場是動態的,而非暫態。而如何動,則要從歷史中找尋。

繼續回到書中,我們看到作者立刻對此觀點進行了批評,並提醒讀者,即使是優質的股票,也不可能在任何條件下都優於債券。並直接通過回顧1915-1970年期間通貨膨脹發生時,股價的表現情況,得出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與股價上漲下跌沒有密切聯繫。

而股票背後所代表的公司利潤的增加,也與通貨膨脹沒有關係,這個增加均來自於利潤再投入所形成的投資資本大幅增加。

同時,作者指出,大多數人認為公用事業公司由於通貨膨脹引起債務成本大幅提升,售價卻受到管制,因而利潤會大幅受傷,這也是錯的。原因是根據法律,他們有權收取足以使其資本投資獲得適當回報的費用,電力、天然氣和電信服務的單位成本增長,要遠低於同期價格指數的增長。這會使其股東像過去一樣,免受通貨膨脹之苦。

講到這裡,我們不應該只學習作者對通貨膨脹發生時的結論,更應該學習作者在應對一個變化時所採用的方法。即不要盲從任何專家、機構的觀點,先從歷史中找答案,看過去有無發生過類似的變化,結合過去的客觀數據及當下的異同點,以動態的視角去應對未來。

金融歷史與變化——經典著作《聰明的投資者》解讀系列三


2.美國股市歷史

在本書的開篇,作者就提到了知曉歷史對於投資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當一個投資者,對市場過去價格的重大波動,以及股價整體水平與股票利潤和股息的各種關係有足夠的認知時,才能夠對不同時期股價水平的吸引力和危險性得出有價值的判斷。

書中,作者列出自1871年至1972年,長達100年的股價與估值變化圖,看到:股價自過去一個世紀以來,雖歷經波動,起起伏伏,但整體走勢卻是螺旋上漲的。

同時,作者將不同時期的市盈率,股息收益率,與債券收益率,三者進行比較,發現美國股市作為一個整體,市盈率基本在10倍-20倍這個估值區間波動,有時會因為市場情緒的樂觀,推高到20倍以上,有時會因為情緒極度悲觀,會跌破10倍,甚至跌到6.3倍之低。但如果在大家樂觀時,20倍以上買入,後面的回報將會慘不忍睹,而如果在大家悲觀至極,比如只有6.3倍的時候買入,往後卻會贏得豐厚的回報。

這裡,我們要仔細觀察作者作為一個投資者,在如何分析這個市場,這將給我們最切實有效的指引。

我們看到,作者首先記錄了股市作為整體市盈率變化的區間,接著將市盈率的倒數,即股票的隱含收益率與當期的高等級債券收益率進行比較,記錄了這個比值變化的區間。最後,記錄了股息收益率與當期高等級債券收益率的比值變化區間。

無時不刻在計算自己的本金收益率,並進行充分的比較,這就是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投資時做的工作。回到我們昨日講到的投資與投機,各位是否對投資的理解更加深刻。

雖然股市充滿了博弈,但與撲克遊戲不同,股市的博弈並不是一個零和遊戲。如果其參與者完全理性,並都擁有完備的信息,那麼博弈的結果可以是所有參與者都是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