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上最逆天文物,製作技藝完爆現代,至今還不能完全複製

中國古代史上最逆天文物,製作技藝完爆現代,至今還不能完全複製

1972年3月到7月,考古人員在發掘湖南省長沙市東郊馬王堆一號漢墓時,出土了大量保存完整的絲織物。在這批製作精美的絲織物中,有一件衣服最為逆天,或者說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它就是“素紗襌衣”。

素紗襌衣是國家一級文物,位列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的文物,目前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這件衣服長132釐米,通袖181.5釐米,僅重49克,摺疊後可以放進火柴盒。如果除掉衣領、衣袖、衣襟緣邊的絹,其重量只有20多克。整件衣服薄如蟬翼,疊起10層放一張報紙在下面,字跡仍清晰可見。

中國古代史上最逆天文物,製作技藝完爆現代,至今還不能完全複製

據說,這種衣服是古代權貴階層穿在色彩豔麗的衣服外面的,它能使華麗衣服上的紋飾若隱若現,進而產生一種朦朧的美,大家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性感的衣服。唐朝詩人白居易在《繚綾》曾這樣描述絲織品,“應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霜。”

剛開始大家以為白居易誇張,直到素紗襌衣的出土。這裡插一句,紗是我國古代絲綢中最早出現的,這是由單經單緯絲交織而成的一種方孔平紋織物,其經密度一般每釐米為58根至64根,緯密度每釐米為40根至50根紗。而素紗,一般為未經染色的紗織物,製作水平非常高超。在某種程度上,這件素紗襌衣就是西漢時期中國紡織技術最高水平的代表作。

中國古代史上最逆天文物,製作技藝完爆現代,至今還不能完全複製

前面筆者提到,素紗襌衣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絲織品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一件衣服,自從出土後,有關方面就一直希望能複製這件逆天文物。湖南省博物館曾委託南京一家雲錦研究所複製素紗襌衣,但該研究所複製出來的第一件素紗襌衣的重量竟然超過了80克,為何兩者差距如此大?

剛開始研究所的研究員一直找不到原因,直到無數次失敗後,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兩千多年前的蠶蛹要比現在蠶蛹吐出的蠶絲要細的多,結果現在用蠶絲織成的衣服要比兩千多年前重。找到原因之後,研究員開始研究一種特別的蠶蛹,再用這些蠶蛹來複制素紗襌衣,終於製作了一件非常特別的素紗襌衣,距離真的素紗襌衣僅差0.5克,這耗時13年。

中國古代史上最逆天文物,製作技藝完爆現代,至今還不能完全複製

也就是說,研究所的研究員耗時13年的時間,才最終仿製一件無比接近兩千年前的文物,這值得我們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