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姜色》:最孤独的妈妈和最孤独的孩子的生命告别礼

2018年10月,蜗居苏州一隅的我逛微信小程序,第一眼看到《阿拉姜色》电影海报的时候,直觉就告所我——这一定是我喜欢的电影!

蓝莹莹的天空,涌动翻滚的云层,有种梵高《星空》般的错觉。

海报抬头的那些奖项明明都被我忽略掉了,看到第一眼我却还是想买票!

《阿拉姜色》:最孤独的妈妈和最孤独的孩子的生命告别礼

只可惜,我所在的地方(苏州常熟)对文艺片的欣赏程度还不高,所有院线都没有引进这部电影,所以,直到今天我才看到这部电影。

《阿拉姜色》票房不高,也没有多少宣传,但是,所得奖项含金量还是不错的: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奖——

《阿拉姜色》:最孤独的妈妈和最孤独的孩子的生命告别礼

《阿拉姜色》情节简简单单,俄玛的老公因病离世后,她把年幼的孩子留给了父母照顾,改嫁罗尔基,却总是在睡梦中哭醒。

有一次,她梦见前夫来找他,请她带他一起去拉萨,病入膏肓的俄玛决定放弃治疗,一定要趁还活着的时候,跪拜去拉萨。

跪拜的礼仪是这样的:走三步,站起来,手掌穿着松木屐底对叩三次,然后对折身体,双手穿着松木屐底从脚尖处推至头顶,身体完全匍匐于地面,再双臂从两侧打开,从头顶滑到大腿双侧。

再站起来,走三步,再重复对扣三次,对折身体,全身匍匐的动作——做一套动作应该要1分钟左右的时间,三步也就前进1.5米左右的距离,推进速度特别缓慢。

《阿拉姜色》:最孤独的妈妈和最孤独的孩子的生命告别礼

俄玛知道,就是一天到晚不停歇,一天也只能前进5公里,到拉萨至少8个月,但是,她还是义无反顾踏上了征途。

一路风餐露宿,原本帮助俄玛背行李,走路搭车的两个女子先后都放弃了。

丈夫罗尔基劝她回去,她也不肯——就这样,风雨无阻,一直不停歇,直到去世。

被留在家中的儿子诺尔吾,知道妈妈此去应该是一去不复返,终于放下对母亲的怨恨,中途让舅舅送他过来,他要陪妈妈最后一程。

《阿拉姜色》:最孤独的妈妈和最孤独的孩子的生命告别礼

母亲去世的前夜,他和妈妈,还有罗尔基一起,围着篝火唱着祝酒歌《阿拉姜色》。

阿拉姜色的意思是,我们来喝酒!是人开心、快乐时候唱的一首歌。

这种其乐融融的感觉,应该是俄玛自前夫去世以后最快乐的时光,应该也是儿子诺尔吾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俄玛是最孤独的妈妈,诺尔吾是最孤独的孩子。

如果不是因为俄玛离世在即,老公罗尔基应该不可能接纳诺尔吾留在他们之间——也就不可能有这首明知死亡在即,还能高声欢唱的一首歌。

《阿拉姜色》:最孤独的妈妈和最孤独的孩子的生命告别礼

从电影里可以看出,罗尔基应该是很爱俄玛的,不过,他的爱却有点自私。

就是在俄玛离世之后,他也不肯让她和前夫的照片一起贴在寺院的墙上,还把它们撕开放置。

罗尔基不能接受诺尔吾,应该也是致使俄玛六年来郁郁寡欢的因由。

俄玛这一生最爱的是前夫,即使历尽千辛万苦,即使生命即将结束,也要把前夫带到拉萨——她的背包里面有为前夫煨的“擦赛”(这个我不太懂,不是骨灰一类,但是肯定是死者的纪念物)——她死后还想交给诺尔吾。

《阿拉姜色》:最孤独的妈妈和最孤独的孩子的生命告别礼

俄玛去世以后,罗尔基大约才明白俄玛为什么拼死也要完成前夫的心愿。

她是在用自己生命向上天宣布对亡夫的爱,同时也在赎罪:她没能把他们的孩子诺尔吾留在身边照顾。

俄玛去世之前一直保留着与前夫的照片,这个时候,罗尔基才明白,自己的自私造成了这对母子的孤独。

俄玛去世以后,悲痛之余的罗尔基决定完成俄玛带前夫去拉萨的心愿,也决定照顾好俄玛的孩子。

《阿拉姜色》:最孤独的妈妈和最孤独的孩子的生命告别礼

当《阿拉姜色》这首歌再次响起的时候,是离拉萨还有3公里的时候,距离俄玛离世已经过去5个月。

罗尔基与诺尔吾也在这5个月的相处中培养了类似父子的亲情。

在这5个月的跪拜朝圣中,罗尔基和诺尔吾应该也已经从失去至爱亲人的痛苦中走出。

罗尔基为诺尔吾洗头的时候,一起为为完成了俄玛和前夫共同的愿望而歌哭庆祝——阿拉姜色,喝完这杯酒!

《阿拉姜色》:最孤独的妈妈和最孤独的孩子的生命告别礼

剧的最后一幕,随行的驴吃掉诺尔吾背包里的食物,而罗尔基发现了诺尔吾偷偷把他留在公路旁寺庙里父母的照片拿了回来。

诺尔吾却像做错了事情一样对罗尔基解释原因——从这一幕中可以看出,诺尔吾已经把罗尔基当成了父亲。

《阿拉姜色》:最孤独的妈妈和最孤独的孩子的生命告别礼

罗尔基说,等我们到了拉萨,拜完菩萨,就把俄玛和前夫的照片一起安放在甘丹寺——罗尔基终于从狭隘的男女之爱中走出,变成了一个体贴入微的爸爸。

深爱前夫的俄玛已经和前夫到了拉萨,叛逆少年诺尔吾也有了父亲——这一切,都得益于罗尔基的成全。

在死亡之外,还能哼唱《阿拉姜色》,就如每一个人注定死亡,却还是选择努力地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