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揭祕省級教學能手是怎樣“煉”成的

評委揭秘省級教學能手是怎樣“煉”成的

我作為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承擔著培養年輕教師的職責。許多青年教師常常問我:省級教學能手的成長有沒有可行的通道?可遵循的規則?可使用的方法?筆者結合自己的參賽經歷和多年來當評委的經歷對省能手的成長作一歸納總結。

一、省級教學能手的成長有順暢的通道可走 陝西省教育廳已經建立了三級三類骨幹體系,所謂三級就是省市縣三級,三類就是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其中能手是這個體系的基礎和依託,這個榮譽更側重於對教師專業水準的要求和考量。學科帶頭人則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精湛的教學技能,還要有高超的教科研能力。而教學名師更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目前,陝西省三類骨幹體系已經初具規模,旨在形成全省基礎教育教師“人人有進步,個個有發展”的良好局面。

省級教學能手每年評一次這已經成為慣例,省級學科帶頭人和名師經過申報,為期一年的培養、中期彙報、終期考核,合格命名。對於任何一個有成長期許的老師,三級三類骨幹體系都給我們修築了一條順暢的通道。這條通道是不斷延伸、向上的,不管你從教多少年,只要你對自己有所要求,就會不斷創造新成就。

二、省級教學能手的成長有明確的規則可循 省級教學能手的評選,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查,滿分100分。一是說課,分值10分。二是答辯,分值10分。三是上課,分值80分,時間是20分鐘的微課。說課答辯共計10分鐘。說課在上課前,面對評委進行。上課面對學生進行微課教學。所有考查的環節備課90分鐘的時間,不允許帶任何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是名副其實的“裸賽”。

說課的要求是,一說目標,說清確定教學目標的原因和理由,確定教學重點難點的意圖。二說過程,要求教學過程完整,教學各個環節設計意圖明確,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生均能得到發展。三說教法,要求教法學法合理,選擇的依據恰當,實驗教具等手段適用、有效。四說學法,說明設計學生活動的構思和意圖,要求學法設計合理,說明選擇的依據。

答辯要求選手回答“校本研修30問”及與課標、教材和教學設計相關的問題。

上課是從目標、素質、過程、效果四個維度對選手進行評價。目標要求是教學目標明確、具體,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重點難點定位準確、合理;素質要求是教師教學基本功過硬,語言流暢,示範正確。板書設計合理,教案書寫規範;過程要求是教學過程合理有序,注重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教法與學法巧妙合適、教學手段恰當合理。教師富有激情,能影響、感化、帶動學生。主導與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教學效果要求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發展了學生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愉悅。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氣氛活躍,時間充分。

考查的這三個方面涵蓋了一名省級教學能手所要達到的學科理論素養、學科專業素養及教學技能水平。那麼作為有迫切成長意願的教師怎樣達到這些要求呢?

三、省級教學能手的成長有有效的方法可用 我認為一名真正的省級教學能手的成長必須經過鍛鍊、磨鍊、錘鍊、巧煉這四個階段,方可“煉”成。

第一階段,“鍛鍊”,填充教學的底色。一名教師經過三年的磨合期,不僅要熟悉教學的基本要求,還要掌握班級管理的基本方法,對自己進行全方面的鍛鍊和塑造。在這個時期一名有自我要求的教師必須從教學的基本功和學生溝通的技巧等方面,對自己有明確的要求,並有意識地刻苦練習,打下過硬的基本功。

第二階段,“磨鍊”,積累教學的底氣。有了過硬的教學基本功,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磨礪自己,對自己有較高的期許,渴望達到某個高度,即使目前還只是仰望,但這個高度是一定要有的,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

第三階段,“錘鍊”,涵養教學的底蘊。著名特級教師張祖慶說,一個老師教書生涯前八年,可能靠的是靈氣、機遇,但是到後期他跟人比拼的是什麼?是底蘊!底蘊是怎麼來的,是書堆起來的。所以我一直堅信“學習力”是教師的核心素養。

第四階段,“巧煉”,昇華教學的境界。一個教師的專業成長除了勇於自我反思這個“內力”外,還要憑藉同伴互助、專家引領這些“外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自我反思,摸索嘗試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通過同伴互助不斷矯正和修正自己的教學,通過專家引領提升拔高自己的教學。整個過程都離不開教師的自我重建、自我突破,最終形成有自己鮮明特色的教學風格。

摘自2018年12月30日《教師報》,作者:王周華,原標題:省級教學能手是怎樣“煉”成的


更多陝西教育資訊,請瀏覽陝西教育新聞網http://www.sxjybk.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