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加拿大動畫片探尋了動畫電影的另一個側面

這部加拿大動畫片探尋了動畫電影的另一個側面

動畫片是加拿大電影文化的“特產”。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加拿大電影主要以動畫片和紀錄片聞名於世。

在此次影展中,《詩人當自強》是唯一參展的一部動畫電影。影片表現出簡潔明快的簡筆畫影像風格。“馬”和詩歌將多種文化連接起來融合在85分鐘的故事文本之中。在故事之外,詩歌與動畫某種程度上的相似與契合形成鏡頭之外的另一種闡釋文本。

這部加拿大動畫片探尋了動畫電影的另一個側面

《詩人當自強》

導演:安·瑪麗·弗萊明

編劇:安·瑪麗·弗萊明、瑪麗安·納傑菲

主演:艾倫·佩吉、索瑞·安達斯魯、吳珊卓

時長:89 分鐘

類型:動畫

國別:加拿大

語言:英語

獲獎情況:2016年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最佳英屬哥倫比亞電影及最佳加拿大電影2016年溫哥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加拿大電影劇本2017年尼奧獎最佳動畫音效提名2016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最佳加拿大電影提名

劇情簡介:

擁有中國、波斯和加拿大三國血統的露絲正受邀參加位於伊朗的詩歌節,這趟旅程頻頻給她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在這個充滿詩意的國度,靦腆的露絲在眾多知名波斯詩人的陪同下,逐漸發現了自己在異國的“家鄉”以及一個關於她以為遺棄了自己的伊朗父親的驚人秘密,這趟旅程也將對她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01 道立於一,線成萬物

道家認為“一”是萬物之初始,不論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或是“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生萬物”,看似普通的一蘊含了深刻的哲學意蘊和無限的魔力。另一方面,點動成線、線動成一維空間,一維空間運動相繼產生二維空間,繼而三維空間、四維空間等。不論哲學角度的空間觀念還是維度空間視角的空間觀念都反映出“大道至簡”之力量。電影《詩人當自強》在簡筆畫的影像風格之中充分展現了線條的魅力。最簡單普通的線條,成為此部動畫電影敘事力量和創意之筆。

線條表現聲波。初到伊朗的清晨,當女主角Rosie Ming推開旅店窗戶時候,窗外伊朗古老歌謠是飄動的綵帶般線條。綵帶聲波捲起女主角的身體,幽幽如水波旋轉飄蕩。這樣極具想象力的畫面內容來表達古老歌謠餘音嫋嫋之感受。詩歌朗誦會上,中國流亡詩人DiDi誦讀詩歌《馬》。朦朧婉約、意味無窮的中國古詩是如光波般震動的線條。隨著DiDi每誦讀出一個漢字,在場的聽眾如被電波擊中般沉浸在似懂非懂、高深神秘的境界中。此時,線條生動描摹出觀眾聽到中國古詩詞的真實感受。這是電影《詩人當自強》中線條的特色和力量。

線條塑造人物。如果你看過新海誠動畫電影裡工筆細描處的純美人物形象,《詩人當自強》的女主角一定與眾不同。簡單的一根線條代表身體、胳膊、腿和辮子,可謂至簡。導演說女主角的人物形象是每次在各國影展都被問的第一個問題。之所以設置這樣的人物形象,答案便是:如此極簡的人物形象可以置放在各種各樣的故事背景之中。這便是導演的初衷亦是大道至簡的魅力。除此之外,巴黎代表迪特馬爾臉部用細點所代表的鬍渣,詩人DiDi粗線條的香菸煙霧和絡腮鬍子,都是極簡線條的強大表現力。

線條呈現創意。無與倫比的想象力是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實現真人電影之不可能,也是動畫電影長盛不衰的魔力。整部電影《詩人當自強》幾乎可以說是在用線條敘事,其燦爛的想象力亦由靈動的線條所呈現。在詩歌會上每位詩人誦讀自己的詩歌之時,或是在詩歌會後介紹伊朗傳統悠久文化之時,流動線條呈現出如繪本般的頁頁畫面為電影故事做敘述。此時是導演展現獨特浪漫想象力的絕佳時機,而為線條敘事做美麗註腳的是斑斕濃郁的色彩:少女的粉紅和青綠,伊朗的土黃與夢幻深紫……

02 文化為紐帶,千里共嬋娟

電影《詩人當自強》主線故事是加拿大亞裔女主角Rosie Ming參加伊朗詩歌節,意外發現並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親。這是一個關於自我成長和尋找自我的故事,“缺席已久”的父親及Rosie Ming的身世在層層剝繭的故事中,於結尾得以揭示並形成另一場小高潮。這場詩歌文化之旅亦成為一場尋根之旅。同時,在這條故事主線之上,導演將自己對詩歌的詮釋、對文化的表達放置於這個主要的故事文本之中。並將整個動畫故事架構在“同一個月亮,同一個人類”的正常人類世界觀之中。正如導演所說:“我的電影力圖打破文化與時間的隔閡,我們都一樣,有著共同的期待與願望,正所謂千里共嬋娟。” 也正如導演在影片中對“馬”這一意象的抒寫,一方面源於“馬”這一意象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種都具有美好的寓意。另一方面,在自己創作此片時,窗外剛好有馬群。從另一個層面是講導演眼中之景、心中之景和影像之景穿越時空之阻隔,亦形成另外一種互動與融合。有時候電影背後的故事比電影中的故事更吸引我們。

為了實現此想法,《詩人當自強》的影像空間主要發生在“伊朗國際詩歌節”上,以國際詩歌節為原點,聯繫出中國、巴黎、加拿大等影像空間及其各自文化。不止於影像空間,也在於電影人物。電影中女主角Rosie Ming的人物形象設置也是一位具有加拿大、波斯、中國三種血統的女孩。在Rosie Ming身上體現著跨文化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多種遙遠文化放在一個人身上。不止於電影人物,甚至在影像細節也是如此。Rosie Ming加拿大外婆和外公家門口貼著的楹聯,屋內的青花瓷瓶,無一不看得出導演對中國文化的瞭解與積澱。誠如導演自己所說,自己本身也具有一半中國血統,如此便知導演對中國詩歌及文化的瞭解自有淵源。影片中多元文化的呈現,也是加拿大電影特色之處。

03 鏡頭內外,盎然詩意

從詞源學上講,詞語“動畫”源自於拉丁文中的(anima)一般有氣息、靈魂之意味。動畫(animation)的本意就是將一張又一張靜止的動畫畫面“吹入氣息”聯結活動起來,因而為其“賦予生命”。詞源學視角的闡釋恰到好處的闡釋了動畫電影的氣質與本心:將兩個靜止的畫面聯結起來,賦予其動感亦賦予其生命。

在語言學上講,或許是索緒爾所提出能指與所指的任意性和差異性所構成語言;也或許是在索緒爾之後,俄國形式主義使用“陌生化”手法建構出語言的想象力;還或者是中國古典詩學中對“情志”之表達。文字通過重組排列形成表意的,極具想象力的語言。也正所謂“象外之象”、“言不盡而意無窮”。從詞源學到符號學,詩歌的表意方式與動畫電影的組織表意方式具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導演安·瑪麗·弗萊明在電影《詩人當自強》的映後交流中亦如是解釋:“動畫與詩歌其實是相似的”。

詩歌與動畫電影的相似不止於符號的相遇與碰撞產生新的花火,還存在於符號之間無限的想象力。這也是動畫電影獨具特色和魅力的另一原因,“造夢”實現日常世界之不可能。在動畫電影的世界裡,你會相信老鼠可以做料理,屋子可以飛,玩具可以歌舞狂歡,機器人可以大戰。就像在武俠世界裡上天遁地之術註定平凡而且合理。如果說靜止畫面賦予動感是動畫電影存在之本命,那麼煙花般燦爛的想象力與造夢技能則是動畫電影存在之靈魂。

電影《詩人當自強》中“詩歌”不僅作為敘事元素參與到故事編織當中,塑造出電影獨有的影像品格;同時,詩歌與動畫電影恰到好處的闡釋,兩種文本之間相似性的隱喻或聯繫亦形成文本之外的另一種闡釋與表達。

如果說美國迪士尼動畫電影是老少咸宜的商業型動畫電影,那麼,《詩人當自強》則是做給成年人的詩篇。看慣了規則動畫電影的程式與慣例,《詩人當自強》則可以看作是頗有意味的“迴廊式”迷宮詩篇,你永遠不知下一句話會是什麼。

在這首浪漫神秘的詩篇中,有對自我的尋找,有尋根的愁苦與馨甜,有閨蜜的閒聊,有豐富多元的文化,有深刻的哲學思想,有處處驚喜的線條想象力,有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和自我表達。《詩人當自強》(《Window Horses》)用其浪漫的線條,為動畫電影的製作打開一扇窗,窗外是動畫電影的另一種可能。

這部加拿大動畫片探尋了動畫電影的另一個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