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衰頹?品牌該知道的飯圈自嗨和錯誤導向

2018年已經有數部流量劇撲街了。

楊冪的《扶搖》、鹿晗關曉彤的定情之作《甜蜜暴擊》,還有上週剛開播的《武動乾坤》,即便是有楊洋、張天愛的參與,也免不了被diss的命運。而在劇集撲街的同時,製作公司、投資方都或將面臨超出預期的經濟損失。

流量衰頹?品牌該知道的飯圈自嗨和錯誤導向

流量衰頹?品牌該知道的飯圈自嗨和錯誤導向

不免要問,流量明星們開始“走下神壇”了嗎?

難以突破圈層,影響力就此止步

曾幾何時,這些流量小生們被捧的地位很高,片酬也普遍天價。只要不斷有作品產出,向市場曬出曝光量,展示偶像背後的粉絲號召力,這就是“流量”的價值。

也確實,他們的影響力是一直存在的,也有大把影視作品綜藝依靠他們獲得利益。而在考慮商業合作的時候,是否有流量明星的參與也是重點考量指標。

流量衰頹?品牌該知道的飯圈自嗨和錯誤導向

然而這股風向近兩年開始發生轉變。“唯流量”已經不是王道。

以近期的熱播劇來看,高流量影視劇多半高開低走,沒有掀起大的波瀾。反而是流量低的《鎮魂》《延禧攻略》《SCI謎案集》《媚者無疆》等,因為演員演技、反轉的劇情設定、高質量特效等,高能引爆暑期檔,媒體討論量一路飆升,也引來品牌主紛紛借勢營銷。

流量衰頹?品牌該知道的飯圈自嗨和錯誤導向

吳亦凡繼續擔任導師的《中國有說唱》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太大的話題引爆點,skr也沒能收到如freestyle般的傳播效果。電影呢,吳磊主演的《阿修羅》剛上映就口碑暴跌,隨即下架,周冬雨李易峰的電影《動物世界》受到了同期電影《我不是藥神》的口碑碾壓,慘淡收官……

“流量”是關注度的保證。《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琅琊榜》都是因為明星的加入而收穫了第一批關注度,而後因為話題和口碑才得以廣泛傳播。但流量不等於口碑和收視。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關注度,口碑再好的作品也很難實現突破。

流量衰頹?品牌該知道的飯圈自嗨和錯誤導向

《面具》,豆瓣評分8.4

流量的價值,誰都不能否定。

可是,這數以千萬的關注,於作品、於品牌卻不一定是100%有效。

以選秀迅速走紅的nine percent和火箭少女,誰都不能否認他們的火爆,節目後也迅速接了不計其數的廣告代言。然而在無代表作品產出的情況下,流量被一味消耗,後期代言的產品在廣告效果上已經大打折扣。除了粉絲買單,路人們又有幾個知道他們的代言品牌呢?

流量衰頹?品牌該知道的飯圈自嗨和錯誤導向

廣告代言是如此,影視作品也是。流量的影響力很可能會被禁錮在粉絲圈,無法突圍。

流量明星們一部作品出來以後,往往最先關注的就是飯圈,由飯圈開始一波“自來水”,如果沒有打破圈層的口碑實力和營銷水平,流量的影響力就可能面臨最小化危機,就此止步於飯圈。

可想而知,人群覆蓋率達不到預期,對於片方、品牌方們來說也是損失。

流量有了,卻還是輸在了營銷上

流量能夠帶來更多的關注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品牌而言,更重要的還是如何把關注度擴大化,轉化為購買力。

去年《中國有嘻哈》爆火,也帶動了節目幾大贊助品牌。嘻哈風廣告曲和推廣方式把品牌與節目完美融合,也突出了品牌的年輕態特色,受到觀眾的喜愛。

流量衰頹?品牌該知道的飯圈自嗨和錯誤導向

可是很多品牌和節目花大價錢請來了明星,就做撒手掌櫃,在營銷上並不用心,最後的廣告效果差強人意,浪費了流量資源。

一向以百年品牌定位的王老吉,今年意欲打向年輕市場,請來了劉昊然周冬雨來做代言人,說是強調“時尚、科技、文化”的品牌發展策略,但是廣告卻透漏出了一股濃濃的“土味風”,與品牌強調的轉型理念並不吻合。

流量衰頹?品牌該知道的飯圈自嗨和錯誤導向

乾巴巴的形象宣傳,難道王老吉以為請來年輕面孔就能吸引路人貢獻出他們的金幣了嗎?王老吉的固有品牌形象並沒有被打破,自然不可能完全打入年輕人市場。

《幻樂之城》請來了首次參加綜藝的王菲,更有女兒竇靖童等明星助陣,還未開播時就受到了矚目,節目贊助商多達14個,直播平臺陌陌搶下了獨家冠名席位。然而,播出之後陌陌的廣告效果表現一般。

流量衰頹?品牌該知道的飯圈自嗨和錯誤導向

除了節目中的場景植入口播植入,陌陌的捆綁營銷比較單一。節目中,邀請陌陌主播張鑫磊等參與節目排練;節目外,播放節目錄制花絮、邀請婁藝瀟在陌陌分享彩排趣事。

流量衰頹?品牌該知道的飯圈自嗨和錯誤導向

這一切的動作對於品牌的影響力提升並沒有多大的貢獻。陌陌與《幻樂之城》的營銷合作完全可以更深度、更廣泛,取得更好的廣告效果。

明星請來了,但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候這個鍋真不該由他們來背。

流量的存在絕不僅僅是為了熱度。當關注度來了以後,品牌後續的營銷動作更為重要。能不能把專注度即時轉化為品牌的關注度和購買力,能不能有更深度的營銷合作,開發更長遠的廣告價值,就考驗品牌和製作方的能力了。

——

成也圈子,敗也圈子。如果只關注即時效果,“流量”確實有著超強的號召力,但是對於那些追求長遠目標的品牌方和影視作品來說,就要謹慎考慮,花高價請來明星能不能收穫預期的效果?民眾覆蓋率能不能有效突破圈層?如何深度挖掘品牌與流量的長遠價值?

流量,可以相信,但要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