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了幾乎所有「流量」,依然拍不好「盜墓IP」

秦昊版吳邪在《沙海》中還沒有到達旅途的終點,新一任的“吳邪”又將問世。8月16日,網劇《盜墓筆記重啟》正式官宣首位主演朱一龍,《盜墓筆記重啟》原著作者南派三叔寫道:“歡迎朱一龍加入這個冒險世界。”

收割了幾乎所有“流量”,依然拍不好“盜墓IP”

隨著網劇《鎮魂》的火爆,朱一龍迅速走紅,成為新一波“流量小生”的代表,他也順勢成為優酷出品的網劇《盜墓筆記重啟》的男一號。這條官宣微博發出去短短一小時,就有五萬多的轉發,近三萬的評論,朱一龍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沙海》在騰訊播出,優酷自制的《重啟》啟動,使得“盜墓筆記”這一IP在愛奇藝開發了網劇《盜墓筆記》第一季、《老九門》之後,實現了三大視頻網站的霸屏。

收割了幾乎所有“流量”,依然拍不好“盜墓IP”

和同為“盜墓”題材的《鬼吹燈》類似,《盜墓筆記》在影視改編上也是“打一槍換一炮”,每一個項目都推倒重來,主創大換血。在英劇《神秘博士》中,男一號已經換了13位演員,《盜墓筆記》和《鬼吹燈》很可能會挑戰這個記錄。

除了《鬼吹燈》和《盜墓筆記》

沒有其他國民級IP?

不久前,中匯影視創始人侯小強在微博上寫了一些對IP影視改編的看法,其中有一條是——“除了《鬼吹燈》和《盜墓筆記》,還沒有其他國民級別的IP”。從兩個IP影視改編作品在當下的影響力來看,這個判斷似乎有些牽強。

收割了幾乎所有“流量”,依然拍不好“盜墓IP”

作為暑期檔唯一一部盜墓探險劇,《沙海》佔據題材優勢,但是播出效果並沒有顯現出爆款的品相。而另外一部電影《愛情公寓》,雖然買了《盜墓筆記》的版權,整個電影也是一個奇幻探險故事,但是在經過市場評估之後,不惜擔負“欺詐”之名,也要在宣發階段將這部電影“去《盜墓筆記》化”。

從市場反響來看,“盜墓IP”確實已經不復當年榮光。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依然是中國最具商譽的IP。所謂“好馬配好鞍”,起初,這兩個IP幾乎吸引了中國風頭最盛的“流量明星”——李易峰、楊洋、陳偉霆、趙麗穎、鹿晗、井柏然……除此之外,也不乏黃渤、陳坤、舒淇、靳東、陳喬恩、趙又廷、姚晨、阮經天等優秀演員參與其中。

收割了幾乎所有“流量”,依然拍不好“盜墓IP”

儘管《盜墓筆記》《鬼吹燈》這兩個IP的影視改編作品自身很難捧紅演員,但是它們總能將網劇領域躥紅的明星納入麾下。《無證之罪》《河神》《白夜追兇》是公認的代表網劇水準的三部作品,這三部戲的主演在今年都參與到了這兩個IP的改編作品中。

潘粵明憑藉《白夜追兇》重新走紅,在《鬼吹燈之怒晴湘西》中擔任男一號。秦昊憑藉《無證之罪》,讓自己的演技得到文藝片之外的認可,很快在《沙海》中扮演吳邪,就連參演了《無證之罪》的姚櫓也出現在《沙海》中。《河神》男一號李現沒有參演“盜墓”IP,但是男二號張銘恩卻在《沙海》有不少戲份。

收割了幾乎所有“流量”,依然拍不好“盜墓IP”

而憑藉《鎮魂》走紅的朱一龍被《盜墓筆記重啟》“收割”,也只是這兩部IP一直以來的套路。

《盜墓筆記》和《鬼吹燈》在中國影視行業的特殊性在於——它們是最早開發的網絡IP,並且一直延續下來了。2015年,超級網劇《盜墓筆記》上線,雖然口碑存在爭議,但是它真正開啟了中國視頻網站會員付費時代。而《九層妖塔》和《尋龍訣》的先後上映,更是夯實了這兩個IP的江湖地位,其中《尋龍訣》更被認為是中國重工業電影的標杆之作。

收割了幾乎所有“流量”,依然拍不好“盜墓IP”

從2015年開始,幾乎每一年都有這兩部IP的影視作品面世,這種持久生命力在網絡IP中比較少見。《青雲志》的故事沒有講完,但是目前基本停擺;75集的《海上牧雲記》也沒有拍完原著20萬字的劇情,基本上也不會再拍了。《武動乾坤之英雄出少年》也只是拍了原著的一部分,但按照目前的播出效果,基本不會有後續。

混亂的品牌管理

嚴重削弱“盜墓IP”的商譽

然而,經過將近4年的消耗,“盜墓”影視作品已經不再具有題材紅利,相反它的故事都非常雷同,已經很難給觀眾帶來新奇感。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更新演員來獲得某種新鮮感與差異化,成為這兩部IP影視化的一種選擇。

事實上,“盜墓”小說在影視改編上沒有很大空間。如果是改編成電影,原著肆意揮灑的想象力和故事情節肯定要重新編排,小說只能提供基本的人設和人物關係。所以,儘管《九層妖塔》因為“粉碎性改編”遭到天下霸唱的起訴,但事實上,《尋龍訣》和電影版《盜墓筆記》也基本和原著沒有多大的關係。

收割了幾乎所有“流量”,依然拍不好“盜墓IP”

而在網劇改編上,雖然故事篇幅擴充了,但是故事依然很難讓人滿意。一方面預算有限,不能一直呈現特效場面;另一方面是審查原因,原著中的神秘主義被最大程度降解。於是乎,盜墓劇基本上就成了——地上地下不斷倒騰來倒騰去,再加上主要人物的插科打諢,一驚一乍徒有其表,很難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即便是口碑最好的《精絕古城》,也很難擺脫這種困局。

其實,世界範圍內,奪寶探險類影視作品都不在第一序列,甚至可以說位置比較邊緣。像《奪寶奇兵》這樣的奪寶探險電影頂多算是有些許奇幻色彩的動作片,如果做得極致一些,那就是《狂蟒之災》式的B級片。重啟的《古墓麗影》在市場上表現也一般,不在好萊塢大片的第一序列。

收割了幾乎所有“流量”,依然拍不好“盜墓IP”

在劇集領域,不管是美劇、英劇還是日劇、韓劇,都很少見到探險題材的身影。像《迷失》這種荒島餘生式的美劇,也和“盜墓劇”有本質區別。《迷失》突出的是在絕境中人性的複雜性,“盜墓劇”主打其實還是奇觀和懸疑,但是在劇集中展現奇觀費力不討好,而懸疑也會因為場景單一、劇情拖拉而鬆弛下來。

集結了行業最好的資源,卻依然拍不出真正的全民爆款,只能說《盜墓筆記》和《鬼吹燈》其實“德不配位”。除此之外,兩部“盜墓”IP還存在“品牌管理混亂”的問題。很難想象,《權力的遊戲》會被分拆成不同的版本出現在Netflix、Hulu、Amazon等不同流媒體上,並且還啟用不同的班底,原著的主線故事還沒講完,各種衍生和番外四處開花。

英劇《神秘博士》儘管換了13位博士,但是歷時50多年,每位博士也不會只演出一部就撒手而去。事實上,在《神秘博士》中,換人是被設計到劇情設定中的:從一位到另一位演員的改變被寫成重生,重生前後,博士的外貌會改變,某種程度上,性格也會改變。

收割了幾乎所有“流量”,依然拍不好“盜墓IP”

《盜墓筆記》和《鬼吹燈》在演員更換上,多少有種“蹭流量”的嫌疑,誰紅選誰演。這導致每部劇集開拍基本都是一次重啟,缺乏嚴密時間線和演員表演上的關聯。二者的開發序列,也使得整個IP變得十分混亂,一會是民國,一會是1980年代,下一部又成了當下。除了原著粉絲,普通觀眾哪裡有耐心去做區分?

《盜墓筆記》和《鬼吹燈》最大的危機在於,除了這兩個IP,更多的懸疑探險題材得到了開發。比如,《河神》《古董局中局》《天坑鷹獵》《黃金瞳》《外八行》《藏地密碼》等。相比嚼爛了的“盜墓劇”,這些故事新鮮的人設和題材賦予了作品更多的可能性,《河神》就是這樣脫穎而出的。

收割了幾乎所有“流量”,依然拍不好“盜墓IP”

瘋狂收割“流量”,卻無法實現“流量”的再生產,《盜墓筆記》和《鬼吹燈》這種“強扭的瓜”還能持續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