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這幾年有一個社會現象,就是很多人越來越不願意和外人一起去KTV唱歌了,為什麼呢?因為對方唱的歌自己都沒聽過,當對方HIGH到不能自己時,自己只能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並逼自己抑制住想搶麥的衝動。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前幾天微博做了一個年度十大金曲歌單,好傢伙,這十首精挑細選的歌橙子是一首也沒聽過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到底是我老了,還是這時代變化太快?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一共十首歌,TFBOYS三小隻就佔了7席,剩下三個名額被C-pop扛旗者黃子韜、戀愛中的鹿晗拿下。

飯圈基本上樂開了花,自家愛豆終於出人頭地了,所有打call、應援、刷數據都沒有白費,偶像的成績就是他們用自己的喜愛堆積出來的,他們歡天喜地的過大年。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可更多的網友表示,這確定是亞洲十大金曲麼?人我都認識,但一首都沒聽過,飯圈的自娛自樂也太high了吧。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更有網友直言樂壇完了。。。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橙子不點評歌曲的好聽程度,但真的沒有在任何渠道上聽到過這幾首歌。問了下週圍的同事,他們也都沒聽過這幾首歌。貌似這幾首歌只存在於飯圈內部。

這些“金曲”的評判標準是什麼呢?

流量

當流量變成了唯一評選標準時,真正美好的音樂會被低估了。因為現在已經不在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我們追求視覺、聽覺、觸覺的快速消費,甚至都沒來得及體會歌曲的美妙,它就已經變成了上一首。

為了迎合“流量”,頒獎典禮們也開始低頭,它們降低了自己的評選標準,把一切獎項判給“流量”,為的就是對方可以出席自己的活動,讓自己有一個好的品牌影響力。

可它的權威性還在嗎?

之前金雞百花把獎頒給了Baby和李易峰,被網友罵的那叫一個慘啊!要知道,李易峰戰勝的是段奕宏、張譯和夏雨,Baby戰勝的是姚晨和梁靜,兩個“流量擔當”的演技大家都瞭解,雖然某些角色演的還可以,但也不至於把真正老牌演員都PK下去啊。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真正尷尬的是,被提名的鄧超、黃渤、舒淇、余男都演員都沒有出現在現場。(這下就理解為什麼會頒獎給他倆了)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歌手王傑曾經在《魯豫有約》聊過香港樂壇,他說當時的香港樂壇就是隨便弄一個名堂就有一個獎可以頒,每個藝人都可以有很多獎,沒有獎藝人都不出席,搞得整個香港樂壇烏煙瘴氣,他發現內地音樂圈已經在步香港的後塵了。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回看一下2005年和2007年的華語十大流行曲,每一首歌的歌詞都還記得,隨便一首都可以引發大合唱。現在的歌曲,已經沒有了這樣的魅力。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當年買一張磁帶,正反面10-12首歌,每首歌質量都很高,讓人如獲至寶。當時歌手製作一張專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詞曲創作完還給進行錄音,然後在給專輯起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剩下的就交給歌迷去評判。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現在歌手們更傾向於製作EP專輯,創作完一首歌就拍MV,然後直接微博發佈了。粉絲們,轉發點贊雙擊666搞起來!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包容,各種音樂類型百家爭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權。你有喜歡民歌的權利,他有喜歡嘻哈的權利;你有喜歡偶像藝人的權利,他有喜歡實力唱將的權利。沒有粗淺的鄙視鏈,只有對於美好音樂的嚮往。

時代變了,音樂的玩法也變了,但永遠不變的是評判標準,好的音樂永遠被人銘記,平庸的作品只會消失在人們的耳鼓中。

當然,抖音魔曲是個例外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用旋律洗腦,不是一條持續可發展道路。。。

這是2018年度十大金曲,還是“流量”粉絲的手機鈴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