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售後維修屢遭投訴,購物習見的三大陷阱,千萬別被忽悠了

第一、廣告宣傳與實際情況不符。部分品牌為了製造賣點,會誇大產品的功效,然而實際功能與宣傳語嚴重不符從而誤導消費者購買。

第二、售後根本無法聯繫甚至被拒絕維修。部分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客服明明承諾“全國聯保”,消費者放心購買。可是一旦產品出了問題需要維修時,根本找不到維修網點。而且部分產品售後條款中,會明確標註“該產品享有全國所有門店的售後保障,一旦出現故障可選擇就近門店進行維修。 ”但當消費者去維修時,往往會以“只能憑發票與保修卡在取貨專賣店享受保修。 ”的名義拒絕維修。

第三、最讓消費者無語的是,明明是免費維修變收費維修。在購買時,商家會承諾消費者“ 1年免費維修”,可部分商家卻只提供產品的零件並且讓消費者自己更換。而如果需要維修師傅上門服務,消費者需要自行承擔上門費、費以及維修的費用。因此,在購買家電時,最好提前詢問客服相關的問題,並且弄清楚免費維修的範圍。

對於以上遇到的問題,其實可以用法律的途徑解決。但有很多人認為通過法律維權艱難,而且週期會很長,於是吃了虧就只好自己認了。其實,對於消費者購買電商產品遇到的售後維修難題,消費者可以保存商家誇大宣傳的頁面,尤其是跟客服聊天的記錄。因為一旦發生售後上的糾紛問題,以上可以作為投訴的證據。

當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時,除了忍氣吞聲,我們也要學會維護自身的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