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立法禁止對未成年人進行整容手術

全國人大代表王家娟建議,在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時增加相應規定,像禁止未成年人進網吧一樣禁止美容整形手術,對於違反規定的家長和醫療美容機構進行嚴懲,讓未成年人遠離這些風險,更好地健康成長。

對於很多整容的人而言,整容是一場夢,是一場讓自己變美的夢。而對於19歲的少女小夏而言,整容是一場噩夢,是一場讓她再也沒能醒來的噩夢。

1月3日,小夏在貴州利美康外科醫院接受隆鼻手術時意外身亡。目前,醫院與小夏家屬已達成和解協議,但小夏的死因仍在調查中。

對於這一事件,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遼陽市第一高級中學教師王家娟心痛不已。

“青春靚麗的少女,就因為一場整容意外身亡,太可惜了。”王家娟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雖然這是一場意外,但也可以看出整容手術的風險。近年來,整容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很多未成年人都在做整容手術,甚至已經形成一股風氣,但其中的風險卻經常被忽略。

王家娟建議,對於未成年人整容的現象,法律應跟上監管步伐。一方面,對整容情形作出明確規定,除了因為先天性缺陷等原因進行的醫療性整容以外,嚴禁對未成年人進行美容整形。另一方面,明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整形美容機構的法律責任,對於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

“建議立法對未成年人整容的情形作出規定,既要保證醫療性整容的嚴格實施,也要對美容整形作出禁止性規定。同時,要建立起嚴密的責任體系,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金融街法庭庭長助理舒銳說。

醫療美容呈現年輕化趨勢

近年來,醫療美容消費的群體在不斷擴大,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一家醫療美容網站去年發佈的《新氧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當前中國有近2000萬醫療美容消費群體,90後已是整容整形絕對主力,00後開啟醫療美容消費的勢頭比90後更強。從近兩年消費數據看,醫療美容成為00後的日常生活方式這一趨勢端倪已現,而且愈演愈烈。

“我也注意到,有很多學生去割雙眼皮、文眉、漂唇、扎耳洞,有的孩子甚至十來歲就會去文眉。”王家娟說。

王家娟認為,針對兔唇等一些生理缺陷進行的醫療性整容,是有必要也應當允許的,要讓孩子們通過手術能夠更加健康、更有尊嚴地活著。但如果只是為了崇拜明星、變得好看而去整容,並不可取。

舒銳同樣認為,美容整形手術不僅讓未成年人承擔了非必要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即使是監護人也沒有權利為孩子作出決定。例如,監護人帶孩子去割了雙眼皮,但孩子長大後卻喜歡單眼皮,孩子該如何維權?非必要的整容,實質上是在剝奪孩子選擇美的權利。

在王家娟看來,未成年人的身體還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容貌和骨骼等組織還未發育成熟,過早做整容外科手術不利於身心健康。而且,由於未成年人的審美觀還未成型,一旦做了整容手術,以後可能會因為審美觀念的改變而後悔莫及。

醫美行業或有一次大動盪

整容手術並非萬無一失,恰恰相反,其中風險並不低。輕一些的後果是有副作用,例如割雙眼皮容易患乾眼症。而嚴重的後果,則是整容變毀容,甚至危及生命。

舒銳認為,對於尚未發育成熟的未成年人,整容意味著巨大風險。尤其是整容市場管理混亂、整容機構水平參差不齊的當下,相關風險無疑無限放大。

早在2015年,中消協受理的消費者關於醫療美容和整形美容投訴的問題中,涉及質量問題的佔比同比增長了6個百分點。

如今,小夏的死亡,再一次將醫療美容行業的亂象擺在公眾面前。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利美康事件暴露了醫療美容行業野蠻生長的亂象,而類似的事件在以往並不少見,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多。民營美容醫院佔據大多數市場份額,行業內部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催生出一大批虛假營銷的整形醫院。

對於醫療美容行業的亂象,監管部門已經開始行動。

2017年6月底,針對非法醫療美容亂象,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7部門重拳出擊,印發《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方案》。文件要求,各有關部門相互配合,覆蓋注射用透明質酸鈉、膠原蛋白、肉毒毒素等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使用,醫療美容培訓,廣告推廣全鏈條,以查處案件為抓手,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露頭就打,絕不手軟,嚴厲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如今,一年多來,這場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整治非法整形”的行動,共查處案件2700多件。

宋清輝認為,小夏在利美康醫院隆鼻意外死亡的事件,也證明了整治醫療美容行業亂象的必要性,這一事件的爆發,或許能成為整治醫療美容行業的切入點,未來醫療美容行業或有一次大動盪。

廣州立法不提倡未成年人整容

“有風險的領域,就可能存在人們權利的喪失、權益的被剝奪,法律就應該及時介入,通過制度設計來規避、降低風險。面對未成年人成長中的風險更應如此。”舒銳說。

然而,目前而言,各類全國性未成年人保護專項法律對此均未涉及。

在地方立法中,也只有廣東省廣州市在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廣州市未成年人保護規定》中明確,不提倡未成年人實施醫療美容項目,未成年人確因特殊原因需要進行醫療美容的,須經其法定監護人同意。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為未成年人實施醫療美容項目前,應當向未成年人及其法定監護人書面告知治療的適應症、禁忌症、醫療風險等事項。

在舒銳看來,廣州市的這一做法走在了全國前列,但僅僅用提倡性法律規範來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力度還遠遠不夠。

“在未成年人整容這件事情上,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是家長。”舒銳說。

民法總則規定,八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不滿八週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可見,如果未成年人有權整容,決定權也在家長。”舒銳解釋說。

舒銳認為,有必要通過立法,採取列舉方式,嚴格規定哪些項目是允許孩子實施的醫療性整容,對於這種或許是必要的風險也需要設定嚴格程序,保障安全,更應充分實現家長知情權以供其作出更加符合孩子權益的決策。而對於那些讓孩子承受不必要風險的美容整形,則應該像杜絕孩子抽菸、喝酒那樣一刀切地禁止,對於違反規定的家長和醫療機構,更應建立起民事、行政乃至刑事的全方位責任體系,為未成年人編織起保護網。

王家娟建議,將來在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時增加相應的規定,像禁止未成年人進網吧一樣禁止美容整形手術,對於違反規定的家長和醫療美容機構進行嚴懲,讓未成年人遠離這些風險,更好地健康成長。

相關鏈接:

整容低齡化已成為全球趨勢,面對這一現象,該不該立法禁止未成年人進行美容整形手術?對此,世界上一些國家出臺了相關限制性規定。

在美國,許多州都要求整容者必須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有些州允許未成年人整容但前提是必須徵得其監護人的書面同意,而且必須有家長陪同才能進行整容,還必須錄音、錄像,以作為產生糾紛的證據。

奧地利新美容法規定,禁止對未滿16週歲的青少年進行美容手術。對16歲到18歲的人,雖可進行手術,但有三個前提:要對本人進行心理諮詢;手術必須得到監護人同意;從同意手術到進行手術至少有4周的思考期。

意大利政府2012年出臺了一項法規,禁止未成年人隆胸整形,如果整形外科醫生擅自給未成年人隆胸,將被罰款20000歐元,並停工三個月。但是如果未成年患者檢測出有嚴重的畸形等可予醫學處理的情形,屬於國家衛生服務體系的醫生可以為其隆胸。

澳大利亞整容師協會要求,嚴禁18歲以下人群接受整容手術,給未成年人做吸脂或隆唇等整容手術的整容師可能面臨兩年牢獄之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