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起點的社交新零售,傳統品牌如何沉澱?

繼大數據、區塊鏈之後,社交新零售成為共享經濟時代的最新熱詞,對零售行業的傳統零售、電商、微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社交性零售是社群經濟興起之後的產物,因此,社群化關係價值成為新的消費觸點。

社群經濟中,社交屬性誕生了新的經濟價值,而作為社交屬性的關鍵載體,不是社交平臺、也不是共享數據,而是人,因此,忠新社認為,社交新零售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為起點。而這對於零售行業來說,這是一次大的變革,傳統品牌的推廣方式已經無法見效,用戶沉澱不了,傳統零售發展面臨新的難題。

以人為起點的社交新零售,傳統品牌如何沉澱?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形成了消費者的一種矛盾消費現狀:一方面,用戶在追求個性化的消費的同時,卻因為受限制於消費同質現象,也就是說,在信息透明化信息的發展下,所有的東西成為了個性化中的同質化。同時,用戶消費更加傾向於關係網,對好友推薦的信任度比品牌廣告更高。因此,對於消費者來說,高度的體驗化成為如今消費的熱點。

其實,社交新零售是對傳統零售企業發展的一種有利模式。對於傳統品牌來說,社交新零售,意味著品牌重新定義消費者關係,以社交化關係進行新零售模式構建,賦能企業模式競爭,提升零售效率。以消費者為中心是商業模式建設,重構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以人為起點的社交新零售,傳統品牌如何沉澱?

忠新社認為,社交新零售模式是建立在從供需關係轉變為社群化關係的基礎之上的,這是一種基於商業模式的有效競爭力,零售品牌將有更多的機會讓消費者瞭解自己的產品,企業的品牌沉澱就是讓社群化關係成為自己的關係。

品牌沉澱,就需要構建品牌與用戶的有效聯繫。這就關係到如何用社交生態嫁接品牌,讓品牌成為社交生態的主動力。如今的嫁接方式主要有這麼幾種,一是眾多企業常用的品牌社群建立,這是基於微商模式發展而來的;二是拼團、團購方式,這是一種購買活動的方式,建立在各大社交平臺的基礎之上;三是社交+品牌的模式,很多電商、傳統品牌都開始向社交化轉型,建立自己的app,實現分享、點評、推薦、加友等功能,實現品牌社交化的發展,給客戶極高的用戶體驗。

以人為起點的社交新零售模式,是零售業的本質迴歸,對人性的又一次探索,因而就需要企業能夠抓住消費者特性,做好品牌沉澱,畢竟,社群化經濟也是傳統品牌最好的獲客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