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真正沉下心來,可以做出給人溫暖的作品

大學生紀錄片創作者是紀錄片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大學生團隊創作的紀錄片逐漸出現在大家的視野。

在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的舉辦歷程中,許多大學生紀錄片作品嶄露頭角。

大學生真正沉下心來,可以做出給人溫暖的作品

2017年度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

“最佳長紀錄片”和“最佳青年紀錄片導演”獲獎影片

《藕》

大學生真正沉下心來,可以做出給人溫暖的作品

2017年度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

大學生紀錄片大賽

優秀作品的《獨腳潘》宣傳海報

大學生時期是培養紀錄片行業未來的重要階段。

本期訪談帶你走近第五屆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複評評委袁侃老師,聆聽他對大學生紀錄片創作的希冀。

大學生真正沉下心來,可以做出給人溫暖的作品

袁侃

武漢大學傳播學博士,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都市頻道製片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委員,2017年6月至今,任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都市頻道《都市調查》欄目製片人。

Q:您在您的簡介中說到“一個有情懷的電視手藝人”,您認為什麼樣的電視新聞人可以被稱為“電視手藝人”呢?

A:隨著自媒體的發展,人人都能是一個記錄者。作為一名電視手藝人,需要參考不同門類的,比如說社會學,人類學,哲學等學科的一些知識。

我覺得國內的某些紀錄片作品缺乏思想性、啟迪性,缺乏深度和一些耐人尋味的東西,那麼作品的生命力就會有所欠缺。

作為紀錄片導演或者業界人士來講,我們希望能把自身對於生活、人性的思考融入到我們的片子中,如果能對後來者有一些啟迪,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了。

Q:您覺得傳統的新聞專題片在內容和模式上有什麼可以改進的?

A:從創作層面來講,不管是新聞專題片還是紀錄片,始終遵循的一種共同情感。因為人類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所以說,尋找人類共通情感也是我在創作中一直遵循的。

不管是紀錄片或者專題片,它的魅力都是在創作者的等待、堅持中散發出來的。如果碰到一個好的選題,就需要創作者不停地去堅持。如果在節目中發現一些情感化的細節,就必須抓住這些細節。就需要創作者有一定的預判能力,發現一些能夠推進整個故事、構成事件鏈條的細節。

在創作的過程中,形式並不是最重要的一點。如何將故事娓娓道來,用引人入勝的情節,圍繞著整個故事展開,這才是關鍵。隨著故事的鋪開、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徹底發生改變,這才是觀眾最感興趣的,才能讓觀眾有歸屬感。

Q:您覺得在國家積極發展大灣區的戰略背景下,電視人可以怎麼更好的發展紀錄片等文化產業呢?

A:在大灣區的戰略背景下,紀錄片人的選題思路會更加寬廣。我們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紀錄片人,關注更多的可能是本地的選題。但是上升為國家概念,我們可能會站在另一個高度。

多去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相關、故事語態。也會重點去關注一些國家發展戰略下的重大事件。這樣一來,表現形式和表達手法都會更多樣化。

大學生真正沉下心來,可以做出給人溫暖的作品

而作為第五屆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的複評評委之一,袁老師對大學生紀錄片創作寄予了深切的厚望。

他希望在未來的紀錄片行業裡,可以看到更多年輕人的身影。

Q:現如今,紀錄片的創作者和受眾都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年輕化的創作團隊為紀錄片市場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時也備受質疑,如大學生創作的紀錄片可能會出現內涵不夠深刻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A:內容存在參差不齊這個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因為大學生導演畢竟還在學習階段,他們要慢慢進步,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給廣大的大學生紀錄片愛好者或者是製作者的建議是,多觀摩國內外一些優秀的紀錄片,吸取優秀的紀錄片成功的經驗,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自己的創作。對自己的一些不足進行改良,才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

Q:您對於大學生紀錄片節的感受?

A: 目前國內做大學生紀錄片大賽的機構不多,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學生真正沉下心來,可以做出給人溫暖的作品

作為本次大學生紀錄大賽的評委之一,我覺得這次大學生紀錄片大賽的作品質量很高,選題也很棒。你可以體會到他們是真正沉下心來去做作品的。

現在拍紀錄片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他們開始關注到社會熱點問題,關注到平常人很難接觸到的東西。

第二就是,他們拍攝出來的影片是有溫度的,可以給人以溫暖的。第三個是,從整個片子來講,很多都已經達到了專業或者國際化的水準。


大學生真正沉下心來,可以做出給人溫暖的作品


第五屆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終評入圍名單公佈

(點擊藍色字體可查看入圍名單)

Q:您對大學生群體在整個紀錄片行業的發展有什麼期待呢?

A:大學生群體是富有創造性的一個群體。大學生處在相對無拘無束的時期,他們可以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很多的嘗試。

如果大學生能在紀錄片行業這個文化行業有一些成就,那對本身今後的發展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我參加這次大賽最主要的一個收穫就是,我們是否能夠去發掘一些對於專業有高要求的大學生紀錄片導演,儘可能地幫助他們,使他們能夠儘快地成長,成為紀錄片界的後備精英。

Q:您對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有哪些體會和寄語?

A: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優秀紀錄片平臺。它的一些

國際化理念對創作本身是一種極大的推動。

在這裡,我們不僅能看到很國內外的優秀紀錄片,也能汲取到一些成功的製片人、導演或者其他工種成功的經驗,這對整個紀錄片的創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希望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越辦越好,知名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國際化。為廣大的紀錄片人搭建一個交易、提案、評優的良好平臺。將國外的優秀影片引進來,同時,真正實現中國文化走出去,使紀錄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獨特的文化標誌。

編者的話:拍攝紀錄片不再是“大團隊、大製作”才能實現,扛著單反、腳架跑遍各地,勤勤懇懇地採訪、拍攝,也是大學生紀錄片創作者的一個縮影。正因為他們是年輕的一代,他們有能力、有想法,給整個紀錄片行業帶來令人眼前一亮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