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不會幾句四川話

都不好意思在成都的gai上走

一直在吃這方面有所鑽研的成都人,總是在不停解鎖新的姿勢享用美食,最近成都吹起了一股“方言風”,各種美食店並不想好好取名字了,咋個接地氣咋個來,簡直不要太成都氣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今天就跟隨範兒姐切gai上走一走,看看有哪些妖豔兒的方言店名你一看到就想進去吃!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有拈頭:“拈”是指用手指搓捏或拿東西

,“有拈頭”的意思是指鍋裡的菜很豐富,有很多東西可以夾。

“有拈頭”起源於成都的市井街道之間,是一家人間煙火氣濃郁的火鍋店,聽起來hin是社會,但同時感覺也很靠譜。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在一條小巷子頭,堂子不大,格外接地氣,延續成都老店的風格,復古的白綠色調,牆上還貼滿了各種經典老電影的海報和成都的路牌,還有地道的成都話段子。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有拈頭的一大特色就是用簸箕上菜

,這樣的簸箕現在真的不多見了。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裝菜用小小的瓷碟,雖然分量小但是價格也很良心,小盤的好處就是即使兩個人也能吃很多菜!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鍋底範兒姐選的紅鍋。

最安逸的是加入老鷹茶,去火開胃!這個老鷹茶總有一種範兒姐小時候去看爸媽在茶樓裡打牌的趕腳。童年的味道!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嫩牛肉肉質細嫩,用秘製香料醃製,味道麻、辣、鮮、香,還略帶一點嚼勁,口味豐富,非常誘人!

在滾燙的紅油鍋中簡單燙個幾秒就能出鍋,搭配著牛油醇厚的濃郁香味,相當霸道!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油條在小時候也是常吃,這家店將小時候的味道融合在最愛的火鍋,也是另有一番滋味!

一下鍋燙個幾秒也就可以吃了,一口進嘴裡,就可以吃出鍋底的真正口感!重口味患者的最愛!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店員小哥哥說蝦滑是純手工打造的,確實整個口感Q彈爽滑,鮮香美味。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這家還吸引範兒姐的一個地方就是極具特色的洋芋炒飯,洋芋切成小丁,炸得非常香脆,而且不膩哦。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其他的各種菜式應有盡有,價格也很良心,可以一次打卡所有必吃美食!

人均:69元

地址:龍王廟正街17號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砣子揩汗:“砣子”意指拳頭,“揩汗”是擦汗的意思,砣子揩汗意為用拳頭擦汗,在這裡指菜品好吃停不下來邊吃邊擦汗。

這家店離雙橋路地鐵站一公里左右,因為是新開的店,範兒姐去的時候完全不用排隊,因為整個店只有範兒姐和小夥伴兩個人。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裝修風格偏喜慶,到處都紅xingxing的,以前範兒姐聽小夥伴們說紅色有助於提升食慾,可能這是範兒姐吃得很多的主要原因吧。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說完環境我們再聊一哈菜品。其實整體風格範兒姐覺得

和冒椒火辣類似,都是煮一鍋端上來的冷鍋串串。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店內的主打是小盤菜,但是範兒姐真的想實名diss它家的小盤菜,不!好!吃!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對於腦花兒的重度愛好者範兒姐來說,這家的腦花確實沒有圖片上看起來那麼好吃,不曉得是不是廚師哥哥把豆油放多了,真的好鹹!原諒我除了鹹嘗不出其他味道。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纏綿火鍋粉,emmmmm,還是好鹹,但在油碟裡滾過吃起來還是OK的,重口味的小夥伴們應該會很喜歡。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蝦滑端上來的時候我差點沒認出來,試了一下,和範兒姐平時吃的感覺不大一樣,範兒姐的感覺就是在一坨澱粉坨坨中加了蝦仁

。老實說體驗感真的不行。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範兒姐覺得體驗感還算不錯的,就是這個坨坨土豆了。土豆煮得很耙,辣椒糅合得也恰到好處,推薦!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其他一鍋煮的菜品範兒姐感覺很一般,店員小姐姐說才開業味道還在嘗試階段,可以過段時間再去試一哈有沒得長進嘻嘻。

人均:60元

地址:雙林北橫路115號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莫得名字:“莫得”意為“沒有”,莫得名字就是指沒有名字。

這家店開在一條成都的老好吃街蓮花東路上,當範兒姐走到這家“莫得名字麻辣燙”門口時,發現店名的確名副其實,招牌上空無一字。

這家店的“神奇之處”還遠遠不止這一點哦!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我們是當天下午去的第一桌客人,去的時候還比較早,店裡的孃孃些都還在準備蘸碟。最近成都串串店裡用陶瓷盆裝菜和痰盂裝籤的店已經讓範兒姐見怪不怪了,不過店內的紅磚水泥地,還是讓我很緊張會不會遇見吃飯吃到一半天上掉zaza下來的情況。

牆上隨處可見老闆自己手寫的各種貼示,店裡還放著李伯伯的評書,想必老闆也是個好耍之人。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蘸碟區也是很有趣了,一共有6種蘸碟,分別是:老闆碟、秘製青椒碟、秘製醬香碟、魚香碟、老闆秘製幹碟、香油碟。

老闆碟是特色,每天限供五個,又香又辣。不過有一個問題,天氣冷了,牛油凝得快。青椒碟很有特色,範兒姐hin喜歡!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蘸碟臺旁邊這片神秘的“化學臺”讓範兒姐的玩心躍躍欲試。他家麻辣燙底料是放在各種化學器具裡的,顧客可以根據牆上的配方自行調製自己喜歡的鍋底,大大增加了顧客的參與感。

我們選擇了標配版鍋底,來之前範兒姐用了四川人的慣用伎倆

“吃嘛,不辣”,忽悠了塊北方朋友一起來探這家店,最後對方只能全程水洗麻辣燙吃了。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聽介紹說這家店有三種特色吃法,除去充滿趣味性的銻鍋串串以外,還有油滷串串、各式小吃兩種吃法

油滷串串的檔口擺在放串串的冰櫃旁邊,想吃的可以遞給這個檔口的服務員。雖然滷製時間不長,但是很入味。口味偏甜,北方來的朋友表示這個辣度終於能接受了。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小吃也很有特色,我們選了三樣點單率較高的進行嘗試。腦花下面裡的腦花比較新鮮,用的是百搭的方便麵,味道有點像平時吃的冒菜的。

油炸原子彈,就是油炸後,裹著脆皮的鵪鶉蛋配上番茄醬,在範兒姐因為串串辣到飛起的時候,來上一顆還是很不錯的。醉番茄,簡直是這頓麻辣燙裡的救命稻草,有點像番茄冰,冰鎮後解辣功力大增。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整體來說,算是一家比較有趣的店。在範兒姐心裡的味道排序應該是,小吃>油滷串串>梯鍋串串,串串的菜品沒有特別新穎出挑,不過各種小吃,比如炸腦花、油炸牛奶、爆嘴混沌坨子飯等倒是都挺有趣的。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人均:51元

地址:錦江區蓮花東路3號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馬路邊邊:意指“街道兩旁”。

走進馬路邊邊,有種1秒穿越回80年代成都的感覺。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店裡的收銀臺是那二年生的電話亭,店裡脫了層漆的小桌子小板凳圍到煤氣罐就是小時候吃麻辣燙才有的造型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記憶突然被香味拉回了現實,一口老銻鍋裝著由八角、茴香、二荊條等8種香料炒制而成的底料,麻辣燙專屬味道和現在的火鍋還真不一樣。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面前不鏽鋼盤盤裡面是黃豆粉和幹海椒,但不是直接蘸哦!熟練的舀一票銻鍋裡的原湯,證明你是馬路半邊的常客~原湯和幹海椒的組合不用擔心好辣,最主要的味道是唇齒間的香~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好了,拿籤籤煮菜!強推它家的牛肉、雙蛋,還有郡肝兒,味道那是相當巴適~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煮一把秘製醃料mǎ過的香菜牛肉,濃郁的香菜包裹嫩滑的牛肉。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煮一把鵪鶉蛋和鵪鶉皮蛋的組合,口感和味道都不一樣。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煮一把爽脆的郡肝,一定要放在油碟頭轉一圈。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煮一把你一定不能錯過的折耳根,魚腥草和底料融合的味道讓你一秒愛上。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還有冒嫩牛肉、冒粉兒、冒腦花兒也不能錯過!範兒姐感覺它家的冒菜除了食材本身資格,最特別的是碗底的配料,蔥薑蒜、小米辣、香菜都很平常,但因為老闆兒捨得放,味道就很紮實。吃完了還可以拿來當串串的蘸料。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咋樣哇,是不是流口水了哇~趕緊約到你的飯搭子明天中午就去吃嘛!

人均:72元

地址:清江西路79號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吃剷剷:“剷剷”在四川方言裡用作反語,表示強烈否定,相當於說個“屁”,這也體現四川人很耿直很火辣的一面。

到過這家店的人可能都有一種感覺:舒服。舒服來源於乾淨環境,也來源於這種環境下接地氣的成都生活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現在越來越多的串串店變得妖豔兒起來,要麼環境浮誇,要麼菜品浮誇,而吃剷剷稱得上是其中的一股清流

。沒有看似高大上的裝修,但每處都乾淨用心,傳統的小板凳還原了串串店應有的樣子。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吃剷剷店裡的地總是一拖再拖,連調料盒也要擦個乾淨。雜亂的串串籤都用橡皮筋幾根栓成一捆。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更有趣的是,店裡的衛生間地磚是白色,非常容易髒,因此少不了收拾。收銀員的工作條例之一,就是隔十分鐘去拖一次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吃剷剷的串串相對來說口味並不重,和很多串串的純辣不同,有一種麻辣回香,大多數人能接受。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串串裡,必點的當屬牛肉和排骨。排骨都是用的精排,每一塊肉超多。這是店裡對食材的高要求。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當然,如果你要吃得辣,那可以試試店裡的特色碗碗菜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範兒姐首推的,是他們家的鴨腦殼。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拿手輕輕一掰,鴨腦殼上的辣椒、芝麻、花生碎好像都歡騰了起來,合著肉只管啃啊吮啊,安逸得板。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其他的碗碗菜,諸如兔腰、鴨腸、千層肚、鵪鶉蛋等等,原材料也都是極好的,味道自不必多說。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人均:59元

地址:奎星樓街29號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拈一筷子:意指“夾一筷子”。

拈一筷子離紅牌樓二環路口只有大概步行5分鐘的距離,與嬢嬢們最愛的武侯生活廣場只有一牆之隔。小院,涼棚,陽光下的拈一筷子不禁讓人生出一種眷戀之情,似乎一壺茶,一道小菜,就要問一句「世上如儂有幾人」。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拈一筷子”主打宜賓江湖菜,重口味的川南美食。

宜賓菜類屬小河幫川菜,味厚、味重、味豐,不過比起自貢鹽幫菜還是會稍顯溫和一些。大廚都是來自宜賓,做了10多20年江湖菜,味道自有保證。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成都吃到的鼻筋多是燒烤,這個火爆鼻筋卻是採用的宜賓家常菜的生爆做法。生爆出來的鼻筋口感十分脆且有嚼頭,味道鮮辣。為了保證味道正宗,這裡的泡椒、泡姜等宜賓特色都是從當地發來的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這盤生爆裡配菜是蒜薹,搭配鼻筋,相互襯托,兩種不同的脆感在唇齒之間穿插挑逗,棒極了!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火爆蛙肚也超級好吃,平時我們吃得最多的是兔肚,而在宜賓,當地人吃的另一樣特色便是蛙肚。蛙肚小小個,打整得非常乾淨。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同樣是生蛙肚直接上大火爆炒,加入當地的泡姜泡海椒,仔姜、萵筍丁丁,鮮辣十足但並不會辣得打腦殼,口感十分清脆,下飯第一。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宜賓家喻戶曉的活水鯽魚不能少,鯽魚用油過一次再入油燜熟,來自宜賓的酸菜、泡椒提味,風味十足。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成都人對重口味美食的渴望,甚至會為了一頓川南的重口味美食還會專門開車去吃。這家成都館子送給大家,幫大家省不少路費。

吃剷剷、砣子揩汗……你不會四川方言,來成都連館子名字都看不懂

人均:92元

地址:碧雲路126號

打個總結

這些四川人才能看懂的店,範兒姐吃完感覺大體還是有規律的

品類:以火鍋、串串為主,當然這也是四川人的最愛。

環境:裝修偏復古風,很有年代感。

菜品:菜品分量以小盤菜為主,這點範兒姐要好評。

請外地朋友來這些館子吃飯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接地氣的成都美食地道的成都方言,既能滿足味蕾,又能學成都話體驗老成都的風情,因吹斯聽。

但範兒姐覺得無論名字如何妖豔兒關鍵還是要好味道才能留住小夥伴哦。這幾家店平均水平還是可以,體驗感八錯。

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口味

如果小夥伴們還有更好的推薦

可以在評論裡走一波

範兒姐等待各種安利~

圖文 | Yuri、Tanash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