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緣何遭罵?


情滿四合院》緣何遭罵?



最近,看了一部挺好看的電視劇《情滿四合院》。


情滿四合院》緣何遭罵?



看網上對《情滿四合院》的評價,感覺很多觀眾被這部戲氣夠嗆——

“跟著我爸媽看了幾集,這電視應該改名叫欺負老實人一輩子啊,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對,就一老實人本來該處對象處對象該結婚結婚,就因為照顧了下院子裡的寡婦孩子,被賴上了。人要處對象,寡婦來攪和,那好歹和寡婦在一起吧,婆婆和兒子又不幹了。前前後後十多年出錢出力啥都沒攤上,工資還都給寡婦管著,攢了點私房錢買了個電視,寡婦一家說搬自己屋裡就搬自己屋裡了……”

“一開始挺佩服秦淮如的一個寡婦養活一家人不容易,後來是越看越氣,一家子都是白眼狼,那幾個孩子也是後爸對他們多好啊,跟親生的一樣,說不搭理就不搭理了”。

……

更多觀眾指責劇中女主角無恥,為了幾個饅頭,甘於讓廠裡男人佔便宜,為了點剩飯剩菜,天天巴望傻柱,甚至死皮賴臉地奪人飯盒……

不瞞你說,看這部劇的過程裡,我也有不適乃至鄙夷的心態,但是細想下來,倒覺得秦淮茹這個角色很可信。

演劇不是攀比高大上,應該按照現實邏輯來,秦淮茹的自私恰恰符合現實境況現實邏輯,作為一個年輕寡婦,上有婆母,下有三個孩子,在一個物質匱乏,溫飽尚不能保障的生活條件下,尋找幫助是很自然的,根據當時人回憶,那時的家庭婦女,為一個饅頭跟人上床的都有,所以,現在衣食無憂的人,不能按照現在的尺度和價值來說事。如果家裡有孩子嗷嗷待哺,為了一點吃食,做母親的是什麼事都能做得出,她們不但不該罵,還該得到同情。

只是,秦淮茹想要的更多,她還年輕,恰逢一個婦女解放的時代,她不止要溫飽,還要男人——自己喜愛的男人。她的生活圈子有限,院裡經常幫助她,而且不動邪念的傻柱,自然就是她的首選。其實,無論是生活困境,還是感情依賴,秦淮茹都離不開傻柱,理解了這一點,秦淮茹不顧一切,不計手段,要趕跑傻柱身邊的女人,“霸佔”傻柱,就是現實邏輯,真實可信。


情滿四合院》緣何遭罵?



秦淮茹的做派讓某些觀眾不適,恰恰是這些觀眾有角色概念化的框子,一個女主,就該是道德楷模,就該是大義凜然的犧牲者,這其實就違反現實邏輯,一個戲的女主就不該有自私?這很悖理,恰恰是戲中傻柱的過分無私,被觀眾詬病,我倒是覺得挑理得對,一個角色,被塑造成無私的聖人,才是編劇的概念化錯誤。


情滿四合院》緣何遭罵?



《情滿四合院》之所以好看,恰恰是抖落了小院鄰里那一個個市井的小算盤,小人物在物質匱乏時代的勢利與算計,恰恰是時代真實,應該說,在那個全民動亂,無法無天的時代,這些街巷小人物的“壞”還是很節制的,比起那個時代興風作浪的大奸大惡,他們“壞”得還算溫良,而戲中傻柱和秦淮茹的熱心和狹義,已屬那個年代難得的古道殘留。

許大茂和二大爺三大爺在劇中算計來算計去,最後一地雞毛一片狼藉,都落得家庭殘破生活潦倒,倒是很符合生活真實,上蒼總是眷顧不會盤算的“素人”,而那些奸佞利巧之人,最終的下場往往也很刻薄,自古以來,屢有驗證。


情滿四合院》緣何遭罵?



現實中的好人也往往有我們不知的“衣櫃骷髏“,人都是具有多重性,具有多重性格,多重人格,好的時候能感天動地,壞的時候也能讓人大跌眼鏡,就看在什麼樣的情境下。社會的良好設計就在於,創造一個人人向善的社會機制與氛圍,而不是創造一個”與人鬥其樂無窮“的社會氛圍,把人性的惡都激發出來,這也是區分好社會壞社會的標準。


情滿四合院》緣何遭罵?




情滿四合院》緣何遭罵?



在我看來,《情滿四合院》在人性的揭示上還拘謹得很,往往避重就輕,蜻蜓點水,那個年代,人的花樣比劇中呈現得要豐富得多。

不過,這不妨礙電視劇塑造一個可信而豐滿的秦淮茹。

讓劇中人按照現實邏輯演進,呈現不完美的男主女主,才更符合生活真實,我們要學會接受並非完人的男女主,就像我們在現實中必須包容身邊人的道德與性格瑕疵,否則我們這條魚就沒法活一樣。

看戲非要找道德楷模,是不是也是巨嬰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