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戰艦成俄羅斯海軍新寵?6000噸排水量已是俄研製的最大戰艦

近日,簡氏防務週刊網站報道,中國最新一艘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正式下水並進入舾裝階段。這已經是中國的第七艘兩棲船塢登陸艦,預示著中國的遠程投送能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無獨有偶,就在中國準備迎接最新一艘兩棲船塢登陸艦之時,俄羅斯海軍司令弗拉基米爾·科羅廖夫也發出了,“攻防能力更強的護衛艦和大型登陸艦將構成未來遠洋艦隊的主力。”而這位俄羅斯海軍將領強調的大型登陸艦,既不是大型船塢登陸艦,更不是強大的兩棲攻擊艦。而是俄羅斯最新服役的11711型“伊萬·格連”號兩棲艦。

兩棲戰艦成俄羅斯海軍新寵?6000噸排水量已是俄研製的最大戰艦

11711型首艦“伊萬·格連”號兩棲艦

雖然,11711型“伊萬·格連”號已經是俄羅斯海軍最新的兩棲戰艦,更是俄羅斯近年來研製、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戰艦。但是,當這艘2004年就開始建造,2018年才交付俄羅斯海軍的戰艦一亮相,就已經註定這艘戰艦的“落後”!且不說,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只有6000噸,在動輒以萬噸記的兩棲艦船中,十足的就是一個“小兄弟”。而其保留的艦艏打開的登陸方式,暴露這艘所謂新銳戰艦不過是一艘老式的“坦克登陸艦”。

兩棲戰艦成俄羅斯海軍新寵?6000噸排水量已是俄研製的最大戰艦

11711型首艦“伊萬·格連”號兩棲艦

其實,在2004年11711型開工建造之時,俄羅斯人對於這艘戰艦的設計思想就已經走上了“邪路”。不知是擔憂兩棲登陸時的空中打擊力量不足,還是擔憂在搶灘登陸時會遭遇對手的火力反制。俄羅斯在這艘6000噸的登陸艦上,準備堆砌各種自衛武器和火力壓制武器。包括AK-176艦炮、“針”式防空導彈和140毫米火箭炮系統。同時,為了讓該艦擁有兩棲指揮能力,又準備搭載各種各樣複雜的電子設備。但是,在其兩棲運輸能力方面,俄羅斯人卻沒有更多的考慮。

兩棲戰艦成俄羅斯海軍新寵?6000噸排水量已是俄研製的最大戰艦

11711型首艦“伊萬·格連”號兩棲艦

據公開資料顯示,11711型大型登陸艦可搭載300名參與兩棲登陸作戰的士兵和13輛主戰坦克,或30輛卡車。艦艉裝有直升機起降平臺和機庫,可攜帶一架卡-29突擊直升機,具有一定的垂直登陸能力。但是,該艦是否可以搭載兩棲氣墊船和登陸快艇,以及能搭載多少艘氣墊船和兩棲登陸快艇,卻無人提及。這又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俄羅斯人新銳兩棲戰艦,缺乏立體登陸作戰能力,只能依靠傳統的搶灘登陸模式。

兩棲戰艦成俄羅斯海軍新寵?6000噸排水量已是俄研製的最大戰艦

072A型坦克登陸艦。,滿載排水量為4800噸

這樣的模式,且不說與中國的071型,美國的“聖安東尼奧”級等先進兩棲船塢登陸艦相比。就是與同為“老式”坦克登陸艦的中國072A型相比,也有很多差距。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的072A型登陸艦,搭載能力達到了500噸。其運輸能力包括250名全副武裝士兵,10輛戰車,4艘人員車輛登陸艇,還可搭載氣墊登陸船,並能攜帶一架中型直升機,完全具備了立體登陸作戰的能力。而俄羅斯的11711型兩棲艦,除了搭載人員和軍屬數量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之外,在立體化登陸作戰模式方面可以說差距頗大。要知道,11711型的排水量可比072A大了1200噸!

兩棲戰艦成俄羅斯海軍新寵?6000噸排水量已是俄研製的最大戰艦

原計劃“伊萬·格林”號有著相當兇猛的對岸轟擊和自衛火力

還好由於經費的拮据,以及工期的不斷延誤,迫使俄羅斯人不得不“削減”了大量裝備,只保留了一座MR-352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導航雷達、光電搜索系統和誘餌發射系統;以及一座AK-630-2型近防炮,兩座較老式的AK-630近防炮和2座14.5毫米KPV高射機槍。不過,武器設備的減少,並沒有帶來投送能力的提高。或許,土地廣袤的俄羅斯,進行遠距離兵力投送,並不過度的依賴海洋的。以至於,當年俄羅斯採購“西北風”兩棲攻擊艦時,更多的考慮是用其填補缺乏航母的空白,而不是進行兩棲作戰任務。也正因為如此,無論是蘇聯時代還是今天的俄羅斯,對於兩棲艦艇的研製一直缺乏足夠的重視。

兩棲戰艦成俄羅斯海軍新寵?6000噸排水量已是俄研製的最大戰艦

“伊萬·羅戈夫”級登陸艦

要知道“紅海軍”時代,蘇聯人研製了強大的航空母艦,研製了強大巡洋艦,研製了強大的驅逐艦,甚至在核潛艇方面都特立獨行的研製了戰略核潛艇、飛航式導彈核潛艇和攻擊核潛艇。但是,在兩棲艦方面卻難有建樹。雖然其建造的“伊萬·羅戈夫”級兩棲艦,排水量達到了14000餘噸,但是其運載能力不過是522名(1個營)陸戰隊員,3艘“天鵝”級氣墊登陸艇或6艘“麝”級機械化登陸艇,20輛坦克或等重的小型沿海運輸船和卡車。比之,美國的排水量僅8500噸左右的“新港”級坦克登陸艦的並沒有明顯的優勢。要知道“新港”級一次可運載2000噸物資,或500噸的坦克和車輛以及386名全副武裝士兵,並可以搭載3艘車輛與人員登陸艇和1艘大型人員登陸艇。

兩棲戰艦成俄羅斯海軍新寵?6000噸排水量已是俄研製的最大戰艦

“伊萬·羅戈夫”級兩棲艦的噸位多出近6000噸,但是裝載能力卻不能遙遙領先美國的“新港”級,已然讓蘇聯紅海軍棋差一招。更為可憐的是,這級大型登陸艦僅僅建造了3艘,而美國的“新港”級就建造了20艘。更何況,“新港”級在美國的兩棲作戰體系中不過是“小弟”的角色,而在美國的兩棲作戰中,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才是其核心。而在蘇聯紅海軍中,真正擔綱兩棲作戰重任的是排水量4000噸的25艘“蟾蜍”坦克登陸艦。而“蟾蜍”級的運載投送能力僅僅是10輛主戰坦克和190名登陸士兵或24輛裝甲戰鬥車和170名士兵。

兩棲戰艦成俄羅斯海軍新寵?6000噸排水量已是俄研製的最大戰艦

俄羅斯一度有機會獲得四艘法制“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所以,如今科羅廖夫大聲宣稱重視大型兩棲艦的時候,是因為俄羅斯對於兩棲作戰方開始重視了嗎?答案或許是否定的。自從俄羅斯獨立以來,所建造的大型艦艇不過是蘇聯時代的遺產一艘“基洛夫”級巡洋艦,一艘“無畏Ⅱ”型大型反潛艦(可視為反潛驅逐艦)。剩下的也就是剛剛服役的4500噸的22350級護衛艦和3600噸的11356M護衛艦。對於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來說,這樣的建造速度,以及如此數量的新型艦艇,根本不足以捍衛其領海安全。反而是11711型兩棲艦在經過第一艘14年的漫長建造,第二艘的建造速度已經趕上了生產設置。而且,這型6000噸的戰艦加裝一些擁有攻擊性的自衛武器,無論是適航性還是巡弋時長都可以解決俄羅斯的燃眉之急。

兩棲戰艦成俄羅斯海軍新寵?6000噸排水量已是俄研製的最大戰艦

新港”級坦克登陸艦,早已退出現役

當然,護衛艦也好,大型登陸艦也罷,都不是俄羅斯海軍最終的目標。一旦經濟條件好轉,重新獲得技術積累,必然會建造更大更新的戰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