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革命以前的“金屬”戰艦——龜船的誕生

導言:龜船是朝鮮水軍在15世紀初到19世紀間常用的一種較大型的艦隻。它被認為是鐵甲艦的鼻祖之一。龜船便於軍事行動,堅固、速度快,火力裝備優異,在壬辰戰爭中龜船在與日本的作戰中做出了巨大貢獻。有意思的是龜船的甲板上覆蓋著用許多正六角形鐵板拼成的裝甲,這可說是工業革命以前裝甲艦的鼻祖之一,除此之外日本的安宅船、西方的醫院騎士團海軍的聖安娜號和海上乞丐的Fin de la Guerre號都被認為是工業革命以前裝甲艦的鼻祖。下面由黎塞留的野望來為大家介紹出自朝鮮人之手的龜船吧。


朝鮮有一首原始歌謠《龜謠》

龜何龜何

首其現也

若不現也

燔灼而吃也

這首歌謠說明自古以來人同龜有深緣。龜,性情溫順,長命,身上有硬甲保護自己不受外部的侵襲。 朝鮮的祖先喜歡龜。朝鮮的歷史文物中畫龜的頗多,這很好地說明這一點。歷史上朝鮮屢遭外侮。尤其是因三面環海的地理特點,朝鮮屢遭海上侵略,所以對攻擊與防禦能力兼備的艦船的需要極為迫切。 朝鮮于1416 年編纂了《乘船直指錄》 ,於 1469 年編纂了《經國大典》。這裡收錄了船舶技術規程、造船及經營管理條例。這說明當時已根據設計圖造船,按技術規程進行監督和檢查。素稱世界最初記述造船條例的英國《洛埃得海事規程》於1774年問世。朝鮮人具有技有技術文化發展的悠久傳統,已於15世紀在製造艦船及武器方面有了新的發展。這一時期,水軍和造船部門建立了新的軍事指揮體系,大力改善艦船質的構成,建造大批性能優異的新型艦船。壬辰衛國戰爭時期( 1592~1598 年)大顯威力的龜船,是總結從前的船舶技術和水軍戰法,取其精華而建造出來的獨特的兵船。 史料《增補文獻備考》 第 120 卷就裝甲龜船的優點寫道:

“我國戰艦,船體大,其構造原理優越。所以人們說,幾十艘倭船敵不過我國一艘戰艦。李舜臣製造龜船,並依靠龜船連奏大捷,基本上都是因為依靠了船舶的這種優越的構造原理。”

產業革命以前的“金屬”戰艦——龜船的誕生

位於首爾戰爭紀念館的龜船模型

1592年壬辰衛國戰爭爆發,是年5月29日龜船首次投入海戰。而稱為龜船的戰艦,朝鮮早在15世紀初已試製成功。

有關龜船的最早史料是《太宗實錄》。《實錄》 有這樣的記載:太宗13 年(1413年) 2月國王觀看龜船攻打倭船的海戰演習。太宗15年(1415 年) 7月,左代言卓慎在有關國防措施的奏章中,作為第六個國防措施提出了龜船戰法。他提出,龜船所向無敵,終將取勝,敵船再多也不能擊破它。故建議製造更加堅固、精良巧妙的龜船,以作為戰爭手段。

龜船,是朝鮮人經漫長的歲月從周邊,特別是從中國吸取的各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的集大成。東亞冶金和金屬加工技術的發展、火藥武器的發明、從接弦戰過渡到火炮戰、隨之而發展起來的造船技術和戰艦建造技術,就是出現威力強大的獨特的兵船一龜船的軍事技術前提條件。1413年2月,在國王的蒞臨下,進行了同倭船的戰鬥性能試驗。正如現代船舶工業上試航日成為最終建造日一樣,1413年2月是龜船的誕生日。

由於龜船的出現,朝鮮在歷時7年的激烈的壬辰衛國戰爭中與宗主國明朝的援軍一起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水陸並進”戰略。

產業革命以前的“金屬”戰艦——龜船的誕生

龜船是世界最初的裝甲船之一,它威力強大、船形和構造獨特的戰艦,為世界船舶工程學和戰艦建造部門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切創造都是歷史和時代的必然產物。朝鮮創造的龜船也是反映時代的必然要求而製造成功的。日本海盜(倭寇)每每入侵朝鮮,都受到了朝鮮人民應有的懲罰,但他們並沒有放棄侵略野心。日本海盜平時打著和平貿易的幌子,一旦有機可乘就來犯。日本海盜利用朝鮮國內形勢複雜的機會,1419年5月5日出動50艘戰艦侵入忠清道庇仁縣都豆音岬,5月11日侵入黃海道海州延坪岬。李王朝政府以此事件為契機,決定遠征海盜巢穴對馬島。當時對馬島的封建領主幾乎壟斷同朝鮮的貿易,獲得鉅額利潤,又給海盜作後盾,坐地分贓,大撈一把,並唆使他們入侵朝鮮。對馬島是倭寇的兵站基地和後勤補給基地。

1419年5月,李王朝政府組編遠征艦隊,任命李從茂為三道體察使(三道軍司令),並把慶尚、全羅、忠清三道的227艘戰船集結到巨濟島見乃梁。與此同時,還要求對馬島領主引渡入侵的主謀者,但沒有迴音。

為之憤怒的朝鮮軍隊,6月19日斷然起航遠征,燒燬了對馬島倭寇的124艘船隻,繳獲了34艘船,殺傷和俘虜了許多倭寇。遠征軍奇襲和圍殲敵人,迫使敵人投降,7月3日凱旋迴到巨濟島。朝鮮歷史上稱之為“對馬島遠征”。這次遠征給了敵人以致命的打擊,此後近一百年來,倭寇再也不敢侵犯朝鮮了。

產業革命以前的“金屬”戰艦——龜船的誕生

但日本海盜的掠奪本性並沒有改變。進入16 世紀,日本海盜看到朝鮮形勢複雜,由於封建統治集團的苛政,國力衰弱,就再度進犯朝鮮。“對馬島遠征”後,李王朝政府考慮到對馬島領主和商人要求同朝鮮進行貿易,僑居在朝 鮮指定的地方從事商業活動,於1443年准許在釜山浦、鹽浦(蔚山郡)、乃而浦(鎮海市薺 浦)進行交易,其僑民也限制在60戶以內(癸亥約條)。但是後來僑居三浦的倭人與日俱增,到15世紀末已達到1萬多戶。

越加傲慢無禮的倭寇不甘心接受朝鮮衙門的監督,於1510年4月居然同對馬島的海盜合謀挑起了侵略事件。歷史上稱之為“三浦倭亂”。這次“三浦倭亂”經過15 天才平息。此後,李王朝政府採取懲戒措施,斷絕同對馬島的一一切關係。

結果,通過同朝鮮的交易獲得巨大利潤的對馬島領主和商賈以及失去棲身之處的三浦倭民就陷入了困境。他們哀求朝鮮政府恢復正常的外交關係和貿易,允許三浦倭民僑居。

李氏王朝要求日本嚴懲倭亂的肇事者。1512年,日本幕府使者把“三浦倭亂”主謀者的頭顱帶到朝鮮來謝罪。李王朝政府嚴厲追究這次事件的責任,要求他立誓不再挑起侵略事件。同時,禁止倭人僑居三浦,限定了貿易船隻的數量、貿易品種及其數量。(壬申約條)

產業革命以前的“金屬”戰艦——龜船的誕生

奸詐的對馬島領主等日本領主後來仍執拗地每年請求增加貿易船隻。他們的無理要求被拒絕,就懷恨在心,走上了武裝侵略的道路。1544年4月12日在對馬島領主的唆使下,倭寇20艘船隻侵擾慶尚道固城前海的蛇梁島,但這次也遭到蛇梁島軍民的英勇反擊,被擊退。此後,李王朝政府採取懲罰倭寇的措施,降低對僑居朝鮮的倭人的待遇,除了日本幕府派來的貿易船隻以外,禁止一切貿易船隻的往來。此後,對馬島領主認錯賠罪,懇求解除禁令,於是李王朝政府於1547 年允許在比過去顯著縮小的範圍內進行貿易。此後一個時期日本海盜的侵擾有所收斂,但1555 年發生了規模更大的入侵事件。因那一年是乙卯年,素稱這次事件為“乙卯倭變”。

在那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的一個半月期間,倭寇闖入朝鮮南海的島嶼和沿海地區大肆擄掠,殺人放火,但遭到當地愛國軍民的堅決反擊,倭寇傷亡慘重,倉皇潰逃。在倭寇不斷入侵的情況下,朝鮮深感有必要加強水軍武裝力量,製造威力強大的戰艦。

另一方面,日本武士統治集團結束一百多年的戰國時代,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以後, 為了支配朝鮮和中國,鞏固自己的基礎,大力促進了侵朝戰爭準備。針對這種形勢,朝鮮決心在海上打垮來犯的敵人,開始建造攻防兼優的不沉的戰艦。 他們基於祖先積累的艦船建造技術、經驗和科技成果,把龜船進一步加以完善,以適應中世紀海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