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醫學也不難,就看你怎麼想,怎麼做

我國是東方最古老的一個大國,歷史悠久,祖先留給我們的醫學遺產是極為豐富的,它反映出中國地理,氣候的特點,反映出用中國特產藥材的應用特點,反映出我國人民的生活和勞動特點,中醫學是我們祖先從長期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獨特的醫學體系。當然我們也應當認識到中醫不是完美無缺的。因為祖國醫學史從長時期的實踐經驗積累而來的,其中俱有無法估量的珍貴寶藏,需要更多的醫療工作者去挖掘,去整理,同時也需要全國人民的有力協助,才能使我們的中醫學得到更廣泛的發展和更成熟的經驗,來為我國人民包括世界人民服務。

學習中醫學也不難,就看你怎麼想,怎麼做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是贊成中醫學的,但是也有些人是牴觸中醫學的。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總覺得有點不對頭,不合常理。他們難道不明白中國中醫學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它不是屬於某類人的,更確切地說,它是屬於整個中華民族的,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同疾病鬥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也可以說是非常可靠的理論,是不容懷疑的。當然有些不夠完善的知識還須我們後人的努力,使其更加完善和發展。

現在我們來談一談究竟怎麼去學習中醫。該怎麼學習中醫?應當從何處入手呢?中醫書籍多如牛毛,並且有很多的書籍文字古奧,不容易讀懂,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難以入門。我有幾點建議,不知正確於否,現分享於大家,希望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

學習中醫學也不難,就看你怎麼想,怎麼做

一,由淺入深地學習。先學習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因為基礎理論上面有中醫學的發展和精髓,學習中醫首先必須理解陰陽的概念,因為陰陽五行是古代醫學家,用來闡明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並以指導中醫藥學的診斷和治療,對於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構成和臨床辨證論治的實踐應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說,中醫基礎是最為基本的東西,必須學習。

二,由於中醫基礎裡面涉及到許多經典著作,不過都是大致的概括和淺義的講解,所以說我們在學習基礎的時候,也要適當地接觸這些經典著作。但當時不需要全面的理解,只需認識和粗淺的理解就可以了,到最後,再充分地唔透裡面的內容就容易了。比如說《內經》,《金匱》《本草經》,《傷寒論》。這四部書包含著中醫學“理法方藥”的全部內容,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是幾千年來中醫學一直流傳下來的醫學思想體系。我們打算全面系統地學習中醫,就一定要抓住這些重點和中心思想。讀完這些經典著作,再博覽群書,既不費力,也能增高自己的認識水準。

學習中醫學也不難,就看你怎麼想,怎麼做

三·,以中醫臨床為學習重點,進一步學習《藥性賦》,《湯頭歌訣》這些啟蒙書籍,達到理解藥物性能,以及方劑藥物的組成。要讀懂,背會,因為這些東西是以後必不可少的東西,這些知識,就像是上了戰場,士兵手中的武器,時刻準備著運用。

四,學習中醫臨床經驗。這部分比較多,並且有複雜的分科,當然,看起來好像很複雜,其實也不難,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在基礎理論之上的,只要把中醫的理論,全部理解,學會了中醫的治療規則,理解這些就相當容易了。因為萬變不離其中。

五,這時候,再把前面所提到的書籍,拿出來,細細分析,理解,也可在夾雜其它的書籍進行比較和參考,其實,每部書中,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東西,每部書籍之中,都是在前輩理論的基礎上,並加入了自己在治療疾病時所總結的經驗,都有可借鑑之處。

學習中醫學也不難,就看你怎麼想,怎麼做

學習中醫是一種樂趣,只要入門,以後你會特別喜歡它,不管是從事什麼行業,就算不給人看病療傷,也可以對自己,家人,身邊的朋友在養生方面提供很大的幫助,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是我在學習中醫學上的經驗總結,無論對或錯,總沒有壞處,正確的可以接納,不正確的可以拋棄。但願愛好中醫學的朋友,從中能受到啟發。請點評,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