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運動員訓練還要嚴苛的F1車手培訓

說起賽車手,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炫酷的賽車,帥氣的造型。能夠在一輛彙集高科技的F1賽車裡,親自發動轟鳴的引擎,並且在賽道上任意馳騁,相信這一職業讓很多人都無比嚮往。

但是在這光鮮亮麗的表象背後,車手們的辛苦我們卻不得而知。作為一個F1車手,他們必須是體魄最強健的運動員;除了身體素質,他們對車技的磨練也是尤為嚴厲,成為一個合格的F1車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F1車手身體素質要求

比運動員訓練還要嚴苛的F1車手培訓

心臟負荷

全世界範圍內所有的體育項目,F1賽車對運動員心臟負荷要求是最高的。

比賽過程中,就算是排位較差的車手的平均心跳也在165下以上(進站加油時除外),整個比賽持續90分鐘,心臟負荷之大可想而知。

車手的緊張情緒也會為心臟帶來極大負荷,賽車起跑時車手心跳會高達每分鐘190次,比賽過程中的心跳也都在160次左右,因此賽車手的心肺功能必須極其強壯。

頸部肌肉

F1賽車對運動員頸脖肌肉有極高的要求。車手的軀幹通過六點式安全帶固定在駕駛位上,縱向加速度可以靠座位和安全帶部分吸收;橫向加速度靠軀幹的所有兩側承擔;而他們的脖頸要承受的離心力在4-6G左右。

6G的重力加速度與航天員每次經受航天飛機發射和重返大氣層時的衝擊力相當,也等同於重量級拳擊手12輪對戰的效果。更直觀點說,就是和你重量相同的6個人同時壓在你身上。

而在如此高速的離心力作用下,由於賽車手的身體被安全帶牢牢固定在駕駛艙,因此慣性所產生的加速度完全由脖子來承擔。每一次過彎道,會產生朝向彎道外側4G的加速度,這一瞬間脖子需要承擔約24公斤的重量。而剎車時加速度絕對值更會飆升到5-6G,會讓賽車手脖子承擔接近40公斤的重量。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F1車手的脖子從正面看都比臉要寬,脖子上的肌肉異常發達,這都是長年訓練和比賽練就的。

除了頸部之外,車手的手臂、左腿(剎車)以及腰椎都承受著巨大的負荷。

一般的情況下,操作F1的方向盤需要約30公斤的力量,而在高速行駛中轉動方向盤需要更大的力量,過彎時更需要強壯的手臂來把賽車維持在車手想要的行進路線上。在300公里的比賽過程中,強壯的手臂與手腕是必須的。

注意力

F1賽車對車手注意力的要求也是所有運動中最高的,除了心臟要求外,這條也是F1區別於其他運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F1車手除了身體要承受巨大負載外,大腦也必須時刻保持警惕,

100%的精力集中才能保證車手在90分鐘的比賽中不犯致命錯誤,即使短短3秒的走神也可能導致撞車或者賽車打轉。

在精力集中方面的要求可以與F1稍微比擬的應該只有拳擊運動了,但是每隔3分鐘,拳擊手們就可以休息一次。而F1車手卻在整個比賽過程中都不能有鬆懈,秒鐘的分神都可能導致退賽的命運。

高溫與脫水

比運動員訓練還要嚴苛的F1車手培訓

在F1比賽中,駕駛艙內的溫度高達攝氏50-60度。在高溫的馬來西亞雪邦賽道,艙內溫度甚至會超過攝氏80度。雖然車手能不斷補充水分,但將近2個小時的比賽下來,身體脂肪的消耗及脫水總和將超過4公斤。所以身體的耐熱性對F1車手也是很重要的。

雖然車內有供水裝置,但也是杯水車薪,所以車手們經常會做一些高強度的訓練,像舒馬赫通常會戴著頭盔,在家裡的桑拿浴室裡訓練。而絕大多數選手,訓練計劃中都有一項長跑。

車手的日常訓練

比運動員訓練還要嚴苛的F1車手培訓

為了適應比賽,F1車手都會進行高強度的日常訓練,一般來說,一個車手要保證每天八個小時的訓練量。

車手們的日常訓練有針對耐力和體力的,例如騎自行車,跑步、馬拉松等;就像英國F1車手簡森•巴頓,他就曾經在專業鐵人三項比賽中取得很優異的成績。

還有專門鍛鍊脖頸力量的訓練,羅斯博格曾戲稱這一訓練為拷打機,在機械的幫助下對頸部進行拉伸,從而保障車手能夠長時間保持最好狀態。

除此之外,車手的反應以及協調訓練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像背站立接住牆上反彈回來的網球,然後迅速俯臥在一堆卡片中憑藉記憶力,快速認出有關F1賽車的卡片並熟記內容、瑜伽球等。

這些訓練能夠鍛鍊車手的反應能力和記憶力,並且極大地鍛鍊身體的協調性已經耐力,使車手能夠迅速應對各種緊急情況,並且通曉車子構造熟練掌握駕駛技巧,從而讓車子發揮最好狀態。

除了體能,還有就是車手的實際操作了,車手不但要學習理論知識,瞭解賽車的各種構造以及車輛性能,並且還需要能夠熟練的操作賽車的各項功能。賽道練習以及模擬賽車是車手進行訓練的方式。

F1車手的選拔以及訓練

比運動員訓練還要嚴苛的F1車手培訓

要成為世界頂級賽車的駕駛員或正式車手,必須從兒童時代開始,要成為F1車手,必須經歷幾個階段,一般一位車手需要要花約8年的時間,才能從小型賽車(Go Kart)逐步晉級到F1。

第一個階段在8-12歲期間。車手手一定要在各級卡丁車比賽中勝出,包括國內各種賽事,以及一些國際比賽,都必須有獲勝的把握。在這個階段,車手在卡丁車比賽中培養各種賽車的基本知識,包括最佳線路等等,同時也感受賽車氣氛。

第二個階段在12-16歲期間。這一階段,車手開始進入初期方程式階段,參加比如Campus之類的方程式比賽。

這些未來的F1車手在這個階段所參加的初級方程式比賽中,必須在競爭對手中鶴立雞群,成為最出色的車手。此時進入初級方程式階段是為了讓車手儘早學習和熟悉方程式賽車。

第三個階段在16-22歲期間。車手在Campus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功,這時已經具備進入高級方程式階段的條件了。所謂的高級方程式,主要指F3、雷諾方程式和F2000之類的方程式。

要進軍F1的車手更加需要在該級別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甚至是獲得世界範圍內的冠軍。特別是F3比賽,因為目前F1車手大部分都是從F3直接晉身F1的,例如英美車隊的巴頓、邁凱輪車隊的庫爾哈德等。

第四階段,當車手在高級方程式取得耀眼成績的同時,又被F1車隊相中之後,就會成為F1車隊的試車員。F1的試車員是沒有比賽任務的,除非在正式車手受傷或者無法出賽時替補上場。試車員的任務是不斷駕駛F1賽車,給予賽車設計師意見,以提高賽車水平。同時對於年輕的新車手來說,這時是積累F1賽車駕駛時間的好機會。

第五階段,當車手的水平和駕駛時間已經達到要求之後,就要等待各個車隊所提供的機會了,可以參加比賽的就這麼二十幾個人,因此每年更換的車手也就幾個人。因此除了實力以外,機遇也非常重要。一旦被選中,就可以成為真正的F1車手了。

F1史上著名的車手

胡安·曼紐爾·方吉奧(Juan-Manuel Fangio)

比運動員訓練還要嚴苛的F1車手培訓

他在1950年代表阿爾法·羅密歐車隊首次參加F1比賽。

自1950年到1958年的9年中,方吉奧曾分別效力於阿爾法·羅密歐、梅塞德斯、法拉利和瑪莎拉蒂車隊,共參加51場F1比賽,獲得24場分站賽冠軍,5次(1951,1954,1955,1956,1957)世界冠軍,被人們尊稱為“藝術大師”。1958年宣佈退役,1995年7月17日在阿根廷辭世。

阿蘭·普羅斯特(Alain Prost)

比運動員訓練還要嚴苛的F1車手培訓

早期的賽車生涯從卡丁車賽開始,在F3中取得成功後,1979年代表邁凱輪車隊首次參加F1比賽。

普羅斯特在他13個賽季(1980~1993)的F1職業生涯中,曾先後效力於邁凱輪、雷諾、法拉利和威廉姆斯車隊,共參加202場比賽,獲得51場分站賽冠軍,4次(1985年,1986年,1989年,1993年)世界冠軍,被人們尊稱為“教授”。

埃爾頓·塞納(Ayrton Senna)

比運動員訓練還要嚴苛的F1車手培訓

13歲時就開始參加在家鄉舉行的小型賽車比賽,17歲便奪得南美冠軍,1981年來他到歐洲開始參加方程式汽車比賽,1984年開始了自己的F1賽車生涯。

自1984年到1994年,塞納曾先後效力於托爾曼、蓮花、邁凱輪和威廉姆斯車隊,共參加161場F1比賽、獲得41場分站賽冠軍,3次(1988年,1990年,1991年)世界冠軍,被譽為“賽車於子”。1994年5月1日在聖馬力諾的伊莫拉賽道上撞車身亡,年僅34歲。

邁克爾·舒馬赫(Michael Schumacher)

比運動員訓練還要嚴苛的F1車手培訓

1991年代表喬丹車隊首次參加F1比賽,隨後轉入貝納通車隊,在這裡他連獲2次(1994年,1995年)世界冠軍。

1996年加入了法拉利車隊,取得5次(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世界冠軍。2006年巴西站後退役。

費爾南多·阿隆索

比運動員訓練還要嚴苛的F1車手培訓

費爾南多·阿隆索·迪亞茲(西班牙語:Fernando Alonso Díaz),1981年7月29日,出生於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奧維耶多,西班牙著名F1車手,F1世界車手冠軍之一。

2005年9月25日,24歲58天的阿隆索首度封王F1世界冠軍,由此終結了德國傳奇車王舒馬赫世界冠軍5連冠,也由此成為F1史上最年輕世界冠軍車手

基米·萊科寧(Kimi·Raikkonen)

比運動員訓練還要嚴苛的F1車手培訓

2001年,萊科寧加入索伯車隊成為F1車手。2002年,他轉會邁凱倫車隊。2007年,萊科寧加入法拉利車隊並於當年獲得F1車手年度總冠軍。2018賽季F1美國大獎賽中獲得分站冠軍。

劉易斯·漢密爾頓(Lewis Hamilton)

比運動員訓練還要嚴苛的F1車手培訓

1985年1月7日出生,英國F1車手,2008、2014、2015年三屆F1世界冠軍得主,F1史上第一位黑人車手。

2008年成為F1史上首位奪取個人冠軍的黑人車手。2014年再次獲得F1世界冠軍。職業生涯獲得33次F1分站賽冠軍,39次杆位,是F1現役最優秀的車手之一。2015年第三次奪得F1世界冠軍。

2017年10月23日,2017賽季F1美國大獎賽中,獲得冠軍。

2018年11月11日,英國車手漢密爾頓11日又一次登上F1大獎賽領獎臺,他在巴西聖保羅的比賽中獲得第一名,這也是他的第72個分站賽冠軍。

每一個F1車手,都擁有超凡的體力、耐受力與意志力,即使是整場比賽下來讓他們筋疲力盡,但是當整場比賽結束時,你看到的仍然是一群“談笑風生”的瘋子,我想,這也許也是我不可自拔愛上賽車、愛上車手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