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新基建”路線圖 除了5G還有什麼會改變生活?


一文看懂“新基建”路線圖 除了5G還有什麼會改變生活?

2019年開年以來,“新基建”成了最火的名詞之一。“新基建”這個概念,來源於2018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並迅速“走紅”。這是與以往的“穩增長”,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完全不同的表述和概念。此次的“新基建”概念,具有兼顧“穩增長”和“促創新”的雙重任務,同時還要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

什麼是“新基建”?

傳統的“基建”,是指鐵路、公路、橋樑、水利工程等大建築;而“新基建”,主要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

2018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還提出,“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等傳統補短板領域。”

具體而言,“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

一文看懂“新基建”路線圖 除了5G還有什麼會改變生活?


“新基建”概念被定位和迅速走紅的背後,是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穩增長緊迫性突出,而傳統基建一方面已趨於飽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邊際效用快速下降,亟需新的經濟增長點。

發力於科技端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符合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需求,也是順應趨勢和民心的方向。

“新基建”七大領域都涉及哪些產業鏈?

(1)5G:國之重器。作為新基建的領銜,5G是最被熟悉的,也被高層定調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5G不管是從未來承接的產業規模,還是對新興產業所起的技術作用來看,都是最值得期待的。

我國重點發展的各大新興產業,如工業互聯網、車聯網、企業上雲、人工智能、遠程醫療等,均需要以5G作為產業支撐。可以說,5G應用廣泛,上下游產業鏈條也非常廣。(參考表1)

一文看懂“新基建”路線圖 除了5G還有什麼會改變生活?

(2)特高壓:電力中樞神經。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將特高壓輸電項目投入商業運營的國家,早在1986年就開始特高壓建設。我國特高壓建設潛力依然龐大,當前國家已經規劃的各類特高壓項目大概在50-60條之間,意味著仍有大約30條已納入規劃線路在未來有望落地。

由於電網階段性投資明顯低於預期,以及當前國家拉動基建穩增長預期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重啟特高壓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近期國家電網啟動混改,首次向社會資本開放特高壓投資,通過解決資金問題進一步增加特高壓持續建設的確定性。

一文看懂“新基建”路線圖 除了5G還有什麼會改變生活?

(3)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中國技術的名片。城市化進程中,軌道交通是關鍵一環,現在即使是軌道交通相對發達的北上廣深,仍有非常大的缺口,並在加緊建設,更別提其他城市了。

國家發改委正密集批覆一批軌道交通建設。近一個月就有八個城市及地區的城市軌道與鐵路建設規劃(包含新增)獲批,總投資約為8600億元。2019年1月的前4天,又批覆了武漢近1500億的城軌項目。

一文看懂“新基建”路線圖 除了5G還有什麼會改變生活?

(4)充電樁:新能源汽車的“加油站”。截至2018年10月,我國充電樁總量僅為68.6萬個,車樁比約為3.31:1,而根據規劃,2020年全國車樁比基本為1:1,缺口巨大。這不僅令勇於嚐鮮的車主們略感失落,實際更顯著落後於規劃水平。

一文看懂“新基建”路線圖 除了5G還有什麼會改變生活?

(5)大數據中心:海量信息時代的諾亞方舟。新興產業的未來發展將大量依賴於數據資源,因此從國家政務到各大行業,建立數據中心將有助於促進行業轉型和實現企業上雲。

在當今的技術浪潮中,互聯網數據中心是最重要的趨勢。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的調查數據,全球頂級雲計算服務提供商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每家公司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至少達到每季度10億美元的投資水平。

而全球數據總量每18個月翻番,數據中心建設會跟不上大數據爆發的步伐。

我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在2018年達1200億元,這個數字儘管領先全球同業規模,但相比美國擁有全球44%的大型數據中心份額,仍不足其1/5體量。

除了雲計算這個剛需之外,5G、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一日千里,亦在共同顯著推高著人類社會對數據中心的需求。

一文看懂“新基建”路線圖 除了5G還有什麼會改變生活?

(6)人工智能:人類的另一個大腦。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持續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將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

一文看懂“新基建”路線圖 除了5G還有什麼會改變生活?

(7)工業互聯網:大腦和機器邊界的融合。工業互聯網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政策扶持確定,工業互聯網產業的意義不亞於新能源汽車。國家對於工業系統的升級改造訴求足夠強,萬億級市場空間足夠大。

一文看懂“新基建”路線圖 除了5G還有什麼會改變生活?

“新基建”七大領域都涉及哪些產業鏈?

“新基建”概念從提出到爆紅,可以明確的是新興產業將是未來經濟的決勝點。這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已被描述。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明確了經濟新動力的主要方向。

在全球進入以創新驅動的新興產業帶動經濟增長的大環境下,我國曾連續幾年在全國兩會上提出要加大創新,發展新興產業。

2016年底,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十三五期間新興產業發展的提升到了戰略高度。作為新興產業發展的總綱要,《規劃》指出到2020年,要實現“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值比重達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

未來,政策的重心將會向這些新基建領域傾斜,同時也將吸引資本競逐。在政策和資本的雙重發力下,這些發力於科技端的新基建領域將迎來飛躍式發展,進一步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

以最平常的居家生活為例,人們通過智能系統,就可以對大門、臥室、客廳等進行統一的自動化管理。每間房子的用水、用電、取暖、照明都是處於最佳狀態。足不出戶,就能夠通過聯網系統,快捷獲取外界信息。

如果要出行,軌道交通的發達能讓人們在1小時甚至半小時就便捷融入周邊城市生活圈,2小時車程內覆蓋國內主要城市,4小時直達亞洲主要市場,5小時航程內連接全球半數人口的居住地……

當然,科技發展還將在交通、金融、建築、娛樂、教育、通信和醫療衛生等領域中產生深刻變化。

— The End —

更多科技生活相關信息,請關注公眾號“曉說通信”(ID:txxxbw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