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战!从“英雄”到“反英雄”,最长的路是漫威的“套路”

1978 年,DC 漫画(以下简称 DC)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超人》,开启了超级英雄电影的纪元。相比竞争对手DC,漫威影业进入电影行业晚了40 年。DC 的超级英雄电影珠玉在前,且有十分成熟的类型化叙事模式和稳固的受众群体。当年漫威孤注一掷打造了超级英雄电影《钢铁侠》到如今的反英雄类电影《死侍》、《毒液》等,这些个性鲜明的角色,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十年一战!从“英雄”到“反英雄”,最长的路是漫威的“套路”

钢铁侠

看了漫威电影这十年的发展,你就会发现原来这都是满满的“套路”!

一、漫威电影的发展历程与演变

(一)第一阶段: 类型的确立

如果说 1978 年的《超人》作为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只是融合了动作、漫画、冒险的科幻片,那么经过 30 年发展,到 2008 年漫威的第一部电影《钢铁侠》上映时,超级英雄电影早已成为风靡全球的类型片。漫威的这部破局之作有后发优势,因为 DC 的超级英雄系列给漫威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类型样本。在这一阶段,漫威推出了《钢铁侠》《无敌浩克》《钢铁侠 2》《雷神》《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影片,掀起了一股漫威电影的热潮。伴随上升的票房而来的,是观众对于电影模板套路化的诟病。这种“正义与邪恶”母题下,以“拯救”与“惩罚”为主题的类型程式,虽然确实行之有效,但也让人感受不到新的刺激。

十年一战!从“英雄”到“反英雄”,最长的路是漫威的“套路”

《钢铁侠》

(二)第二阶段: 类型的转变

面对观众对传统超级英雄电影的审美疲劳,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开始了演变,其策略是增加超级英雄的交互。《复仇者联盟》与《复仇者联盟 2》就是这个阶段重要的标志。如果说之前的单个英雄人物主题电影就如宇宙中各自运转的星球,偶有光辉相互映衬,那么从《复仇者联盟》系列开始,漫威宇宙已经开始并完成了初步的布局。在《复仇者联盟》中,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等超级英雄开始协同作战。虽然仍旧采用三幕式的戏剧性结构,仍是二元对立的价值观,但一部电影里诸多英雄性格的碰撞,增加了影片的叙事张力,看到这些英雄携手拯救世界,更是增强了观众的猎奇性审美满足,强化了影片的“大众梦幻”功能。

十年一战!从“英雄”到“反英雄”,最长的路是漫威的“套路”

《复仇者联盟》

(三)第三阶段: 类型的创新

在短暂的新鲜感过后,漫威迎来的是观众对老套故事框架和价值二元对立更深的厌倦,超级英雄类型电影的创新必须在一个成熟的商业框架内进行。在类型边界稳定的前提下,漫威在影片《复仇者联盟 3》中,从叙事结构到人物塑造,做了诸多新尝试。这部被称作“布局十年,巅峰一役”的影片,不再是三幕式的影片结构,影片从开始到最后都是反派占压倒性优势,这在超级英雄类型化叙事中极为少见。反派人物不再脸谱化,影片结尾也是泰坦星与地球双线并行的结构,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看感受。

十年一战!从“英雄”到“反英雄”,最长的路是漫威的“套路”

二、漫威类型构架下的叙事特点解读

(一)个人主义的价值理念

漫威超级英雄类型电影能够风靡全球,在于其普世价值。而这种普世价值的核心,即个人主义的价值理念。个人主义也是美国文化的内核所在。这种个人主义当中所蕴含的独立奋斗,坚持不懈的理念,是绝大多数好莱坞电影精神内核。当灾难来临时,人们相信超级英雄能够拯救世界,击败邪恶,维护世界原有的秩序。这种个人主义价值理念当中还融合了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是美国人民心中所固有的观念,它一直强调对旧有秩序的守护。超级英雄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对现有社会秩序的精神坚守。这种充满着美国精神优越感的保守主义,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中被充分应用。

十年一战!从“英雄”到“反英雄”,最长的路是漫威的“套路”

主角们对个人主义价值理念坚守,是漫威塑造经典人物形象的核心手段。漫威超级英雄作为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守护者,在与对立的价值观产生激烈碰撞时,掩盖了角色自身的性格缺陷,满足了观众的“大众梦幻”与情绪宣泄需求。

十年一战!从“英雄”到“反英雄”,最长的路是漫威的“套路”

(二)二元对立的冲突模式

二元对立的冲突模式是创作者在总结了大量观众观影体验后形成的。它是超级英雄电影能够在全世界得到认可,并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虽然结局可预期,但在情节推进的过程当中,观众逐步地宣泄着自己的情感,并获得一种猎奇性的审美满足。当影片落幕,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观众的情绪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刺激。

十年一战!从“英雄”到“反英雄”,最长的路是漫威的“套路”

(三)因果推进式的叙事结构

因果推进式的叙事模式,是漫威超级英雄电影惯用的方式。这种线性叙事结构常以时间为线索,介绍矛盾的产生、激化以及解决。这种因果推进的方式看似程式化,但又非常适合超级英雄电影的主题。这种叙事结构,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它会吸引观众关注着剧情的进展。随着矛盾双方的对峙逐步升温,到邪恶最终被战胜,这一过程当中观众的情绪也得以释放。

十年一战!从“英雄”到“反英雄”,最长的路是漫威的“套路”

在漫威超级英雄类型电影当中,因果推进的叙事模式不仅用于各独立影片中,还用于不同影片的相互连接。比如《雷神 3》中,洛基去拿苏尔特尔的皇冠时看了一眼空间宝石,暗示他偷走了空间宝石。《雷神 3》当中的彩蛋表示他们的飞船遇到了灭霸。在《复仇者联盟 3》的开始,就干净利落地交代了《雷神 3》剧情之后的走向。诸如此类的因果连接打造了整个漫威电影宇宙的关联性,让剧本显得精雕细琢,有理有据。

十年一战!从“英雄”到“反英雄”,最长的路是漫威的“套路”

(四)因果推进的结构与多线叙事并行

漫威电影的叙事常采用因果推进的结构,就算在影片的某个时段出现了多线叙事,也会在影片接近尾声时并线: 主角们与反派进行终极一战,并最终获得胜利。在《复仇者联盟 1》与《复仇者联盟 2》中的因果推进结构,也都是采用这种单线叙事的方式为主,穿插多线的方式。

十年一战!从“英雄”到“反英雄”,最长的路是漫威的“套路”

而在电影《复仇者联盟 3》中,影片开始到结束都采用多线叙事并行的方式。将20 多个英雄恰当地安排在各自的支线上,每个英雄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时刻。更特别的是,漫威一改由主角寻找反派,后将其击败的套路,在《复仇者联盟 3》中,由反派灭霸的行为串联起整个故事。在影片的结尾,这些叙事支线也并没有汇成单线,最终形成了泰坦星与地球上的两个结局。

十年一战!从“英雄”到“反英雄”,最长的路是漫威的“套路”

在《复仇者联盟 3》之前,漫威影片的类型化叙事当中从未出现多线叙事贯穿全片的先例。这也是因为多线叙事容易将剧情分散,不利于观众在环环相扣的情节中宣泄情绪。

在《复仇者联盟 3》中,采用多线叙事方式,固然有英雄人数过多,单线中难以安排的原因。但采用多线的方式,也确实为影片开拓了更为宏大的格局。通过《复仇者联盟 3》,我们能看到漫威电影类型化叙事的转变,以及漫威打造超级英雄电影宇宙格局的野心。

十年一战!从“英雄”到“反英雄”,最长的路是漫威的“套路”

综上,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类型叙事模式。随着电影全球化的加速,不同时代下观众审美偏好发生着变化,这也要求漫威在类型化叙事边界稳固的同时,不断地尝试演变与创新。刻板的类型化叙事框架确实需要突破,但是需要在大众的审美与类型框架下找到平衡。《复仇者联盟》三部曲正体现了漫威如何以类型为界点,做到稳定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在保有超级英雄电影心灵慰藉功能的同时,也能适应观众文化审美的改变,逐步让观众深入漫威建构的电影宇宙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