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胖“仁皇帝”朱高熾,為什麼會倉促離世?

最胖“仁皇帝”朱高熾,為什麼會倉促離世?

北京紫禁城

朱高熾,明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十個月,倉促離世。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在位期間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讀書人的待遇比洪武、永樂兩朝要好。朱高熾天稟純明,從善改過,恭檢愛民,因此後世對他的評價高,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在位時間很短,但留下了絕佳口碑和評價,以“仁”做為評價一生,獲得所有帝王夢寐以求的最高殊榮。這麼好的一位皇帝,怎麼會突然離世呢?

史書記載,朱高熾猝死於宮內欽安殿,實無疾驟崩。簡單幾句話,我們可以知道,明仁宗是突然離世,而且沒有任何疾病。這就有些疑問了?好好的一位皇帝,怎麼會在沒有任何疾病的情況下,突然離世?讓誰,都會聯想翩翩。

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明仁宗縱慾過度,加之身體過胖,造成其突然離世。還有一個是,說朱瞻基,仁宗的親兒子,為了早些上位,在離開北京的時候,設計害死了皇帝。

我們大家比較相信一句話,叫空穴來風。如果反過來看,很多事情既然有人說,不會是空穴來風,最少不會是全部虛假的。那麼,就有意思了,到底朱高熾的突然離世是自身原因?還是外部原因?

大家有沒有感覺少了點什麼?對,背景,明仁宗離世前的背景,背景中有哪些將要發生的大事?對,遷都。把明朝的首都由北京“遷回”南京。這件舉世矚目的大事,隨著仁宗的離世,戛然而止。

如果把這件事關聯起來,我們會有什麼發現呢?

明仁宗與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門為行在。半個月後,他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謁朱元璋的皇陵,並留在那裡負責。儘管南京地區有地震的報告,但皇帝的返回和他朝廷的南遷勢在必行。結果?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明仁宗突然離世。

從開始把遷都議程提到行程上,到突然離世,也就一個多月時間。會不會太過於蹊蹺了。蹊蹺的有些不得不懷疑。

朱棣遷都完成是在1421年,三年後朱棣去世。但在三年裡,朱棣把所有反對遷都的官員殺的殺,關的關,罷的罷,造成的結果是,把反對遷都的政治力量基本剷除乾淨。這樣形成了一批現得利益者,即以現任北京官員為主的利益派。他們結合當地大地主,形成了已有的利益鏈。而這個利益鏈,剛剛形成,剛剛獲利,就等著豐收,偏偏這個時候,新任皇帝,提出再次遷都,前期巨大的成本投入還沒有回本,還要放棄好不容易建立的利益鏈,作為及得利益者會輕易放棄和割捨嗎?答案肯定是不可能。

激烈的對抗肯定行不通,那就剩下暗地裡搞動作。朱高熾,肥胖好色,還不知節制慾望,剛好可以做為由頭。朱瞻基,少時跟隨祖父朱棣在北方歷練,屬於少壯代表派,志向遠大,文武雙全,可以合作。而朱瞻基自己,常年在北方,對北方環境不反感,從以後自身統治考慮,擔心南方政治舊勢力過於龐大,統治難度大,加之自己父親當太子時,多次險些被廢,無法登帝位。為消除這種隱患,早日登帝,與其合作。兩者各有所需,於是,一個關於皇帝的陰謀形成。最終目的,取消遷都。根本目的,維護既得利益。

結果就是,仁宗猝磞。

但願這只是胡亂遐想,在權利面前,更希望親情至上。在家國面前,更希望家國利益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