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操作系統:裂變、重生、融合

“過去十年中,絕大多數對於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應用,都發生在銷售端、營銷端和消費者端。怎麼通過消費者端更好地推動供給側改革,這是在數字經濟時代,真正完成供給側改革最重要的。”張勇在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發佈會上如是說。

這兩年新零售界出現的一些成功商業案例轟動了所有行研機構,可是當傳統的戰略框架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面對通往未來的十字路口,企業該如何選擇新的戰略去適應市場的變化呢?

阿里操作系統:裂變、重生、融合

自從阿里巴巴曾鳴前幾年提出了點線面體新企業定位戰略後,波特戰略逐漸行業被弱化,與此同時物流零售圈內的企業也在原有的競爭戰略上不斷優化完善,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

阿里操作系統:裂變、重生、融合

點、線、面、體,每一個定位背後,邏輯是不一樣的,需要的運營原則、資源調配的方法,甚至競爭壁壘,以及最後可能的發展路徑都不一樣。 所以先明確自己在未來網絡化世界的定位,是決定企業發展方向的第一步。

物流中的點

點是物流行業面上各種各樣新的角色。所有的物流服務都是一個單一的點,它們通常是分散開的、獨立的。人、車、貨、倉、店、設備涉及的物流要素是利潤的起源,怎麼樣將點聚焦的更加極致,對於大部分小的創業者來說,決定其是不是一個非常好的定位。

當然,點的選擇主要受決策者眼光好壞的影響,機會出現的時候能不能抓住,註定點有個很大的挑戰是本身的壁壘不太高,所以重要的是對時機的把握。

要知道,和物流行業相關的人、車、倉等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注入,可是如果這些事僅僅是靠錢就可以解決的,那企業的產品定位和服務體系顯示出的實力就只是紙面上的,無法長久而且開放性也不強。

縱覽許多做SaaS的物流服務商,都空有各個數據卻沒有將這些數據真正的連接在一起,無法形成數據化的賦能,很多車雖然裝了GPS但是積累的數據基本上都在沉睡中。

菜鳥副總裁史苗說過,馬雲為菜鳥網絡的未來,提出全國24小時達、全球72小時達的要求,就是要和所有的細分領域連接,可能與貨品庫存相關,可能與車輛相關,可能與設備相關,也可能和全球化相關。

所以,菜鳥用數據作為一條線,成功把所有的系統要素協同起來,完善在線聯通化。在這條線上每一個服務的點,包括車輛、司機、快遞員都可以得到菜鳥的賦能,只要在這個體系內,有關圍繞物流的所有作業都可以完成。

線的連接至關重要,因為面和點都不能直接給消費者、給客戶提供服務,有了它才能快速整合傳統供應鏈的各種角色,更加高效的提供整合服務。

物流中的面

面指的主要是平臺或者生態、壁壘的樹立,一定意義上講,就是網絡效應的形成而將整個市場調動起來,然後創造出的核心價值。

阿里操作系統:裂變、重生、融合

要創造網絡效應,就要去建一張協同的網絡。如果不是一個協同網絡,它就不可能有網絡效應,也就不能夠催生眾多的新角色,它就不是一個面。面在這個意義上等同於協同網絡,而協同網絡最重要的就是為這些點賦能,讓它們去成長、讓它們去發育、讓它們去壯大。

電商爆發的頭幾年,C端消費需求旺盛,於是,出現了有別於B2B的B2C物流服務,覆蓋度和產品服務生命力遠超原有的單一品類,也就在這個時間節點,很多基礎服務開始慢慢衍生。後來我們看到了,中小件、大件、生鮮冷鏈、同城配、30分鐘及時達,而在橫向發展方面,又出現了供應鏈金融、物流雲、跨境保稅倉,最終在整個擴大過程中,生態中的物流供應鏈企業都幾乎都打通了“物流+零售+金融+數據”全鏈路。

連點成線→串線成面→豎面為體→無邊界

在面的擴張過程中,如果一個面能夠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會衍生出其它的面,最終連成一個經濟體。

阿里是一個建立了多個面的經濟體,這些面互相交錯融合,推動了整個經濟的升級換代。這是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經濟體的發展。

小結一下,面是其中最核心的,因為面會逐步演化成體,面支撐了繁榮的點,給點賦能。而線又基於這些點和麵提供的能力,可以對傳統供應鏈管理的這種體系形成降維的打擊。隨著競爭的加速,邊界愈加模糊,更多場景是相互交融的,企業在做決策前要清楚自身的定位,找準切入點,結合自身能力,創造網絡效應,高效整合資源,形成多個面。

零售加法:物流+信息流+資金流

除了戰略的變化無窮,在互聯網流量獲客成本日益高漲的當下,新零售的本質也成為諸多業內人士反覆探討、迴歸商業的重點。

零售的組合主要包含: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者的先後次序、不同組合會激發出很多新鮮力量。

最初超市出現時,經營者是用信息免費的方式賺取資金流的差價,到了今天線上線下同質同價,可以說商業模式的推陳出新,影響了三者的組合,過去的算法(從超市獲得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已經不再適用,消費者開始通過線下獲得信息流,再到網購平臺完成資金流,最後通過物流公司完成物流。商場商業模式的成本結構中,有一段成本來自於信息流,信息流通過租金和扣點的方式付給了商場,但網上沒有這部分成本,理論上就有機會比線下商場賣得便宜。

阿里操作系統:裂變、重生、融合

不管是何種商業模式,消費者的權重已經越來越重要,要想留住更多的消費者,就得不斷嘗試新的組合,提高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匹配效率。

零售減法:從D2M2S2B2b2C到F2S2b2c

未來的包裹量會達到日均10億件,這不是靠幾個電商平臺就能支撐的,新零售的新生態將有F2S2b2c組成,而不是老零售的D2M2S2B2b2c。

我們將這些字母在零售的含義解釋如下:

D是設計(Design);

F端:工廠Factory和農場Farm;

M是製造(Make);

S是供應鏈(Supply chain 從製造商開始總代理、省代理一級一級下去);

B是大型商場(Supermarket)大型購物中心、大型超市;

b是夫妻老婆店、家門口的便利店、走街串巷的零售商、體驗中心專賣店;

C是消費者(Customer)。

零售減法邏輯是圍繞其效率展開的,也就是定倍率,舉個例子,一雙鞋子的生產成本是3元,但消費者要花15-30元才能買到,這就叫定倍率。

但是這裡面5-10倍不是利潤,而是過去的環節所帶來的成本。中國今天的平均定倍率是4倍,從全球範圍來看,都是特別高的。這就是很多中國人,跑到歐洲、美國去買東西的原因。人家整個商品供應鏈效率特別高,定倍率特別低,價格就相應便宜。

阿里操作系統:裂變、重生、融合


阿里操作系統:裂變、重生、融合

零售乘法: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

相信我們大多數都有在淘寶開店的經歷,知道網店的運營指標有一套清晰的體系和法則,在互聯網運營中,我們也常常中聽到一個公式: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對於線下實體店同樣如此,商店付的房租和物業費用就是為了流量買單的,網店有直通車,線下店有黃金地段,流量集中度也有強弱之分。

四個指標中,轉化率是最為關鍵,也是經營能否持續的關鍵,這是一個乘的因素,流量進來後,並不都是買東西,所以要提高轉化率。

值得關注的是,傳統電商的轉化邏輯和社交電商邏輯不同,轉化率也比後者低。

此外,復購率也起著相當大的作用,主要的任務就是將消費者從一個月來一次變為一週來一次,再由一個週一次變為每三天來一次,最後成為習慣以後,每天都來。談到這,就不得不說說盒馬對用戶粘性的運營,通過全渠道獲客,陳列高頻剛需商品,線上線下都能買,使得其復購率高出同行幾倍。

零售除法:新技術÷舊效率

主宰零售的技術可能是人工智能,也可能是區塊鏈,技術的升級迭代是永不停息的,對零售效率和用戶體驗,消費者只會更加挑剔。

互聯網的出現提高了商品連接效率,在此之前,公路的高效也推動了購物中心的發展,企業業務被技術所引領,消費者被技術提高的零售效率所吸引。

說到底,新零售就是新技術除以舊效率,先進生產力的衝擊帶來的必然的,過去幾千年的歷史,難道我們還沒看明白麼,當今時代互聯網就是最大的生產力工具,高效率零售如果不能用重組社會資源去迎合,那消亡終將來臨,所以那些還在執迷不悟的守舊派,只會成為時代推進的犧牲品,所有從事零售的夥伴必須要深深理解“如何看待新技術、破除舊思維”。

整理:物流沙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