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到2020年“動批”成新增長極

力争到2020年“动批”成新增长极

西城區區長王少峰接受訪談。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如何對老城進行有機的保護與更新,是西城區的重點任務。

今年北京市“兩會”期間,西城區區長王少峰接受新京報專訪時介紹,西城今年在配合中軸線申遺方面,將延續3項文物騰退工作,並對沿線風貌進行整治。此外,“共生院”這一老城微更新的嘗試也將擴大範圍,在什剎海、白塔寺、大柵欄等地區積極推進。

中軸線申遺新增風貌整治項目

新京報:在推動中軸線申遺方面,西城今年有哪些重點工作?

王少峰:今年西城區中軸線申遺保護的主要工作涵蓋了文物騰退和風貌整治兩大類。文物騰退項目共有3個延續項目,包括會賢堂產權單位和住戶騰退、先農壇慶成宮內住戶和單位騰退、賢良祠內住戶騰退。

今年,我們新增了一些風貌整治項目,包括進行中軸線南段步行環境提升工程、什剎海環湖綠道提升工程、地安門外大街品質提升工程、地安門內大街加油站遷建、影響中軸線風貌的重點建築整治等。同時,地鐵8號線什剎海站空間織補、鼓樓西大街片區保護復興、鼓西地塊織補整治等項目,今年也將繼續延續。

新京報:“共生院”這一模式最近很受關注,西城今年會擴大試點嗎?

王少峰:西城區一直在進行積極探索,提出過微合院、四分院等概念。我們會進一步推進“共生院”這一模式,不光是做民宿,還能做創業、設計、公共服務等,希望有需求的市民共同參與。今年,我們在什剎海、白塔寺、大柵欄地區會積極推進,只要群眾有需求,相關機構有條件,我們就積極鼓勵。

“動批”轉型發展金融科技

新京報:“動批”未來要轉型發展金融科技,這方面有何詳細規劃?

王少峰:《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西城區域)建設方案》已出臺,根據方案,西城區北展地區(原動批騰退樓宇)約30萬平方米的空間被納入示範區核心區,重點佈局監管科技、金融科技、風險管理、金融安全和支撐金融科技的創新型專業服務。

西城區將努力做好“動批”區域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的建設,力爭到2020年取得明顯成效,使這一區域成為北京市新的產業發展增長極。

前門大柵欄將成高品位步行街

新京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優化營商環境。大柵欄地區是西城較為繁華的旅遊區,今年是否有相應的提升計劃?

王少峰:前門大柵欄地區歷史悠久,是京味商業百年精髓集聚之地。按照商務部和市商務局的部署,現在確定前門大柵欄地區為建設高品位步行街的重點街區。西城參考原大柵欄街區規劃內容,會同東城區,形成了《北京前門大柵欄步行街改造提升方案》。

方案設計東起前門大街,西至煤市街,南起騾馬市街,北至西月亮灣,佔地面積0.2688平方公里。根據城市總規的隸屬及地緣關係,定位“中華歷史文化體驗街區”,規劃設計了北門戶重現月亮河金水橋景觀、中國式生活體驗區、京味文化體驗區、慢活宜居社區和國際精品酒店集群功能片區。涉及風貌保護、交通組織、公共空間、景觀環境等項目。

新京報:西城區的街區更新計劃進展如何了?下一步有哪些計劃?

王少峰:西城區各街道根據區域現狀、功能定位、業態集聚、歷史文化資源等特點,對街區單元進行了精細劃分,目前,全區共劃分為101個街區。在劃分的同時,在各個街區賦予不同的功能定位,主要有生活居住型、政務服務型、歷史風貌型等。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各個街區的功能定位、特點與實際情況,制訂街區深化設計方案,並探索因地制宜的整理實施路徑。比如在平房院落較多的街區,將主要通過街巷衚衕空間綜合治理帶動實施。

新京報記者 戴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