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歷史轉折的里程碑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歷史轉折的里程碑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的鄧小平。

1.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行。

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準備在全會上增選為中央委員的宋任窮、黃克誠、黃火青、胡喬木、韓光、周惠、王任重、習仲勳、陳再道等9位同志列席了全會。

全體與會人員,除中央主席、副主席外,按地區分為6個組:華北組、東北組、華東組、中南組、西南組、西北組。

12月18日晚上,全會開幕,華國鋒主持並講話。華國鋒通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中央工作會議的情況之後,宣佈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任務:

討論通過中央政治局關於從明年一月起,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問題。同時審議、通過農業問題的兩個文件,和一九七九、一九八○兩年經濟計劃的安排;討論人事問題和選舉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2.會議頭兩天的討論

各小組在會議前兩天的討論中,一致同意中央確定的這次會議的議程、開法和時間安排以及會議的指導思想,堅決擁護中央堅強的決心,從明年1月份起,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性決策,並表示一定要集中精力抓緊時間學好會議的九個文件,討論好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等重大問題。

20日上午,華北組有同志發言說:從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來說,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只有生產力的大發展,無產階級專政才能鞏固。還必須改革上層建築與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不相適應的某些制度。經濟制度的改革,主要是經濟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的改革。體制就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方法就是用經濟管理的辦法來管理經濟。政治方面,主要是政權機構改革。一是黨、政要分開,改變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狀況。根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不是黨專政。黨是起領導作用,是領導一切的,不是講黨直接專政。請中央考慮,把各級黨委和革委會分開。省、市、自治區也應如此,黨委第一書記除特殊者外,一般不兼革委會主任為好。如果黨政不分,就會形成事無鉅細,都拿到黨委會上討論。應本著大權獨攬小權分散的原則,黨委定了方針政策後,應放手讓革委會去抓經濟工作。

同一天上午,西南組有同志發言說:搞好全黨工作著重點的轉移,首先要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只有經過全黨的團結,才能達到全國的團結。搞好黨內團結,重要的一條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大事要集體討論。領導幹部要聽逆耳之言,讓人家說話、出氣,不要老虎屁股摸不得。只有充分發揚民主,才能統一認識,增強團結,提高戰鬥力。

12月18日上午和19日下午西北組討論後,向中央提了五點具體建議:

(1)今後中央開會,在主席臺就座的,應為主席、副主席、軍委副主席,政治局的其他同志應和中央委員坐在一起,可以坐在第一排。這是我們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老傳統、老作風。建議今後主席、副主席步入會場時,不要起立鼓掌,可以坐著鼓掌。這既體現了我們黨的領導人和大家親切的相互關係,又照顧了一些年老體弱同志起坐不便的困難。(2)部分開放中南海。毛主席、周總理、朱委員長在中南海的舊居,要開放供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參觀。將周總理、朱委員長的舊居,開闢為周總理、朱委員長的紀念館,可不再另建紀念館。這樣,對我們的教育意義更大,感到更加親切,還可以節省國家開支。(3)開放人民大會堂。現在不少跟隨毛主席南征北戰、革命多年的老同志,連進人民大會堂看看都不行,這種狀況應當改變。人民大會堂可供我國人民和國際友人參觀,也可提供國際組織在此召開國際會議,賺取外匯。(4)政治局的同志要多接觸群眾,克服特殊化。現在政治局的同志在京西賓館開會,單獨在十三樓開飯,有時看戲還擺煙擺茶搞特殊照顧,甚至擦臉毛巾還有大小之分。政治局有的同志到醫院看病,警衛森嚴。要改變這種作風,希望政治局的同志要利用一切機會,多接近群眾。(5)成立中央書記處或設立中央秘書長。為了讓中央常委集中精力考慮黨和國家的大事,建議成立中央書記處,協助常委處理日常事務。如目前成立書記處的條件不成熟,也可設立中央秘書長、副秘書長。

會議前期,還有不少代表就民主與法制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積極的建議。

3.對四個政治局委員的批評

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汪東興、紀登奎、陳錫聯、吳德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檢討。鄧小平、葉劍英等中央常委表示,對他們的錯誤,要給他們一些考慮的時間,再作進一步檢查。由於有一批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沒有參加中央工作會議,他們在會上聽了介紹,看了四人的書面檢討後,頗為不滿。對這四人的批評便成為12月20日以後小組會議論的主要內容。

20日,有同志向西北組提交書面發言,對汪東興提出比較系統的、嚴厲的批評:

汪東興同志的這個檢討,令人大失所望,和他所擔負的職務是極不相稱的:

一是上推下卸;二是避重就輕;三是應付交卷。

建議中央考慮他本人的請求,免去他所兼任的一切職務,以利於汪東興同志加強學習,認識錯誤,做好工作。同時,希望汪東興同志儘快地向中央寫出檢查報告,並建議中央下發各委員和各單位,以利監督汪東興同志改正錯誤。

各小組對紀登奎的問題進一步揭發和批評,有三十多人發言。他們指出:不解決紀登奎同志的問題,河南就安定團結不了,實現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就有困難。必須解決好紀登奎同志的問題,否則河南廣大幹部和群眾還是心有餘“紀”。

各小組對陳錫聯問題的揭發與批評,較多地集中在他捧毛遠新和在東北的錯誤。

由於華國鋒當時在黨內的特殊地位,雖然四個政治局委員所犯的錯誤有許多是和他有直接聯繫的,有的實際上是因他的錯誤而犯的,但在小組會的發言中,基本上沒有人提華國鋒的錯誤或對他的錯誤提出批評,更多的是對華國鋒所作的自我批評的高度讚揚,有的甚至還替華國鋒的錯誤辯護。不能不說這是黨內個人崇拜等消極現象沒有肅清的一種表現。

本文節選自《轉折年代:鄧小平在1975—1982》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4年8月出版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歷史轉折的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