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學堂」現金流和利潤,到底哪個更重要?

現金流和利潤都是財務非常關注的重中之重。關於兩者誰更重要也是眾說紛紜。小挖翻閱大量資料後認為,誰更重要取決於從什麼方面去講,就如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樣。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和債權人的角度來講,企業的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

「乾貨學堂」現金流和利潤,到底哪個更重要?

當年吉利收購沃爾沃,郎鹹平曾經質疑:一個連福特這樣的汽車製造巨頭都玩不轉的東西,你這個剛剛學會造車的吉利就能夠玩得轉?你說你有信心成功,你拿什麼來證明你能成功?

事實上,郎鹹平的問題在信貸審查中經常遇到:借款人信誓旦旦地說還款沒有問題,信貸人員就會問,你拿什麼來證明你能?你的貨幣資金那麼少,你的現金流緊張得岌岌可危,你怎麼能讓我相信你?我非常關心你的現金流。

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是保持企業持續經營的資本,其作用可能比收入或利潤更重要。

審查現金流的意義在於分析企業來自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是否能夠維持企業運轉並償還貸款本息——如果不足就存在較大的風險;經營現金流不足但淨現金流為正數時,表明企業至少能夠通過籌資或投資獲得現金流償還貸款本息。

(更多幹貨,請關注挖優狗微信公眾號)

————————————————————

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相比,現金流量表能給銀行提供更重要的財務信息,它完全不同於前述兩張報表的“紙上富貴”,現金流量相當於企業財務信息的“真金白銀”。

在現金流不足的情況下,即使銷售收入很多,或者盈利水平很高,仍然會隨時倒閉。

2008年前後,受到外部經濟危機衝擊,企業老闆紛紛跑路,其中因為虧損倒閉的企業寥寥無幾,大多是因為資金鍊斷裂造成的。現金流最直接的表現之一就是對賬單(或叫銀行流水,是“銀行賬戶交易明細”的俗稱),它反映幾乎所有的非現金交易、非銀行承兌貼現交易情況。

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始終圍繞現金流運動。報表可以是假的,票據可以是假的,合同可以是假的,但現金流的軌跡一定是真實的。

審查企業的現金流,既可以通過經營常識判斷相關單據的可信性,也可以藉助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財務報表附註,審查報表之間的勾稽關係,如,現金流常常是通過貨幣資金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資產負債表中“貨幣資金期末餘額-期初餘額”=現金流量表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

除此之外,還要審查企業的銀行流水、經營規模、行業規律等,從而通過現金流掌握企業的真實的經營情況。不僅要了解現金流的大小、方向,更要掌握現金流入的來源是否穩定和可靠。

「乾貨學堂」現金流和利潤,到底哪個更重要?

企業提供的三張財務報表,相對於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造假難度比較大,所以對現金流量分析是個重點,三張表,銀行最關心的也應該是現金流量表。分析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收現比、主營業務成本付現比、贏利質量,可以客觀地瞭解企業未來真實的償債情況。

主營業務收入收現比=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主營業務收入

主營業務成本付現比=購買貨物、接收勞務支付的現金/主營業務成本

贏利現金比率=經營現金流量/(淨利潤+折舊+攤銷)

————————————————————

經營,籌資和投資三項現金流合計形成的淨額,反映企業的綜合現金流情況。一般要求,該數據不應該為負值。淨現流為正,並不表示企業盈利,因為現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實現制編制的,淨現流為負照樣可能是帳面盈利,只是有些款項沒有及時收回來而已。

根據三類現金流量得到的信息,可以組合成以下八種不同的情況:

「乾貨學堂」現金流和利潤,到底哪個更重要?

類型1

經營現金流為正,說明經營情況良好;籌資現金流為正,正在借錢,而經營活動不需要補充現金,籌到的資金只有可能用於投資。投資現金流為正時,可能是收到的投資收益,也可能是收回投資,此時需要與企業溝通,如果籌到資金用於投資、投資計劃實施,很快會轉換成投資現金流為負。如果沒有投資計劃,最大的可能是不良動機,如,替關聯企業籌資,或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這種類型的現金流並不是債權人最喜歡的情形。

類型2

經營現金流為正,經營情況良好;投資收到的現金不可能是處置資產,可能是投資收益;籌資活動現金流為負,說明是歸還銀行貸款本息或股東分紅。這是成熟穩定企業的典型,債權人比較喜歡。

類型3

經營現金流為正,經營情況良好;籌資現金流為正,表示正在借錢;投資現金流為負表示正在花錢,投資的結果直接決定企業的生存能力,風險比較大,此時企業籌到大筆資金,投資方向一旦錯誤,將立即給企業帶來災難。如果投資方向正確,仍有巨大的投資風險,擴張時期也容易使資金鍊斷裂。

類型4

經營現金流為正,對外投資和歸還貸款或股東分紅都在花錢,此時銀行最關心淨現金流量,將經營、投資、籌資相加,如果得到的結果是正,說明企業還能維持。事實並非如此,只要市場稍有變化,經營現金流一旦由正變負,企業存活的可能性極小。此時需要關心的是投資方向,以及企業的控制投資規模和投資節奏是否在企業能夠承擔的風險範圍之內。

類型5

經營現金流為負,籌資現金流為正表示正在借錢,此時的投資現金流為正,其現金流是變賣資產的可能性較大(取得投資收益時也有可能是正,但金額不夠大或不可持續。因為如果投資收益為正、金額夠大且可持續,經營現金流為負的可能性較小)。該公司是衰退期而不是初創期。

類型6

既要變賣資產又要還債,是一家衰退階段做垂死掙扎的企業,困難重重。

類型7

有點象初創期的公司,但確實是衰退期,產品供大於求,競爭過於激烈,投資越多,死得越快。企業在努力轉型,但此時轉型時間太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如果轉型得早,就是類型3的結果,日子不象現在這樣難過。

類型8

三種現金流全部為負,任何企業都不可能長期象類型8這種狀態存在,這是投資者、管理層和債權人最頭痛的情況。

————————————————————

【案例分析】

飛達糧油購銷有限公司向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350萬元,擬以股東個人名下的房產和公司設備抵押。飛達公司成立於2007年,位於大順縣王家村,註冊資金1050萬元,李建出資500萬元佔股份47.62%,華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出資550萬元佔股份52.38%,法人代表和實際控制人李彪,李彪系李建的哥哥。公司經營範圍是小麥、玉米的收購和銷售。

報表顯示,借款人上年銷售收入13800萬元,淨利潤412萬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13344萬元,當年的經營現金流量-622萬元,投資現金流0,籌資現金流822萬元。去年和前年的三類現金流分別為207萬、-200萬、153元和678萬、-727萬和172萬元。

與借款人溝通得知,當年經營現金流為負的原因是應收賬款變化,且企業主另有一家麵粉廠,也需要增加存貨,應收賬款和存貨共增加了450萬元,應付賬款減少了210萬元。

「乾貨學堂」現金流和利潤,到底哪個更重要?

分析當年的三類現金流對比,並結合與借款人成立時間較長,從事傳統的糧油購銷業務,行業競爭激烈因素分析,此時仍通過籌資現金流來投資,去年和前年經營現金流基本與投資現金流相當,淨現金流主要靠籌資取得,當年的經營現金流甚至為負,企業解釋是很牽強的理由。此時繼續增加貸款,企業的負擔會越來越重,形成轉機的可能性較小。

從信貸調查的角度,現金流審查的優勢之一是“痕跡”。銀行流水就是企業生產經營的一個重要痕跡,多大的規模就有多深的痕跡。對賬單反映的企業經營規模如同存貨一樣,如果圈裡只有20頭豬,老闆非得說每月銷售額40萬元,誰相信誰天真。另一家養豬場存欄商品豬800多頭,老闆申請15萬元的貸款,銀行不會有太多的擔心。

正是由於現金流充足性與銀行流水密切相關,信貸調查時要求借款人必須提供銀行流水。

當信貸人員質疑借款人銀行流水交易少、金額小時,許多老闆都會說“我們都是現金結算,不用轉賬,也就沒有銀行流水。”

例如,養豬的農戶老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購銷模式,前天賣給肉聯廠10頭豬收到17650塊錢,昨天又賣給豬販子老王3頭豬收到4900塊錢,今天賣給王屠夫2頭豬收到3320塊錢。老李也不能把現金都放在家裡吧,支付飼料款需要轉賬,或者等賣飼料的人來了再給他,為了安全得先把錢存起來,下個月買豬崽或買飼料時再取出來,這一存一取,就有了痕跡。通過存取款痕跡可以看到老李的生產經營過程是不是健康、是不是虛假。也有例外,有的申請人確實全部現金結算、不存銀行,說明他的規模相當的小,貸給他2萬或3萬,只需要通過生豬存欄量監控就可以了。

「乾貨學堂」現金流和利潤,到底哪個更重要?

沃爾瑪、家樂福、國美、蘇寧等大型商超銷售的商品很便宜,商家對外宣傳,便宜的原因是銷量大、進價低,靠規模效應賺取利潤。

如果說這是商超的經營模式或許有一定的道理,商超的利潤率低但總是有利潤的,而且只是部分商品利潤率低。如果相信家電連鎖也是靠規模掙錢,那就太不現實了,因為我們看到的國美、蘇寧,經常以低於產品的進價進行促銷,很多規模並不大的家電經銷商也紛紛效仿,美其名曰:商品不賺錢,只掙返利,事實並非如此。

問題出在哪兒呢?

原來,家電巨頭掙的是現金流,他們靠資本運作,而這種資本運作的價值核心,就是延期付款。

知名品牌的大型零售商,因為銷量大所以對供貨商來講都很強勢,其結果就是大型零售商進貨不掏錢,或者說不用立即付錢,擠佔供應商的資金。越強勢的經銷商,要求的付款期限越晚,就是享受的賬期越長,最長能達到三個月甚至半年。這相當於有人每天給他1億元(對於商業巨頭,這個數字是完全能夠做到的),每天都給,在三個月或半年以後再歸還(還的時候還在給每天1億元),每天還1億元。一年下來他手裡就有360億元的現金流,如果賬期是半年,那麼他手裡始終有180億元的現金流,就如同公交車,每站停,每站有人上車,有人下車,但車上始終有幾十個人。

大型商超敢以低於進價甚至低於廠家直營店的價格銷售,另一個原因就是防止廠家開直營店搶佔其市場份額,達到產品或品牌壟斷的目的。上游供應商在這場博弈中明顯處於劣勢:已經賒銷那麼多貨在商超,一旦得罪,大量的欠款很難要回來。此時的供應商完全被商超“虜獲”。

理論上講,前面那個商家手裡的始終有180億元完全可以由他自己任意支配,這麼巨大的金額,資本運作的投資回報率遠高於銀行存款,他想不掙錢都難。這裡面有個更大的風險:商超將佔用供應商的大量現金投入到回報更高的行業,如房地產、期貨等,當經濟持續增長時,高回報是可信的,一旦經濟下行,資金鍊可能會立即斷裂,風險將成倍放大。

前面說過,如果現金流不充足,即使盈利也很危險。但通過分析可知,有了現金流,即使虧損也不可怕。曾經有人分析京東的經營模式,認為他每年虧損幾億到十幾億,很快要撐不下去了。事實上,通過對京東的現金流分析,如果他的銷售收入持續擴大,如年收入360億(每月30億),全年虧損10億,延期付款一個月,那麼,30-10=20,年底他手裡的錢反而多出20億的現金,可見,如果京東不是大幅虧損的話,完全可以堅持下去。

許多商家看透了其中的秘密,如法炮製,如果商超年銷售收入50億元,賬期是3個月,他手裡始終有12.5億元的現金流,他可以瘋狂地開新店,或者投資房地產,收益遠遠超過運作商超本身。

只要有收入,讓現金流動起來,表面看起來他們在賠本賺吆喝,實質上商家卻在偷偷地笑著數錢,這就是現金流的力量。

經濟學上把這類企業(採購時延期付款、銷售時現金交易)叫做現金奶牛,很形象,不需要藉助外部融資就能良好經營,甚至其多餘的現金流還可以向外輸送,每天都有大量的現金收入(包括轉賬收入),沒有應收賬款,卻有應付賬款。

「乾貨學堂」現金流和利潤,到底哪個更重要?

與此相反的例子叫現金垃圾,如產能過剩的加工製造企業,

議價能力弱、產品無競爭力,對上游不能賒購原材料,對下游卻要賒銷才能實現收入,沒有應付賬款,只有應收賬款,現金流嚴重透支,一旦市場發生波動就可能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

【案例的啟示】

對於商貿類企業借款人,第一要研究透它的優勢,如果沒有強大的渠道分銷能力、沒有品牌和規模,往往難以得到供應商的賬期優惠,完全靠現金進貨,賺錢很難;第二要弄清是否專心經營。這樣的企業不能有“抽血”行為,就是不能把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投資到主營業務以外的項目,如投入到短期無法流動的房地產行業。所以,對於上規模、有一定影響力的商業企業,只要現金流充足,即使稍有虧損,也會得到銀行的青睞。

在進行現金流核查時,不僅要關心現金流入,還要分析現金流出,作為公司採購活動的金額保持持續穩定的證據。

如,某小超市主要銷售預包裝食品、飲料、菸酒等,聲稱年銷售收入300多萬元。因為經營規模小,所以沒有正規的財務數據,採購銷售單據保管也不完整。但老闆說進貨大多是通過銀行轉賬預訂,供應商收到貨款立即發貨。

根據這種情況,信貸人員就重點審查銀行流水(如下圖),發現借款人的賬戶交易頻繁,幾乎每天都有3-5筆轉出和轉入的交易,金額在3000元到10000多元之間,金額和週期基本符合經營特點。但是仔細審查發現,每個交易日發生的多筆交易,每日日終賬戶餘額都非常小,只有幾十塊錢在賬上。這是一個重要信號,通過彙總計算“期間日終餘額”發現,近三個月每日日終餘額平均為83元(將近三個月每天最後一筆交易後對應的餘額加總除以總筆數),這與借款人聲稱的年銷售300多萬元是嚴重不匹配的。

「乾貨學堂」現金流和利潤,到底哪個更重要?

審查人員懷疑賬戶所有人存在虛假交易的銀行流水,也就是說,每天轉入轉出頻繁交易,日終時賬上的錢都被轉走了。這種“做流水”的手段很容易被審查人員忽視,而作為專業的審查人員,不僅要求借款申請資料在形式上符合條件,更要重視實質風險,而且實質重於形式,不讓任何虛假的成分保存在信貸檔案中。

對於流水顯示交易額或交易量不足的情況,信貸人員應要求借款人提供其他主要結算賬戶的交易記錄,且賬戶的交易能夠得到採購、銷售的單據驗證。

(米斯特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