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医联体要做这些事

医联体建设是我国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手段,国家明文规定,到2020年,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的目标。现在,2019年到了,医联体要继续做哪些事呢?国家卫健委回复了。



今天,国家卫健委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590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对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医联体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议”进行了回答,对下一步的医联体建设计划做了介绍。


2019年医联体要做这些事


1

细化内部管理:统筹技术支持、资源共享、利益分配等


2018年8月份,国家卫健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至此,医联体终于有了专门的综合绩效考核方案,管理更加规范,从绩效机制加强了医联体内部的协同合作。

但方案的落实以及内部对管理机制的运作和消化还有待加强,因此,卫健委在《答复》中提到,要推动医联体细化完善内部管理措施,统筹技术支持、资源共享、利益分配等,形成责权利明晰、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促使医联体内紧密协作。

继续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引导三级公立医院积极主动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继续推进医生多点执业。

2

加强建设县域内共享医疗


想真正使医联体内部的医疗资源协作起来,就必须打通阻碍医疗资源流动的壁垒。

尤其是县域医共体,基层医院的常规生化的检验能力薄弱,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只有医共体内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达到医疗资源共享,才能使医共体真正运行起来。

《答复》中指出,鼓励医联体内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在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和满足医疗核心功能的前提下,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统筹推进医联体相关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在保障数据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共享区域内的居民健康信息数据。

3

农村基层执业的全科医生,可实行“县管乡用”


医联体建设离不开医学人才,需要从管理上给予人才保证,才能使人才留住。医联体内部的人才管理更为集中,对于全科医生实行“县管乡用”。

卫健委要求落实全科医生培养与激励政策,对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农村基层执业的全科医生,可实行“县管乡用”。

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做细签约服务。

4

出台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指导性文件


虽然去年8月份国家已经出台了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但还需要更多配套措施帮助落地。

《答复》指出,要落实配套支持政策。出台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指导性文件,重点考核技术辐射带动、医疗资源下沉情况,加强对试点情况的监测,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积极性。探索对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

5


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长处方、延伸处方经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药品目录衔接。

前不久,山东省为保障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在省平台取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非基本药物的品种限制,各地可在全面配备基本药物的基础上,自行选择以市、县(市、区)或医联体、医共体为单位统一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目录。

虽然新版基药目录强调基药主体地位不变,但随着医联体建设的逐渐成熟,医联体内部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等都将逐步实现集中管理,因此,医联体内部的药品采购目录也势必将更加统一。

2019年,医联体将发展得更加成熟,运行机制更加细化,绩效考核也逐步规范,各种医疗市场资源和资本将形成一个个的联合体,以更协同的方式服务大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