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第一泉” “北方小江南”——鳴沙山月牙泉


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西南5公里處,在城南7公里鳴沙山北麓。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澈”。

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

月牙泉泉形逼肖月牙,泉內生長有眼子草和輪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蘆葦,四周被流沙環抱。

在漫長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中,這裡曾經是中西文化名流薈萃之地。由於彼此之間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創造了世界矚目的“敦煌文化”,為人類留下了眾多的文化瑰寶。

相傳泉內生長有鐵背魚、七星草,專醫疑難雜症,食之可長生不老,故又有“藥泉”之稱。月牙泉規劃面積212.86平方公里,風景名勝區面積76.82平方公里,核心區域面積12.79平方公里。

歷代文人學士對這一獨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觀稱讚不已。 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綠,如翡翠般鑲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泉邊蘆葦茂密,微風起處,碧波盪漾,水映沙山,蔚為奇觀。對於月牙泉百年遇烈風而不為沙掩蓋的不解之謎,有許多說法。

一彎清泉,漣漪縈迴,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乾旱不枯竭,風吹沙不落,蔚為奇觀。

有人認為,這一帶可能是原黨河河灣,是敦煌綠洲的一部分,由於沙丘移動,水道變化,遂成為單獨的水體。因為地勢低,滲流在地下的水不斷向泉中補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這種解釋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沒有消失的一個原因,但卻無法說明因何飛沙不落月牙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