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嬉皮笑臉面對生活的難

電影《白毛女》中喜兒的扮演者田華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曾榮獲百花獎終身成就獎。這位德高望重的表演藝術家到了晚年本該安享幸福生活,卻沒想到自2008年以來,她的家庭頻遭不幸:丈夫和兒子等四位親人先後罹患癌症,幾年間花掉了300多萬元醫療費。已是八旬老人的田華不得不揹負起沉重的家庭重擔,咬牙“復出”,四處“接活”賺錢。然而縱使她在窘迫的生活中連草莓都捨不得買,卻毅然拒絕了可獲得200萬元酬勞的廣告代言,並謝絕了社會捐款……

有人這樣說田華:“老演員田華是一個標準的東方美女:年輕時是姐姐的清純美,中年時是媽媽的成熟美,老年時是奶奶的矍鑠美。美麗伴隨田華的一生,也伴隨了我們幾代人。”確實如此,儘管如今已滿頭銀髮,她仍美得令人心動。

田華:嬉皮笑臉面對生活的難


昔日光影中的“喜兒”

田華原名劉天華,出生在河北唐縣一個貧苦的農戶家庭。她童年時生活本就清苦,9歲時又失去了母親。母親去世之後,父親承擔起父母的雙重責任,一如電影《白毛女》中的“楊白勞”。田華還經歷過被債主逼債、難過年關的苦日子,從小就飽嘗了生活的艱辛。這些都為她演好喜兒奠定了生活基礎。正如她自己所言:“演‘喜兒’就是演我自己。”

當年,無數國人曾為喜兒的悲慘遭遇灑下熱淚,那個淳樸善良的農家女兒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感染並激勵了那個時代的無數人。而一個不屈的靈魂對尊嚴的維護,也曾引起人們深深的思考。

田華演活了喜兒,而另一方面,喜兒的堅強和自尊以及對命運的不屈抗爭,應該也深深地感染了田華吧—由此,我們更能夠理解她為何從影半個多世紀,卻從不接拍廣告,即使生活艱難,耄耋之齡依然不得不辛苦奔波。

田華年輕時的照片顯得青春靚麗、活力十足,如今雖滿頭銀髮,卻風采尤勝,那源自歲月磨礪出的風骨與底色。

田華:嬉皮笑臉面對生活的難


“責任感”與“擔當”,絕非說說而已

一位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朋友曾經動容地說:“很小的時候看電影《黨的兒女》,當看到李玉梅在危難之時明知兇險卻依然挺身而出,現場的很多人都哭了。當時感動是因為她的大義凜然;後來長大了,便有了更為深刻的思考—那是源於信仰的神聖力量,是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是勇於擔當、義無反顧。”《黨的兒女》公映後,時任文化部長的茅盾曾給予瞭如此評價:“田華同志塑造的李玉梅的形象是卓越的,沒有她的傑出表演,這部影片不會給人以那樣深刻而強烈的感染。”

拍攝於20世紀80年代的電影《法庭內外》,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不免稍顯幼稚。然而,觀眾至今仍然能從記憶中搜索出那個堅持秉公執法的女法官尚勤的形象。田華塑造的這個人物,寄託了人們對正義和法治社會的期望,對使命、責任的堅持和執著。

那些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老一輩藝術家大多像田華一樣,可以輕鬆地演繹出無私的奉獻精神、生生不息的奮鬥精神、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意識等,這些,彷彿已經生長在他們的骨子裡了。“我從藝60年,從未接拍過一條廣告。這麼多年來,有許多廣告商想花大價錢請我做代言,但我擔心,萬一自己代言的產品被查出了問題,會對不起觀眾對自己的支持和信任。”

87歲的田華除了工作,還常常出席為貧困兒童募捐的公益活動,希望自己能為這些孩子出一份力,讓他們有學可上。有時她還會出現在監獄裡,鼓勵犯人們改過自新……“哪怕是殘燭,也要散發熱量和光明,何況,我們雄心猶存。敢於登臺,就意味著我還年輕。”

不逐名利,守得住底線。於困境中,她仍保持著一份清醒。

田華:嬉皮笑臉面對生活的難


“嬉皮笑臉面對生活的難”

“人生中總會遇到各種酸甜苦辣,我現在的工作狀態雖然累,卻也充實。這些常人很難遇到的經歷讓我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我覺得挺好的。只要自己心態好了,就什麼都好了。”

家中先後有四位親人罹患癌症,更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之痛,她依舊能夠堅強面對。和時下愛發牢騷、愛抱怨的人迥然不同,儘管命途多舛,她傳達出的卻是一如既往的明媚燦爛的陽光,是微笑與溫暖,是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2010年10月18日,田華在獲得百花獎終身成就獎時發表的獲獎感言詩意而美好:“你們年輕,我們也年輕,你們的年輕總是寫在臉上,我們的年輕總是藏在心房;你們做夢,我們也做夢,你們做夢充滿了遐想,我們做夢從來不去多想;你們有愛情,我們也有愛情啊,你們的愛情講究的是熱情奔放,我們的愛情講究的是日久天長;你們是財富,我們也是財富,你們的財富在於來日方長,我們的財富在於飽經滄桑;你們是太陽,我們也是太陽,你們是一輪火紅的太陽,蒸蒸日上,我們是一抹絢麗的夕陽,同樣燦爛輝煌……”

現在的田華,繼續傳遞著溫暖與堅持的正能量。即便僅僅因為此,她也值得我們投去一束尊敬的目光。

(摘自《燕趙都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