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東山校區發現東魏冠軍將軍豫州長史孟鴻墓

為配合山西大學東山校區的建設,2017年7月4日至9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組成聯合考古隊對校區內發現的墓葬進行了發掘。山西大學東山校區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老峰村、南坪頭村、崗頭村、黑駝四村相接處。該地為北朝墓葬較為集中的地區,東山新校區內共發現北朝墓葬8座,但多數已被盜。2017STLM17(孟鴻墓)深埋10餘米深,倖免於被盜,該墓位於校區的西部,屬於南坪頭村。


山西大學東山校區發現東魏冠軍將軍豫州長史孟鴻墓

墓葬形制為帶天井、過洞的單室土洞墓。墓葬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墓室組成,總長約16米,墓道方向200°。


山西大學東山校區發現東魏冠軍將軍豫州長史孟鴻墓

墓道長576釐米、北寬76釐米、南寬96釐米,淺處距地表60釐米,最深處距地表深430釐米。墓道較陡,坡度約30°,有11個臺階,臺階寬窄不等,約50~60釐米,高40~50釐米。墓道底部寬110釐米。兩壁為原始生土,不見壁龕痕跡。

墓道向北為第一過洞,長110釐米、寬60~76釐米,過洞高210釐米、深520釐米。第一個天井長85釐米、寬50~108釐米、深650釐米。第二過洞長110釐米、寬60~105釐米、深700~800釐米。第二天井長196釐米、寬60~110釐米、深800釐米。第二天井距地表深550釐米處發現有東西對稱的腳窩。腳窩間距約30釐米。第二天井的北段與甬道相連。墓道未發現彩繪痕跡。

甬道長60釐米、寬98釐米、高185釐米。甬道口為封門石,用大塊不規則自然石塊封堵。墓門寬100釐米、高185釐米。

墓室平面形狀為北窄南寬的梯形,南寬303釐米,北寬258釐米,長400釐米。墓頂已坍塌,殘高358釐米。墓室東西兩側留有生土二層臺。

葬具為一槨一棺,平面形狀為南(頭檔)寬北窄的梯形。槨長265釐米、南寬175釐米、北寬130釐米。棺長190釐米、南寬74釐米、北寬38釐米。棺內為夫妻合葬,男墓主人位於西側,女墓主人位於東側。

該墓出土隨葬品豐富,未被擾動,隨葬品基本保持原位。棺內隨葬品有鐵鏡、蚌殼、銅錢、硯臺等。棺槨之間未發現隨葬品。墓室門口中間放置“孟公墓誌”一方,墓誌素面無裝飾,墓誌蓋及墓誌銘上塗有硃砂。墓誌兩側分別放置人面鎮墓獸、獸面鎮墓獸,其後為武士俑,這4件俑尺寸較大。東二層臺從南至北放置有陶罐、陶盞、漆盒、武士俑、鎧甲俑、風帽俑、文吏俑、軍樂俑、侍女俑、牛車、動物、模型明器等。西二層臺從南至北放置有小細頸罐、陶豬、持劍武士俑、女侍俑、羊、雞、模型明器、文吏俑、軍樂俑等90餘件隨葬品。陶俑殘存有彩繪,色彩可見黑、白、紅色。俑類燒製溫度較低,非常酥軟,內為空心。

墓室四壁及二層臺上抹有白灰,上塗紅彩。但保存不好,漫漶不清,在發掘過程中,僅見紅彩,未見其他顏色,不知是否繪有壁畫。

據墓誌記載,墓主人為孟鴻,字景鴻,文獻中沒有記載。為魏故冠軍將軍豫州長史,武威人。其祖興於益州刺史,父孟紹為西涼州刺史,並詳細記錄了孟鴻的歷任官職。卒於東魏武定七年(549年),下葬於北齊河清元年(562年)。墓誌內容為研究東魏霸府的政治情況提供了重要資料。

該墓墓葬形制為帶天井的長墓道土洞墓,墓室內留有生土二層臺。與南坪頭北齊天統三年(567年)厙狄業墓、晉陽城開化寺北齊清河三年(564年)趙信墓的墓葬形制相同,均為墓道修有天井,墓室為梯形留有生土二層臺。王家峰村北齊清河三年(565年)狄湛墓雖墓道被破壞,墓室中也修有生土二層臺。化學工業集團北齊墓等級較低,但墓室也為梯形,修有生土二層臺。可以看出晉陽地區北朝墓葬除流行長斜坡墓道外,也流行這種帶天井、墓室內修有二層臺的墓葬,這種葬俗可能與墓主人的祖籍有關。孟鴻墓的發現對進一步探討晉陽地區東魏北齊的政治文化、社會習俗有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