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论语》145:如何找到适合的人才?

读懂《论语》145:如何找到适合的人才?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评述】中人以上,致良知的人。中人以下,不愿致良知的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刘禹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能与志同道合的人,谈古论今,真的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但与不知“道”为何物的人,就是对牛弹琴。

“道不同不相为谋”。人,真的别跟道(良知)不同的人交流、共事。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说的无非就是做人做事要跟有“道”的人交流和共事,不要跟无“道”的人交流和共事。也许这种观点,有人认为这与孔子的“有教无类”矛盾。其实不然,有教虽然无类,但教也要教愿意学的人(中人以上),不想学(中人以下),怎么教?

再比如航天科学家教农民航天原理,农民能听懂吗?反过来,农民教航天科学家种植,能不能学会先不说,这对航天科学家有帮助吗?

读懂《论语》145:如何找到适合的人才?

“话不投机半句多”可以这样说“中人以上”、“中人以下”的区分,就在于对良知的认可。认可就可以交流共事,不认可就不可交流共事。这一点在管理经常用。比如餐厅管理,服务员的良知是什么?勤奋!所以要在餐厅交流共事,救必须建立在勤奋上。如果不勤奋,就没有办法共事。

读懂《论语》145:如何找到适合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