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版“聖托裡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聖托里尼,嚮往倚靠在它的五彩斑斕中欣賞濱海湛藍,嚮往每天迎著海岸線那一縷朝陽從美夢中醒來。

也許大多數人不知道,在我們的鄰國也有一個被人稱之為亞洲版“聖托里尼”的地方,那就是韓國甘川文化村。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01 充滿幻想色彩和浪漫塗鴉

洗劫少女心

甘川文化村被稱之為韓國“聖托里尼”,韓國“馬丘比丘”,它依山而建,沒有城市的喧囂,是一個充滿色彩、藝術氣息的小村。

村子裡各種的塗鴉和造型幾乎都是藝術家和村民對這個村莊的思想寄託和祈禱,所以當你走在這座五彩村莊時,你也許不會再有韓版聖托里尼的想法,因為它就是屬於韓國自己的甘川文化村。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在村子中你可以跟隨在屋頂展望的鳥,放飛心裡的負擔,在廣闊的藍天下自由的翱翔。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你也可以與牆上那一群敲鑼吹號慶祝收穫了上天賜予禮物的人們一同舞蹈。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一條由上百條小魚匯成的自在遊動的大魚給整個村子帶來了生機,這是村民們對自由和吉慶的嚮往。

而整個村子以魚或和其他動物作為塗鴉造型元素的地方非常多,也許只有當你對真正去了解這個村子的歷史也許就會明白村民們為什麼會對自由、吉慶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渴望。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這裡不僅是嚮往自由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他們為所有來到這裡的戀人掛上了愛情鎖,鎖定幸福的未來;

將那一句句美好的愛情宣言告知天下,用色彩來描繪希望。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山坡頂端有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所創作的兒童文學《小王子》的雕塑,小王子和沙漠狐狸安靜地在坐在最廣闊的山頂上,眺望著整個五彩斑斕的村子,傾聽村子裡所有發生的故事。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而最具有藝術創意的是村口與景融為一體的三個人形雕塑。遠處觀看,他們似乎透明著村子的景觀,但當你走近後才會發現,其實他們身上是被塗繪村莊被他們遮擋的景觀,因此讓他們與村子完美的融為了一體。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如果白天的甘川文化村給了你希望和樂觀,那夜幕降臨萬家燈火閃爍時,它能給你最浪漫的幻想。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對於甘川文化村的美,有大部分人會吐槽、會質疑,因為俯瞰整個甘川文化村,滿天的電線顯得雜亂無章,他們會假設如果這裡的房屋沒有被上色,沒有被塗鴉,跟貧民窟沒什麼區別。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沒錯,這裡原本就是貧民窟。

02 戰爭、宗教縮影

貧民窟的艱難爬行

甘川文化村本質上映射著韓國戰爭的殘酷和宗教文化的洗禮。

1950年6月南韓北朝之間爆發了聞名的朝鮮戰爭,凌晨四點朝鮮毫無徵兆地突然越過三八界給韓國來了個驚喜,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甚至還沒反應過來,朝鮮就扛槍抗炮地在短短三天之內便拿下了韓國首都漢城。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1950年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界

在得到蘇聯的幫助和推動下一路高歌猛進,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朝鮮將韓國軍隊壓制到了釜山一帶,此時釜山成為了韓國的臨時首都,也是所有戰爭難民的集中地,而這裡更成為了韓國的最後一道防線。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成為廢墟的韓國漢城(今天的首爾)

就在那一個月,原本只有80幾萬人口的釜山一下子增加到了140幾萬,其中50幾萬人口無家可歸。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當時韓國往南方潛逃的難民

而龐大的落魄人口也讓原本僅居住著20幾戶人家的小山坡在戰爭的趨勢下瞬間被搭建起了800個臨時住宅,此時的小山坡成了難民窟,生活在這裡的人幾乎都是無家可歸吃不飽飯的逃難者,這就是甘川文化村最初的模樣。

那一年,同樣身在釜山的一個僅由3000多位難民組成的神秘宗教組織“太極道”在面對戰爭的壓迫後,積極地響應了戰爭的號召出征加入戰鬥,同時也開始救濟難民。

其實這個宗教組織並不是朝鮮戰爭時期創建的,而是在20世紀初期,受到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社會動盪,以韓國陰陽太極國旗為象徵來抗壓日本的“太極道”就在那時創立了起來,目的就是為了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

朝鮮戰爭結束後也就是1955年,釜山政府邀請重新建立起來的“太極道”與他們一起完成對這個擁有800多所臨時木屋建築的貧民窟進行重建,而“太極道”也因此成為了影響這個村子信仰的重要因素。


韓國版“聖托里尼”,一個貧民窟的大翻身


△1957年的甘川文化村照片

雖然他們來到這裡傳教、重建家園,但幾十年來效果並不明顯,這裡依舊無法擺脫貧民窟的稱號。

直到2009年,政府開始聘請了一些藝術家與當地村民一起完成了村子的改造,所以才有了現在人們口中所謂的“聖托里尼”。

雖然有的人會在甘川文化村的景色中挑出不如意的瑕疵,但你如果瞭解到它那不完美的背後有一段讓人感嘆的歷史,你也許會對它重新審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