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潜山|虎头崖与狐狸坟


走遍潜山|虎头崖与狐狸坟


云林书童/摄

相倚相生的地名

在天柱山,有两处象形而对应的地名——虎头崖、望虎墩。顾名思义,一处是形似虎头的山崖,一处是遥遥相望的土墩。虎头崖在潜山市天柱山镇林庄村福元民宿附近,望虎墩现属黄铺镇望虎村,两地虽相距几十里,但俯仰与共,相倚相生。


走遍潜山|虎头崖与狐狸坟


张泽瑞/摄

今天要说的虎头崖,是天柱山麓一处尚待开发的景区,主景点有船形石、铁笛龛、万寿无量塔以及狐狸坟遗迹等,怪石嵯峨,阴翳蔽日,一片幽深。

船形石和铁笛龛

奇石、石刻是虎头崖的亮点,最具代表性的船形石,屹立涧中。石长20余米,高宽均10余米,船首、船身、船仓、船尾轮廓毕现,线条分明。好似经起重机吊起,有意垫放小石于下,淙淙泉水流过,似有动感。船头高翘,气宇轩昂,船前沟壑陡落千丈,大有潮涨即发,直泻江河之势。


走遍潜山|虎头崖与狐狸坟


云林书童/摄

明进士潜山知事罗文博,书刻“元气磅礴”4个斗形大字于其上。游人咏叹:“白云缥缈处,天凿一孤舟;千丈悬崖勒,半溪浅水浮;仅乘仙客也,兼济世人否;缆解何时发,春潮满壑流。”近年,常有台湾游客前来朝拜,视之为心中灵物。因台湾靠海居民多以打渔为生,每次出海都要祈求平安,船便成了圣物。在天柱山的意外发现,让其欣喜不已,奔走相告,不断组团前来观瞻。

从船石向上,不到百米,有石龛如马车大轿横置在人行道旁。石龛镌凿于圆形巨石之中,似一石屋,外圆内方,空间长约3米,高宽各2米,龛壁端方光滑,楣槛轴宕依然。


走遍潜山|虎头崖与狐狸坟


云林书童/摄

旧志称:“远古鲁道人玄辔也”,“常坐其中吹弄铁笛,百怪恭候,众仙聆听。声随风传,百里皆闻。”“内似帷屋,外皆肖仙家用物”。明嘉靖御史大夫李元阳楷书“铁笛龛”三字于后壁,并在左壁题刻:“兹龛何代凿?灵壑含幽光。讵意空岩里,仙人有盖藏……”右壁也刻满明人诗章,人坐龛内,说话回音。龛外有“捣药臼”、“晒药台”,传为鲁道人炼丹用物。明余珊咏曰:“万山含翠著云烟,与客携壶醉洞天;长笛一声青鸟外,却嫌金屋贮婵娟”。


走遍潜山|虎头崖与狐狸坟


云林书童/摄

石龛附近有美女石,高4米,如一少女婷婷玉立,着古装左顾右盼。临近的和尚石,高5米,圆圆脑袋,身体略倾,似欲急近“美女”。两石相隔50米,一前一后,构成一幅“和尚追美女,美女回头顾”的动人画面。周边有石床、石灶、石凳等,灌木花草点缀其间,云雾缭绕,意境幽深,不是仙境,胜似仙境。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20余处石刻,如超然物表、宛然仙境、中天峻拔、仙洞重华等,文气盎然。


走遍潜山|虎头崖与狐狸坟


云林书童/摄

狐狸坟的传说

狐狸坟是虎头崖下一处山丘,与别处并无二致,所不同凡响的是一个浪漫而凄美的狐女传说,当地人耳熟能详,一直流传了600多年。

传说明嘉靖进士徐桂,自幼天资过人,十年寒窗,应试3次未中。其父与虎头崖下白云庵的老法师交谊甚厚,因爱子心切,便送子到此潜心攻读。一个春夜,徐桂正看书,听得窗外细雨霏霏,触景生情,偶成佳句:“细雨洒芭蕉,孤灯独自熬。”忽窗外传来续句:“不嫌奴貌丑,陪君度良宵。”声音娇滴滴,质朴纯真,正欲开窗,女子已飘然眼前,窈窕动人,顾盼多情。两人遂如痴如醉,坠入爱河。此后,美女夜夜三更来,五更走。


走遍潜山|虎头崖与狐狸坟


日久天长,引起法师注意:“你近来怎么了?”自知难逃慧眼,徐桂便如实招了。法师问:“感觉身体咋样?”答:“开始自觉精力不济,头昏眼花。后来她把一颗珠子吐在我嘴里,叫我含着,她走时再吐还。此后,精力反觉充沛了。”法师略加思忖:“今日她再吐珠,你就吞下去。”憨厚纯朴的徐桂,果如法师所言,把珠丸吞下去了。

顿时,美女惊恐万状,哀戚失色:“我犯色戒,1500年修行尽失,我俩恩爱到此为止。明晨你到庵后,见到死狐,找个地方,掩埋起来。待君飞黄腾达,念我俩恩爱一场,每年清明节来祭拜一次就够了。”接着,她两眼盯着徐桂:“在近坟百米处开拜,远了,我感受不到;近了,我受不了。”


走遍潜山|虎头崖与狐狸坟


说完,含泪别去。自吞下宝珠,徐桂记忆力大增,阅读诗书过目不忘,论题作文条清缕晰。嘉靖十四年中进士,任职政绩显赫,升任郧阳知府。徐桂自知功成名遂,皆与宝珠有关,每年清明节,均以祭祖为名诚祭狐狸坟。后来听说老法师逝世,内心悲恸,徐桂这一年便改为先祭拜法师之墓。等到祭拜狐狸坟时,忘了狐女之言,已临近坟头,刚一躬身,但见坟墓猛地裂开,一股狐臭扑鼻。徐桂一阵恶心,哇哇要吐,不料宝珠从嘴里露出。说时迟,那时快,一只狐狸蹦了出来,把宝珠衔走了。

虎头崖畔多璞玉,待字闺中半遮面。期待天柱山麓这一自然与文化宝藏,能尽快得以开发,走出潜山,走向世界!(文 储北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