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移栽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成活率,原來都在這裡!

園林綠化承載著“青山綠水、藍天”的使命,在現代園林綠化過程中,為了更快的植樹成林、快速形成景觀效果、以及其他的一些需求,往往需要移栽大規格樹木,可是大樹移栽成活率又極低,造成大樹成活困難的原因都有那些呢?大樹移栽成活困難的原因概括起來不外乎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部原因主要包括(1)細胞再生能力弱;(2)主根系吸收能力差;(3)枝葉蒸騰量大;外界原因主要有土壤、溫度、水分、光照條件不適宜等。下面我們學習下如何克服大樹移栽成活困難的原因及補救?

1、提高大樹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1) 斷根。在移植前的樹體休眠期或生長相對緩慢期,按樹幹胸徑3~5倍為半徑劃圈,沿圈挖寬30~40 cm、深50~70 cm左右的溝,遇粗側根,用手鋸或電鋸鋸斷,保持切口平滑,以防腐爛,而後填入疏鬆肥沃土壤,每填20~30 cm即踩實,填滿土後澆水。

(2) 修剪。斷根後,根據所斷根佔整個根的比例修剪枝葉。對傷口不易癒合和不能及時形成愈傷組織的樹種,應採用人工強行疏葉(摘葉)的方法替代。枝條修剪宜粗不宜細。修剪程序一般為:病蟲枝、徒長枝、重疊枝、異勢枝、弱枝、過密枝、中央主幹枝(此修剪主要運用於裸根移栽)。注意切口要隱蔽、平滑,儘量在豎直地面方向,大的切口應用養護品-創可塗或瀝青封口,防積水腐爛。

(3) 縛枝。為便於運輸移栽,在運輸前還要對樹身進行縛枝。分枝較矮、樹冠鬆散的樹木,用繩索圍攏拉緊樹冠;從基部開始分枝的樹木,如松柏等,將草繩一端扎縛於盤幹基部,草繩按自下而上的方法將樹身圍攏紮緊;容易折斷的樹木,如黑松等,將枝幹與樹幹間用木棍等固定,形成相互支撐,可防止枝幹折斷。

(4) 裹幹。樹幹離地面1~2 m以下部分,用草繩包紮厚5~10 cm的稻草等軟性材料裹住。

2、移栽後的管理

(1)保溼 移栽後要澆一次透水,晴天隔2~3 d後澆第2次水,隔1周後澆第3次水,以後澆水間隔期可適當拉長。對珍貴和特大喜溼樹,如香樟等,可採用樹冠噴水、噴霧加以保溼,以不淋溼表層土壤為度。注意連日降雨不停,應地表遮雨,以防長時間積水浸泡,造成根系腐爛。

(2)固定 高大的喬木,如山白楊等,栽植後應隨即以支柱支撐加固。一般立3根,以支點不低於樹高2/5,支柱與地面夾角不大於60°為佳。

(3)遮陰 喜陰樹種,如雲杉、粗榧等,移栽後若陽光過強,應搭架拉遮陽網,以防日光灼傷和水分過度散失。

(4)裹幹 樹皮呈青色或皮孔較多的樹種,如華山松等,要用草繩將主幹和接近主幹的主枝緊密纏繞,減少水分蒸發,預防日灼和凍害。

(5)留芽 必須儘量提高芽位,在枝幹較高部位留芽,芽位高則水勢強,水分養分向高處運輸,帶動全株生長!

大樹移栽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成活率,原來都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