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固化、視角雷同、主題撞車,這波代際溝通節目問題重重

2019,代際溝通將流行。

從《少年說》到《我家那小子》,代際溝通類節目在2018年綜藝市場雖佔比不大,卻掀起了一陣不小的話題熱度,併成功引起了市場的注意。除持續發力的湖南衛視外,騰訊、東方衛視、芒果TV、西瓜視頻等也紛紛入局。

模式固化、視角雷同、主題撞車,這波代際溝通節目問題重重

目前,女版《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閨女》、西瓜視頻自制代際綜藝《考不好,沒關係》都已開播;芒果TV的《女兒們的戀愛》已官宣常駐嘉賓,預計Q1季度上線;騰訊視頻的《結婚的前提》《女兒們的男朋友》兩檔代際溝通類節目,也預計將在Q1季度播出。

再加上《一路成年》《媽,我回來了》《家有女初長成》《婆婆和媽媽》等,代際溝通類節目成為2019綜藝市場的一股流行,似乎已是必然。

只是,這股“由情而生”的“預備流行”還未席捲市場,模式固化、視角雷同、主題撞車的問題就都已暴露無遺。

情愛“淹沒”代際

以實現年長者與年幼者對話理解為邏輯,進行創作編排的綜藝都屬於代際溝通類節目。主要表達形式有三種——相處型、觀察型、體驗型,今年的代際溝通類節目基本上都集中在前兩種形式上。

模式固化、視角雷同、主題撞車,這波代際溝通節目問題重重

相處型算是國內代際溝通類節目的老主打。早前湖南衛視的《旋風孝子》《爸爸去哪兒》、江西衛視的《帶著爸媽去旅行》等,都是通過讓明星與父母共同生活or共同旅行去實現代際溝通。從表格可以看出,江蘇衛視目前在播的《最美的時光》和湖南衛視待播的《媽,我回來了》,都沿襲了這種製作套路。

《最美的時光》讓吳尊、郭碧婷等五位明星嘉賓與各自的父親或母親,一起在節目組提供的“最美別墅”裡共同生活10天,借用相處和各自默契小測試、小遊戲去實現代際溝通;與其同樣選擇“相處”的《媽,我回來了》,則讓四位離家獨立的成年明星迴家與父母共住一週。

模式固化、視角雷同、主題撞車,這波代際溝通節目問題重重

佔比最大的觀察型也有母版。湖南衛視、江蘇衛視2016年分別推出兩檔節目——《媽媽的牽掛》《老媽駕到》都設置了觀察室,讓明星與素人母親,一同觀看打拼在外的素人子女的生活狀態。

今年觀察型的代際溝通類節目,除了生活領域,開始主抓戀愛、相處的也數量不乏,但基本上都是父母觀察子女,模式也同樣被固化。

《女兒們的男朋友》《女兒們的戀愛》與韓綜藝《我女兒的男人們》的邏輯內核趨向,都是借父親觀察女兒的戀愛生活,讓兩代人的思維觀念對撞,進一步探討有關家庭、教育、伴侶、成長等情感表達。而騰訊的另一檔節目《結婚的前提》則是把戀愛生活進階到婚姻生活,與韓綜《驚險的親家練習》相似。

模式固化、視角雷同、主題撞車,這波代際溝通節目問題重重

《一路成年》和《婆婆和媽媽》的整體節目形式,就是添加了觀察元素的相處型代際溝通類。一個藉助旅行讓成年父子親密相處,母親與主持人共同觀察,以此探討父子關係;另一個同樣藉助旅行,讓明星夫妻與丈夫的媽媽一同相處,呈現婆媳、母子相處之道。

以父子身份互換實現兩代人觀念對話的《考不好,沒關係》,則屬於體驗型,算是國內代際溝通類節目的一次新嘗試。

總體來看,大部分節目的創新力都不足,模式基本固化在以往的老套路里。代際溝通的視角也都侷限在情愛上,要麼從親情切入,要麼從愛情切入,主題和內容也基本圍繞這兩點。

在親子溝通問題、單身問題被不斷熱議的當下,愛情、親情確實是一個極易讓觀眾產生共情的創作切口。但集中的節目數量過多、模式也大同小異,卻勢必會使觀眾審美疲勞。

這種情況下,尋找新的表達方向至關重要。那麼,陷於情愛的代際溝通類節目該如何走向不一樣呢?

代際溝通向何處升級?

代際溝通的全面興起和“慢綜藝”、戀愛類綜藝一樣,既有社會現實的需要,也與韓綜的影響密切相關,因而今年的代際溝通類節目裡才會有大量韓綜的影子,諸如《我家那閨女》《結婚的前提》《女兒們的戀愛》等。

而國內的代際溝通類節目想有多樣化表達,同樣可以再跟韓綜學習。因此,犀牛君選取了目前韓國在播的較新穎的三檔代際溝通節目:

1、《愛神派對》

一句話簡介:讓子女重新認識自己的父母

模式固化、視角雷同、主題撞車,這波代際溝通節目問題重重

與國內當下的代際溝通類節目一樣,《愛神派對》的切入視角也是親子關係。不一樣的是它把父母和子女在節目中的角色進行了調換,讓5位明星子女在演播室裡觀察單身爸媽們(離異或是喪偶)的旅行生活和交友過程,以此使子女重新認識自己的父母,實現代際溝通。

2、《不是你認識的我》

一句話簡介:用遊戲選擇看到“我”的另一面

模式固化、視角雷同、主題撞車,這波代際溝通節目問題重重

《你不認識的我》主要的是呈現明星私下裡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以及身邊親人、朋友等關係密切的人對明星的固有印象。

節目每期都會請來一位主嘉賓,以及嘉賓的朋友、愛人、經紀人、父母和兄弟姐妹等“相關者們”,讓這些人以自己所瞭解到的嘉賓性格為基礎,觀看嘉賓的日常影像來推測其接下來的行動,嘉賓也會根據對“相關者們”的信任來“猜測”他們能不能選對。

它雖然並不屬於真正的代際溝通綜藝,但用推理遊戲的形式去實現溝通的模式卻十分值得學習。

3、《最近的孩子們》

一句話簡介:帶成人感受孩子的生活

模式固化、視角雷同、主題撞車,這波代際溝通節目問題重重

《最近的孩子們》絕對是代際溝通類節目的一次全面突破。

首先,節目把真實體驗作為了實現代際溝通的重點。節目裡,3位成人組成的“最近的大人”與三位孩子組成的“最近的孩子”,要先通過短視頻觀看新一代年輕人的不同生活,然後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一組進行一日體驗,通過一堂堂真實有趣的體驗課,用成人視角重構孩子們的生活,從而實現兩代人的交流。

其次,節目走出了親情和愛情,讓素人觀眾採取視頻拍攝的方式報名,向節目組介紹自己的一天,再借用短視頻裡呈現的不同內容,全面展現了年輕人的多樣化生活,觸及面更廣,呈現的內容也更真實。

從這三檔節目可以看出,韓綜對代際溝通類節目的形式創新,並不是簡單的添加嘉賓、元素拼接等,而是從模式、視角、內核價值等內裡角度去再造節目。

所以,國產代際溝通類節目想要有更多樣的表達方式,可以仿效韓綜的成功節目,但更要加大力度開發自己的原創模式,畢竟,模仿註定是會慢人一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