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陷阱——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红玫瑰》

——谁不曾是那学生,谁不曾做过那夜莺,谁又不是那女孩儿呢?

在朋友推荐下,读了《夜莺与红玫瑰》,很是感动。

这个故事讲了男孩儿追求一个女孩儿,但是那个女孩儿拒绝他了,说除非送给她一些红玫瑰,她就愿意与他跳舞,然而他苦苦寻觅也找不到红玫瑰。树上的夜莺知道了,怀揣着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开始帮大学生寻找红玫瑰,最后只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得到红玫瑰,

“你就必须借助月光用音乐来造出它,并且要用你胸中的鲜血来染红它。你一定要用你的胸膛顶住我的一根刺来唱歌。你要为我唱上整整一夜,那根刺一定要穿透你的胸膛,你的鲜血一定要流进我的血管,并变成我的血。”

真爱陷阱——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红玫瑰》

夜莺相信爱情胜过生命,认为鸟的心怎么比不上人的心。她真的在月光下用音乐造成了红玫瑰,她对男孩儿只有一个期求,

“我要求你报答我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你要做一个真正的恋人,因为尽管哲学很聪明,然而爱情比她更聪明,尽管权力很伟大,可是爱情比他更伟大。”

然而男孩拿着玫瑰去女孩家,可是女孩已经被那些王宫大臣的侄儿送的漂亮的珠宝迷住了,而忘记了自己对男孩的承诺。男孩万念俱灰,最终走向了书中世界。

有人相信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唯一的“真爱者(true lover)”,只有她遵守了爱情的“根本定律”,即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极尽所能的给予,即使是无望,也要坚贞不渝的对待!

如此看来,女孩儿的爱情被碾碎了,男孩儿的爱情被击溃了,反倒是夜莺用生命换来爱的同情,这就是这个故事。

可能爱情从来就带有一种理想的性质。

这个理想有两层含义:

一是对爱情抱有的期待,人们心中大概都会有一个理想的恋人的模式,虽然不固定也不具体,这样一种形式上的期待或者是价值期待,不都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设计吗?像男孩想象的舞会;

二是爱情本就是一场理想主义者的游戏,像信仰。读徐志摩之死,也很感动。他有超越现实的,像夜莺那样被鲜血烧红的翅膀,去追逐“天空里的一片云”,作为情爱的成分压制了作为欲望的成分,爱情会偏向一种理想的存在,他穷其一生追求的会是这样一种存在吗?

真爱陷阱——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红玫瑰》

可是那是理想啊,是“你想”啊,想象的东西多半虚幻,一旦走向这种绝对主义的爱情,悲剧就要产生。

就像自古诗人余恨,美人白骨。

男孩儿做不了诗人,所以他理解的爱情预设了少女的自私;女孩儿大概也不是美人,所以她的爱情是基于欲求的抉择;而夜莺呢?她像诗人,也是美人,可她爱的却只是爱情本身,最终也只信仰了他人的爱情。

说到底,这个故事还是没有讲清楚爱情,但隐约地告诉我们,哲学最终会成为爱情的归宿

夜莺说:“尽管哲学很聪明,然而爱情比她更聪明,尽管权力很伟大,可是爱情比他更伟大”,这是形式爱情的根本性质所显现的呀;而男孩最终还是走向了“满是尘土的大书”。

谁不曾是那学生,谁不曾做过那夜莺,谁又不是那女孩儿呢?文学、历史和哲学早就说明了一切。

丁酉年冬月初三

于雁栖图书馆

秦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