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这部电影到底江不江湖?

贾樟柯的新电影,我是很期待的。

贾樟柯这部电影到底江不江湖?

名字就很赞,江湖儿女,一听就很侠肝义胆,义薄云天。我已经脑补出无数个枪林弹雨、恩怨情仇的镜头,里面曲曲折折牵扯不休的故事,里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抱着这样的臆想去看了,我以为自己会看一部枪战片或者武打片,但是我错了,我看了一部纪录片。

难怪《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看完《江湖儿女》后生气了,还发了微博。

贾樟柯这部电影到底江不江湖?

摸着良心说话,我很能理解胡主编的感受,这部片子说不出哪里不好,这种反射现实的题材我很喜欢,主角的演技更是吊打,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堵得慌!

我很堵,处在一种“我想说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该说啥”的憋屈中,这或许就是这部片子的负面之处,它传递的价值观并不是正向的、积极的,而是小众的,颓丧的,让人无奈的。

胡主编可能一时情急,发现自己话说重了,后来还特地发文道歉,但是划重点!他依然觉得这部片子辜负了《江湖儿女》这么好的片名。

“老胡的最大教训就是以后看电影,可不能靠片名来选择看哪个”’真是笑skr人~

贾樟柯这部电影到底江不江湖?

我深有同感啊!我更愿意叫这部片子为——《三线小镇之江湖飘摇儿女》,或者《失足妇女的犯罪实录》,或者《山西铁道部工人崛起之路》。

时间发生在那个暗潮汹涌的千禧年,在山西大同一个歌舞厅里,大哥斌斌和大哥的女人巧巧,虽然谈不上《上海滩》杜月笙那种叱咤风云,但在当地也是个有头有面儿的人。

贾樟柯这部电影到底江不江湖?

俗话说,蛟龙还怕地头蛇,你可以得罪君子,但你不能得罪哥老官,这种鱼龙混杂的圈子,自成一派江湖。

但杂而不深,用来形容这种圈子也是一点不错,它绝对不会像武侠片或者港产片一样,为了帮派斗争大开杀戒,里面发生的事说大不大,就是谁欠谁二百块钱,谁造了谁的谣,谁互相之间看不顺眼了不对付了,就需要一个摆得上台面儿的大哥出来说句公道话。

如果大哥都摆不平的事,没关系,还有关二爷,那时候的人还留有底线,公道自在人心,出不了大乱子。

贾樟柯这部电影到底江不江湖?

武侠片里的侠肝义胆离我们太远,被时代挟裹而下无能为力者,离我们太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但是吧,这部电影虽然名字叫“江湖”,故事也讲的是“江湖”,但总感觉缺少了一点江湖里的东西。

我想来想去,觉得那个东西应该叫“规矩”,里面有几处地方都不成规矩,让人感觉这群人是在闹着玩吧,录像厅看多了吧,以为摸着枪就是古惑仔了吧?

我只想说几点我认为一点也不江湖的地方,尽量不剧透。

第一点:斌哥放人

斌哥好好走在街上,被冲过来的小孩儿用钢管打了,而且人家打完就跑。

巧巧倒是很江湖,立马打电话叫人,回头人倒是抓回来了,跪在斌哥面前按头道歉。这个时候巧巧接过钢管仔细看了看,我心里一阵紧张,心想你们两个毛孩子把人家大哥都打残了,还能活着出去吗?

结果巧巧只是风轻云淡说了一句,知道错了吗?斌哥还温柔的摸摸头,还夸奖了他们,“真是有志青年哪!”

贾樟柯这部电影到底江不江湖?

这是我最不理解的一点,你们是社会大哥诶!是帮派好吗?以为自己是教导主任?还感化教育?你看看他们眼神那么硬,一看就不是善茬,今天不教训个彻底,明天绝对找上门来,哭都没你地儿哭去。

然后人就这么轻松的放走了,斌哥的腿废了就废了,大哥的面子丢了就丢了,你们这么好欺压,不弄你弄谁啊?

这不江湖。

第二点:下车打人

斌哥、巧巧,和一个开车的司机回家路上被人围堵,六七辆摩的就把人家的大奔(?)给堵了!!!!堵他们的人果然就是先前放走的钢管男。

人家这回气势汹汹带了一帮兄弟,要继续把你打残废,堵住车之后,光天化日之下的拍门,声嘶力竭的喊,都没把警察给喊来。

贾樟柯这部电影到底江不江湖?

其实我特别不能理解,第一,你们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叫人?或者叫警察?第二,最最简单粗暴的办法,为什么不直接加足马力撞过去呢?对方是摩的,人仰马翻一撞一个准儿!

偏偏要停在马路上,还偏偏要冲出车门跟人家决斗,到底是人重要还是车重要?还以一挑十,这种情况下难道不是应该明哲保身要紧吗?

还有一个更加不江湖的行为,司机小弟先冲出去帮你们挡刀了,结果被打得颠三倒四,这种情况下,作为大哥的斌哥和作为大哥女人的巧姐,都目瞪口呆窝在车里,腔不开气不出?

这太不讲义气了,你们的枪是干嘛吃的......

贾樟柯这部电影到底江不江湖?

第三点:钱包被偷

巧巧坐了四年牢,出狱后坐轮船去找斌哥,房间里走进来一个黑衣女人,一走进来就很热情的拉家常,这个时候就已经值得警惕了。

然后巧巧给斌哥打电话,不知不觉就走了出去,随身物品和背包都放在床上,人还越走越远。

此时此刻,正是轮船到站旅客下船的时刻,巧巧全无察觉,等到回房间一看,包被拉开,钱包果然没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从那之后巧巧终于学会了——出门在外,包要在前面背。

贾樟柯这部电影到底江不江湖?

第四点:遇到流氓

巧巧讹钱,然后打了个摩的回家。

这也是我很不理解的地方,作为一个女人,为何你几次三番把自己陷入没有必要的险境?在钱足够的条件下,为什么要坐摩的?!为什么不打个车,或者坐公共汽车?

可能是我一直对非公共的交通都抱有一丝警惕性吧,超过心理安全范围我一定优选公共交通,这种不安全的野摩,绝对不在考虑范围内。

而且这一条路又远又偏僻,还恰逢大雨,巧巧和摩的哥不得不站在荒郊野外避雨,这种情况下,摩的师傅见色起意的几率会大大的提升。

虽然巧巧总是能用聪明,让自己化险为夷。但是我依然为她感到心疼,因为这些危险本可以避免的啊,谁能保证幸运女神每次都眷顾你呢,最好的办法是一开始就不要让事情发生。

第五点,斌哥掀桌

斌哥在最落魄的时候,被巧巧收留,曾经在家乡有多受拥戴,如今就有多受冷眼。

但是好歹他还有吃有穿有人照顾,有人为他端茶倒水、上饭上菜,斌哥一看这上菜的顺序不对,怒掀桌,破口大骂:没规没矩!

人家上菜的也毛了,你特么谁呀!

这个地方是我看的最难受的一点,因为斌哥那套规矩,太陈旧太单一太俗套了,他只能守住小社会的规矩,但是他不遵守,或者看不懂这个大社会的规矩,所以巧巧说斌哥你已经不是一个江湖人了。

贾樟柯这部电影到底江不江湖?

巧巧已经从小社会里挣脱出来,在泥沙俱下的大社会里力争上游,她学会了大社会的生存法则,她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人。

没有江湖了,都企业化了。

可是斌哥不愿醒过来,他也不愿从舒适圈里走出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的思维模式还是停留在十年前,根本不用超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仅仅十年,时代就会飞快淘汰掉上一批人。

所以,这并非是讲江湖大哥和江湖大姐的故事,而是一群被社会边缘化的人,如何在泥沙俱下的生活中抗争,如何坦然面对光鲜褪去后的不堪与平庸。

注意这部片子的时间,2001年;地点,山西大同。

那年发生了什么事?电影里说的很清楚,无数工厂倒闭,几千名铁道部工人工资没钱发,还要集体调动到新疆去种哈密瓜。在当时,忽然失业被发配到边疆,约等于《甄嬛传》里面皇帝陛下对妃子说,降为庶人,流放宁古塔!

而且那不是一个小数目,是无数个工厂,无数个家庭,无数个人的命运转折。

贾樟柯这部电影到底江不江湖?

当初我看完《铁西区》这部纪录片,这部片子专门记录1999年东北省重工厂的没落,就特地去查了资料,放一组官方数据:

据2000年、200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记载,1995-1997年国有单位职工人数变化不大,分别为10955万人、10949万人,10766万人。但从1998年开始,人数就开始暴跌:1998年,8809万人;1999年,8336万人;到2002年,这项数据已经滑落至6924万人。

6年间,国有单位职工减少将近4000万,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下岗潮。与此同时,城镇集体单位职工人数也呈大幅下降之势,从1995年的3076万人变为2002年的1071万人,减少2000万。

下岗人员增多,城镇登记失业率攀升,1995年2.9%,2002年4.0%,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是整体的失业率,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冯兰瑞认为:如果再加上城镇新增长劳动力、农民工等,“九五期间”,失业率可能达到21.4%,一个惊人的数字。

在90年代末席卷而来的工厂倒闭,造成了千万人集体失业,焦虑、愤怒、无奈,被时代挟裹而无能无力的绝望,覆盖了一座又一座城市。

那段时间,街头的无业游民变多了,恣意寻事的人变多了,KTV酒吧红灯区都变得更闹了。“人们都像容易点燃的火药,一点就炸,那个时候打架甚至都没有什么原因。”

贾樟柯这部电影到底江不江湖?

故事就发生在那个时代,暗流汹涌的动荡,没人猜得到明天会发生什么,即使是有枪有钱有地位的斌哥,也很明显的局促不安起来,被社会边缘化的人们,正在被时代疯狂淘汰。

即使现在回过头看,那短短十年,可谓是飞跃般的变化,谁能预见今时今日?

斌哥和巧巧,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两类人:一类人不愿从旧有的舒适圈跳出来,也无法适应新规则,一路无知无觉的被时代挟裹,成了沙滩上的死鱼;一类人跳出舒适圈,一路摸着石头过河,在飞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最后无论是在浅湾,还是在深潭,都有了自己的空间。

斌哥最后留下一句“走了”,就走了。

一开始我觉得这男人真是够无情的,但是现在想想,巧巧对于斌哥来说就是舒适区,他敢于跳出不属于自己的地盘,去寻找自己的浅湾或深潭,已经是一种很勇敢的表现。

江湖儿女,应当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