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時代》的火爆讓十年創業者黃何再次出現在人們視野

他從20歲開始創業,十年的時間裡,他說自己一直是“求著媒體報道人家都不來”。在他30歲這年,卻意外被一部豆瓣僅有3.4分的劇帶火了。

以他為原型的電視劇《創業時代》正熱播,黃軒和Angelababy在劇中創業、談戀愛,也被觀眾吐槽劇情不符合邏輯、主演演技堪憂。但這部劇帶紅了黃何的“魔晶”——劇裡的黃軒創造了一款具有“按住說話”功能的即時通訊App魔晶,劇外的魔晶上線4天后就衝上了App Store社交類下載排行榜的第二名,一度超越了微信、微博和QQ。

魔晶走紅後,黃何和他的團隊忙得團團轉,除了解決用戶量突漲帶來的服務器問題,還得去見VC、接受媒體採訪。他說自己沒數過有多少媒體和投資人找上門來,只記得最誇張的一天,自己從吃早餐開始一直對著媒體講到睡覺前。

他和他的團隊都很清楚地意識到這部劇能給魔晶帶來的導流作用僅能持續一個月左右,還清楚地明白最火的大概會是哪幾天,多久以後會失去部分關注……接受虎嗅採訪時,他穿著鮮橙色的T恤,上面印著大大的魔晶Logo。他表示,在此期間,“我們儘可能地刷夠臉,讓大家都認識我們。


《創業時代》的火爆讓十年創業者黃何再次出現在人們視野


黃何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了魔晶的開屏頁上

魔晶之前

7年前,黃何和他的產品就有過離“爆紅”很近的時刻。

他所在的Talkbox創業團隊是即時通訊中“按住說話”這一功能的鼻祖,曾在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地區獲得千萬下載量。但微信在2011年5月上線了類Talkbox的“按住說話”功能後,用戶呈現井噴式增長(語出《騰訊傳》),並在打通與QQ之間的用戶社交鏈後,迅速成為即時通訊軟件中的“霸主”。

覆盤那段創業歷程,黃何不太願意談騰訊對Talkbox的影響,他認為當時的Talkbox太過渺小,哪怕把所有做錯的事情都做對,也沒法贏過騰訊。

那一年是移動互聯網的開端——這是後來大家總結出來的,當時的黃何並沒有感覺到這回事,他忙到無暇思考。用戶增長過快,導致Talkbox的基礎設施跟不上,他與團隊每天都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服務器的擴容上;社交產品的格局每週都發生著變化,這邊小米推出了米聊、那邊微信上線了新功能,這些新動向都讓團隊感到焦慮;Talkbox缺錢,團隊還忙著與各種VC和互聯網大佬見面……

“每天都有新的希望,也有新的絕望。”黃何說。

他認為,Talkbox當時最大的失誤就是忽略了原本佔據優勢地位的東南亞市場。在Talkbox將資源都放在中國市場與微信競爭的同時,東南亞市場逐漸被Line等社交軟件佔領。Talkbox團隊最終黯然散場。

2015年,黃何找回了部分Talkbox團隊的成員,一起到硅谷重新創業。這次他們做了一個叫做MailTime(簡信)的社交軟件,這款產品基於電子郵件協議,希望把發郵件變得像聊天一樣簡單。由於不同地區的用戶對郵件的使用習慣不同,簡信主攻海外市場。


《創業時代》的火爆讓十年創業者黃何再次出現在人們視野


簡信團隊

這次配合《創業時代》一起推出的魔晶則是簡信的“漢化版”。黃何表示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開發出一個全新的社交產品,這次選擇將簡信“換一個皮膚”後在中國市場上架,也只是希望用這款產品在中國“試試水”。

他似乎總是這樣,無論是2011年還是2018年——由於種種原因被時代推到備受關注的鎂光燈下,離成功很近。此間默默無聞的日子裡,黃何和別的埋頭創業的人一樣為融資發愁、為產品擔憂。

從硅谷到香港

由於特朗普上臺後對創業者不友好的移民政策,黃何和團隊於2017年離開硅谷,轉到香港繼續創業。但在美國的創業經歷給黃何留下了很深的印記,比如對創新的追求、分享互助的精神。

在他看來,中國目前的創業環境有時候顯得有點“可笑”。魔晶剛上線的時候,團隊被一個技術上的細節困擾了好幾天,儘管事後發現是個非常小的細節,但當時並沒有找到解決方法。黃何發現另外兩個軟件解決了這個問題,於是發了條朋友圈,問有誰認識這兩個軟件的工程師,是否可以教自己一下。

結果他被那兩家公司的CTO“封殺”了。“他們直接發信給所有的員工,說你不準接觸魔晶,”黃何無奈地攤手,“有沒有必要啊。”

魔晶團隊多花了一個晚上解決掉了那個“小細節”。這件事給黃何的震動很大,他難以想象大家在這種小事上都毫無分享精神。

“在硅谷,其他公司絕對會來幫你,”他提到簡信曾經身處的著名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中良好的氛圍,“我想見任何一個人,只要在YC內部發個消息,馬上就有人幫我介紹。甚至有競品公司非常開放地跟我分享他們的模式,還建議我們應該怎麼做。”


《創業時代》的火爆讓十年創業者黃何再次出現在人們視野


黃何在TechCrunch Disrupt SF創業競技場上

中國互聯網公司愛提的“執行力”在他看來也不是個好詞——這意味著員工乖乖聽話,迅速把東西做出來。但在執行力的壓力下面,公司很難有創新。黃何認為,中國創業公司崇尚的“狼性文化”“執行力文化”反而拖累了中國在創新上的發展。

在曾經作為創新者的Talkbox悄然退場後,有不少人說風涼話。“很多人說你愛創新又怎麼樣,還不是‘死’了,還不是被人抄,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其實是很傷心的,”黃何說,“硅谷對待創新者起碼是尊重的,巨頭們、甚至是所有的人都希望幫助創新者。”

但黃何也表示,這樣的創業環境同時意味著機會。簡信在硅谷呆了幾年,可能就錯過了中國互聯網迅猛發展的那幾年。“有一點後悔,”黃何說,“(大環境)不是說你適應或者試圖去改變(就行),我們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做一些證明。”

“離茅侃侃就差幾個月”

魔晶上線的那天,是黃何的30歲生日。創業十年的經歷讓他感受到,創業者現實中的經歷沒有《創業時代》裡那麼有戲劇性,但卻更為殘酷。

“對自己公司稍微有點感情的創業者,在公司沒錢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把公司賣了,而是想想自己有多少錢,”他說,“把房子車子都先賣了,先補貼(給公司),最絕望的是,你自己的錢都用完了,再去借錢。到了借錢都借不到的時候,你的公司還沒融到資。”

創業者的壓力不僅僅是擔憂公司失敗,或是欠了員工幾個月的工資沒發——當把全部身家放在自己的事業中,或是背上沉重得可能這輩子都還不上的債務,“追債就可以追死人了,”黃何說。

在接受採訪的前兩天,他失去了一個朋友。黃何從香港來北京開會,本想會後約朋友吃飯,結果他的家人告訴黃何,他在前一天早上選擇以墜樓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其實過去這一年發生過好幾次,創業者選擇結束生命的事情,像之前的茅侃侃,後來還有好幾個創業者,”黃何說得很輕,“我的公司也經歷過沒錢(的階段),我也賣過所有我能賣的東西,當然我運氣好,每一次都挺過來了。但看到這種新聞之後,會覺得有點後怕,其實當時的自己跟茅侃侃可能就差了幾個月,如果運氣沒那麼好的話……”

除了創業者目前面臨的資本寒冬以外,黃何覺得這樣的悲劇還要怪罪於此前資本的狂熱。在資本狂熱的時候,投資者給出了不切實際的估值,等到泡沫被戳破的時候,創業者無法全身而退。

創業者還面臨著來自互聯網巨頭們的壓力。他認為,在Talkbox誕生的年代裡,BAT等巨頭是很封閉的,一旦有競爭對手出現,他們想做的事情就是正面打擊、直接消滅。

“但今天的BAT不一樣了,你可以說他們開放包容,也可以說他們其實利用外圍創業者來鞏固自己的城池,從滴滴到美團,甚至摩拜。”黃何說,這些公司曾是純創業公司,如今的估值都稱得上“小巨頭”,新一代“小巨頭”的成長背後,其實是BAT間的博弈。

新一輪“社交大戰”?

時隔7年,又被放置在聚光燈下的黃何心態更平和了。儘管仍舊在忙著解決用戶急速增長導致的服務器問題,但他對魔晶以及團隊未來的規劃都更為清晰。

他明白,魔晶只是簡信的復刻版本,紅了也是因為電視劇的導流,“很明顯肯定是一陣風的事情。”但他將魔晶視作一塊敲門磚,有了魔晶,他才能和投資人談團隊正在開發的新產品。

“大概一兩個月後就會有第一階段的產品,半年後會有個比較大的,”黃何說,“甚至有一款產品是我們六年前做Talkbox時設計的產品,給VC看的時候他們覺得還挺驚豔的。但也要看融資的順利程度,對不對?”

他判斷,新一輪的社交大戰可能會在一兩年內爆發,因為如今的社交霸主騰訊遇到了跟當年一樣的瓶頸——在QQ增長乏力時,張小龍的微信及時“救場”,而今天的微信也遇到了天花板,騰訊又該推出一個什麼樣的新產品來將自己的用戶平移過去?

黃何對騰訊的感情是複雜的。他認為騰訊是家偉大的公司,其產品已經滲入到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他曾與騰訊過招,這件事還被寫成小說、拍成電視劇,他覺得這很有趣。另一方面,他不願多提當年Talkbox與騰訊間具體的“愛恨情仇”。從Talkbox到魔晶,在社交領域裡,騰訊是黃何無論如何都無法繞開的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