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老茶農教你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第三章

上篇文章我們介紹了製作茶葉的倒青,做青,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介紹茶葉的殺青、揉捻和初焙烘乾。

一、殺青

殺青是做青工序結束的標誌。殺青就是通過高溫炒青的方法,破壞茶青中的蛋白酶活性,防止做青葉的繼續氧化和發酵, 固定毛茶品質和做青質量。同時通過高溫處理使做青葉失去部分水分,呈柔軟熱溫狀態,為後道揉捻程序打下基礎。

殺青方式主要採用滾筒殺青機(110型和90型)。條件差的或少量製作時,也有用手工殺青和半機械殺青。

殺青機的操作要點:殺青機在初次使用或每季製茶的首次使用前,均需用細沙石和潮溼的茶片將殺青筒內清洗乾淨。茶青進筒前溫度需升至230°℃以上。判斷方法是將手背朝筒中間伸入1/3處,能明顯感覺燙手即可進青。每次進青量為:110型為50公斤左右,90型為30公斤左右。殺青時間為7~10分鐘。判斷殺青成熟的標準是:葉態幹軟,葉張邊緣起白泡狀,手握緊後無水溢出且呈粘手狀,青氣已去盡,可聞到清香味即可。出青時動作要快,特別是最後出鍋的尾批茶青需快速出鍋,否則容易過火變焦,使毛茶茶湯出現渾濁和焦碎粒,這種現象俗稱“拉鍋”。出鍋後,要快速進入揉捻工序。

武夷山老茶農教你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第三章

二、揉捻

揉捻是促成武夷巖茶外形成條索的重要工序,也是影響茶葉製成率的主要因素。揉捻的方法一般為機器揉捻和手工揉搶兩種。少量製作時也可用手工揉捻,但手工揉捻耗工大,且揉捻效果較差,茶湯多帶碎末,因此大量生產時均不使用手工揉捻。

殺青後的茶葉需快速進入揉捻機並趁熱進行揉捻,方能達到最佳效果。裝茶量需達揉捻機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滿桶;揉捻過程掌握輕一重一輕一重壓交替的原則,中途需減壓是為了桶內茶葉的自動翻拌和解塊整形,全程需5~8分鐘。揉捻過程應注意加壓和揉捻時間不可過度,以免造成碎末偏多。當青葉過老時,可適當加重壓以防出現條索過鬆、茶片偏多的現象。揉捻好的茶青要及時烘乾。

武夷山老茶農教你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第三章

三、初焙烘乾

初焙烘乾主要是起穩定茶葉的品質、補充殺青不足和乾燥定型的作用,使茶葉達到性質穩定、可較長時間地儲存而不變質的要求。

初制烘乾方式可採用傳統的木炭焙籠烘乾、萎凋槽熱風烘乾和烘乾機烘乾等方式。根據揉捻葉的數量採用相應的烘乾方式。焙籠烘乾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初制烘乾上使用較少。初制毛茶以烘乾機為最佳烘乾方式。揉捻成條的茶葉需馬上進行一道快速烘乾,不能置放過久,否則易使幹茶產生悶青味,從而降低茶葉品質。條件差者有用萎凋槽熱風烘乾, 此方式因溫度低、烘乾時間過長,對茶葉品質影響較大。

揉捻葉在烘完一道時,一般要求手觸茶葉需帶刺手感,而後可靜置2~4小時,再烘2~3道,至全乾即可。第二道烘乾溫度比第一道約低10℃。毛茶烘焙乾後不可攤放太久,一般冷卻至近室溫時即裝袋進庫,準備進入挑揀環節。

武夷山老茶農教你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第三章

溫馨提示:如想了解更多武夷巖茶以及武夷茶文化,關注我,每天更新,為您詳細介紹武夷巖茶,讓您重新認識武夷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