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能坑死投資人的中國電影導演,一個比一個能“作”

王家衛,大家都知道,以慢工出細活著稱,《一代宗師》拍了八年,這就足夠讓投資人哭暈在廁所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有一個特別坑投資人的惡習:耗片比是一般導演的好幾倍。王家衛是藝術家,經常帶著攝影師一起出門去找感覺,拿著攝影機,拍天空,拍大地,拍任何他喜歡的東西。這些美妙的畫面,最後會有一部分被剪到成片裡,但是,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哦,絕大多數膠片都被他玩掉了。

那些能坑死投資人的中國電影導演,一個比一個能“作”

如果你知道電影膠片有多貴,你就知道投資人的心上是怎樣滴血。另外,王家衛的慢工出細活,為什麼這麼慢呢?因為他不停的改劇本!因為王家衛自己是編劇出身,所以對他來說,寫個劇本就像玩兒似的。在跟投資人談的時候,他手頭會有一個成熟度很高的劇本,非常非常精彩哦!精彩到投資人會覺得不把這個故事拍出來,簡直就是對時代的犯罪。

那些能坑死投資人的中國電影導演,一個比一個能“作”

但是,拿到錢以後,原先那個精彩的劇本就作廢了。王家衛會在拍攝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然後根據思考的結果重新寫作。而且,這個重新寫作的過程不斷重複,甚至到剪輯的過程中,這種思考還在進行。為什麼演王家衛片子的演員經常說,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演的是什麼樣的人?因為,演員拍戲拿到的劇本往往是一張紙,就是王家衛前一天晚上剛寫出來的。假如故事的發展有幾條分叉線,有好幾種可能的話,王家衛就會把每一種可能都拍一下,然後等最後剪輯的時候再來選擇。

那些能坑死投資人的中國電影導演,一個比一個能“作”

從藝術角度來說,這麼精益求精是沒錯啦。但是從商業投資的角度來說,王家衛絕對不是一個好導演的,永遠都不會是一個好導演的。

那些能坑死投資人的中國電影導演,一個比一個能“作”

​陳凱歌導演則是另外一朵奇葩。近幾年,陳導演拍的片子,基本上就沒有一部賺錢的。只不過是虧多虧少的問題,如果成本和收益能夠基本打平,就足夠讓投資人高興得要命了。這就是陳導演每部作品之間的間隔都那麼長的原因(總得消化一下前作賠錢的影響,才能找到新的投資人)。

那些能坑死投資人的中國電影導演,一個比一個能“作”

其實,我到現在都有點好奇,《霸王別姬》的影響力就真這麼大嗎?大到陳導演的第一個投資人徐楓女士,投資《霸王別姬》小虧,投資《風月》鉅虧,這樣明晃晃的前車之鑑擺著,還總有不要命的往上湊?除了收費高以外,陳導演的一個惡習是順拍。所謂順拍,就是按照時間順序,一場一場往後拍。從創作者理清思路的角度來說,這樣會比較順,比較舒服,演員也比較容易呈現出合理的情緒變化。

那些能坑死投資人的中國電影導演,一個比一個能“作”

但是,從成本的角度來說,順拍簡直就是犯罪。比如說,有個大場景需要很貴的佈景。通常情況下,導演會把這個場景下發生的幾場戲合併到一起來拍攝,用完後這個場景就可以拆掉了。而按照陳導演的習慣,這個場景必須一直租著,直到他拍完所有相關戲份。所以,拍同樣的戲,陳導演的成本可以比其他導演高好幾倍。這樣帶來的結果往往是超支,投資人不得不繼續往裡面投錢(否則就只能看著之前花的錢打水漂了),對於財務來說是沉重的負擔。

那些能坑死投資人的中國電影導演,一個比一個能“作”

而姜文導演,則是以上集大成者。不管什麼投資人,都不能讓他妥協到,嚴重影響自己片子的藝術質量。他現場改劇本的惡習,跟王家衛一般。他的片子還被禁掉,乾脆上不了映,在《讓子彈飛》之前,更是拍一部賠一部。(據說有個投資人第一次來片場視察的時候,奔馳車隊,保安環繞。最後一次來片場,自己一個人打了個車過來的。)

那些能坑死投資人的中國電影導演,一個比一個能“作”

在拍《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投資人對片子要求頗多。要有美女,要有性,要有啥啥啥啥。姜文導演全都滿足了,然後片子出來,大家都說看不懂。所以,到《讓子彈飛》的時候,投資人表示你愛咋拍咋拍,觀眾能看懂就行。有這樣的創作自由度和創作前提,才有我們看到的《讓子彈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