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晨钟,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钟声,唯一以声作景的“关中八景”

最顶级的文物 最骄傲的历史 最传奇的故事

清代每天清晨荐福寺寺内的僧人会定时敲钟,清脆悠扬的钟声响彻西安古城上空,数十里内都可听到。钟声清亮,塔影秀丽,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清亮的钟声从塔院深处传来。空灵的钟声把人带到悠远的境地。因此小雁塔及其古钟即“雁塔晨钟”被列为“关中八景”之一。现荐福寺钟楼内吊置大钟,即“雁塔晨钟”实物。

雁塔晨钟,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钟声,唯一以声作景的“关中八景”

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cheng hong,形容钟鼓之声)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这是对著名的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也是对寺内僧人惜时精神的赞颂。

此钟原悬于陕西武功临渭河边的唐崇教寺内。后因渭河时常发水,河床改道,冲毁了崇教寺,大钟沉于河床泥沙之下。康熙年间,有村妇常临渭河边洗衣,并以木杵捣之,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阵阵不绝,众人闻讯来探视,甚觉惊疑,遂即报告官府,官府掘开石头,挖出巨钟一口,“遂以巨车载之移置于上都大荐福寺,悬于殿右”。

雁塔晨钟,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钟声,唯一以声作景的“关中八景”

根据钟上铸字铭文,该钟铸造于南宋时代金章宗(完颜景)明昌三年(1192年)。钟通高3.55米,至肩顶部高3米整,钮为蒲牢(神兽),高55厘米,口径2.45米,口沿圆周为7.65米,重8000公斤。钟表铸字成六格方款,首款铸“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泰民安,法轮常转”四行大字。

其次为礼部牒次官吏衔名五行,再下数行文曰:“鄜州鄜城县,阳务村铸锺。大维大金国岁次明昌三年壬子二月癸卯初一日嘉戊记。陕西京兆府路乾州武亭界崇教禅院先主持祖师僧,先师僧照翻屋舍圣像,铸金都会首住持沙门僧。下刻破地狱真言宝楼阁真言大明神咒。”铸文清楚地记载了该钟由武功崇教禅院主持委托在陕西富县一个叫阳务村的地方铸造而成。该钟堪称陕西梵钟之最。还有陀罗尼经等经咒,有1700多字。但年深日久,大部分锈蚀难以辨认。


雁塔晨钟,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钟声,唯一以声作景的“关中八景”


据说此晨钟曾被唤作“神钟”,理由有二:其一,陕西人说“晨”时口音发作“神”,“神钟”由此传出。其二,清末至民国年间,朝寺者信奉“神钟”,常将心愿写在黄表纸上,求住寺法师,对纸祷告后贴于钟壁上,然后以杵击钟,所许之愿可还。如思念远方亲人,击时,无论千里之外人,可感闻其声,从而回马、回信,告慰家人。


雁塔晨钟,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钟声,唯一以声作景的“关中八景”


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原来,清朝末年,有一位妇女来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求香拜佛,她的丈夫戍守边疆多年未归,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方丈让她把心愿写于黄表纸上,将其作法后贴于大钟上,然后命这名妇女击钟,三日之后她的丈夫果真回到家中。消息传开,远近的人们都来祈福敲钟,神钟之名便由此而来。


雁塔晨钟,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钟声,唯一以声作景的“关中八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当文物工作者对钟实施保护处理时,看到钟上下一层一层贴满了黄表纸,文物工作者的心中充满了泪水,可以想象过去是怎样一个战乱纷仍民不聊生的岁月。

大约在民国1926年左右,军阀吴佩孚所部镇嵩军刘镇华攻打西安城,寺院废弛,晨钟裸露院角。因战事紧,需军火补充,守军有人出谋毁大钟造军械枪炮。即以捆雷炸之,未成,却造成晨钟留下一道千古遗痕,晨钟从此再未“开言”。


雁塔晨钟,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钟声,唯一以声作景的“关中八景”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当年5月,陕西决定重铸“雁塔晨钟”为香港回归献礼,要求按照原“雁塔晨钟”外形、尺寸、图案、风格重新设计复制新钟。由于烧制过程艰难,直到1998年这口新钟才烧制成功,供游人祈福敲钟。


雁塔晨钟,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钟声,唯一以声作景的“关中八景”


当绚丽的晨曦、朝霞映衬出挺拔而秀美的塔影,当唤醒千年古都的宏大钟声在这里敲响时,光、影、声交织成了脍炙人口的绝美景观“雁塔晨钟”。雁塔晨钟记录了斗转星移、如烟往事,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钟声,成为唯一以“声”作景的“关中八景”。

-END-

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研究会共同编著

强跃馆长亲笔题字的《国宝手记》现已开售

复制这段描述¥PhhfbeOp0bN¥打开淘宝

一键下单

或淘宝搜索陕西历史博物馆旗舰店进行购买

雁塔晨钟,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钟声,唯一以声作景的“关中八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