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最顶级的文物 最骄傲的历史 最传奇的故事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人老称寿星,树老能成精。我们无奈时光流逝,人生苦短。我们崇拜长寿,崇拜老树,我们希冀超越时间。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在小雁塔南侧,有八棵1300余年的古槐,还有一棵800余年的古楸(qiū)树。这些1300余年的古木名树在建寺修塔的同时栽种,守望着小雁塔,也记录了千年的历史变迁。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伴随着雁塔晨钟,敲响古城的黎明……在深秋时节夕阳之下,历经岁月的洗礼,千年古树参天挺拔,苍尽的的树干记录着年轮的印记。庭院幽静、幽深……在这首古诗里,对小雁塔及荐福寺进行了描述: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云深古刹记何年,高耸层云接洞天。

听到更残月落里,一声绿渺一声园。

晓风何处送钟声,塔势凌霄逼太真。

应是影名消壮志,钟声故作不平鸣。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1906年-1910年时的大小雁塔远景,红框为小雁塔,蓝框为大雁塔

在小雁塔东侧钟楼内悬挂有一口铁铸的“雁塔晨钟”。该钟铸造于公元1548年,钟上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的大字,一直作为寺院里的行仪规范,是荐福寺佛教活动和众僧生活的组成部分。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晨钟作为佛教大型法器,是召集众僧进行法事之用。寺院僧人们每天闻钟而起,闻鼓而眠。当拂晓时分,晨钟那洪亮的阵阵钟声划破晨曦朝霞,回绕在西安城南上空,共敲3阵,每阵36响,共鸣108响,表示断除尘世人生108种烦恼,祈祷盛世太平、万民安乐、五谷丰登。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西侧鼓楼悬挂一面大鼓,寺院称为暮鼓,为横置座鼓形式,钟、鼓均为寺院大型法器。原鼓已经消失,鼓楼内为后世复原鼓。

在大雄宝殿西侧墙壁上镶嵌着几通“雁塔题名记”碑,像这样的雁塔题名碑在景区内有几十处。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指得是在长安考中的状元和进士,齐集大雁塔题名,以及武举在小雁塔题名的文化活动,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陕西乡试题名碑文就有:“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小雁塔题名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公元800年考中进士后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大雁塔题名

人称“寒酸孟夫子”的孟郊,在46岁才中进士,他赋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他登科后“春风得意”的著名诗句,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

古都长安的雁塔题名活动虽延续一千多年,而进士题名仅仅延续到唐末。因为自唐末以后各朝各代,长安城不再是国都京城,陕甘两省乡试举人仿效唐进士雅举在雁塔进行题名活动。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在大慈恩寺院内和大雁塔上,至今尚存的明清两朝乡试举人题名碑有73通。

另外在荐福寺小雁塔院内至今也保存有明清武举题名碑17通,也称“雁塔题名”。因为在大小雁塔仿效唐人题名于塔壁、颇具唐风遗韵,后来逐渐形成为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这些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历史资料。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斑驳的古树,历经风吹雨打,见证岁月的侵蚀;千年的圣地,千年的古树,遥遥守望。无与伦比的生命传承……

-END-

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研究会共同编著

强跃馆长亲笔题字的《国宝手记》现已开售

复制这段描述¥PhhfbeOp0bN¥打开淘宝

一键下单

或淘宝搜索陕西历史博物馆旗舰店进行购买

这些千年古树见证了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的光辉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