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距離第二家店開出時間幾近一年,7Fresh北京第三家店終於在2018與2019跨年之際開張了。很明顯,這是想搭上年貨消費旺季的列車。

這家位於北三環四通橋東南角華宇購物中心地下一層的7Fresh,據說籌備了半年多的時間,2018年12月7日試營業,2019年1月11日正式營業。它一誕生便有了很多名號:北京第三家7Fresh,海淀區第二家7Fresh,三環裡第一家7Fresh。

它的位置很有意思:隔一條三環路,斜對面就是著名的超市發雙榆樹店;再往東不遠,就是物美的明星店聯想橋店。要知道,這兩家店的年銷售額可都不可小覷,都是實體零售的大咖。要說是三足鼎立,7Fresh這隻新零售的“足”,頂得起來嗎?問號中......

華宇購物中心將京東7Fresh的入駐意義稱為“助力老商圈打出升級牌”。中關村地區人口密集,商圈覆蓋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10餘所高校,高知人群消費水平強勁,“養”這幾家店應該問題不大。說這幾家店各有特點、互為補充倒是有可能,說誰幫誰升級可是言之過早,待以時日,業績說話的好。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記者看店印象——

11日是個週五,下午3點多的7Fresh帶動得整個華宇購物中心像是歡度週末。從這一點看,不管是華宇選擇了7Fresh,還是7Fresh選擇了華宇,其結果都是一樣的:7Fresh為這家2004年就開了的30000平米五層購物中心帶來了明顯的客流,還彌補了生鮮業態的不足。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據華宇相關人士透露,7Fresh華宇店佔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為了引進7Fresh,華宇將部分店鋪進行了位置調整。7Fresh賣場佈局有點不同尋常,若從空中俯視,像是一個葫蘆,大肚子部分是生鮮賣場,小肚子部分是餐飲堂食區。

記者目測,7Fresh華宇店賣場面積在1500平米左右,分為八大區域:新鮮蔬菜區、時令水果區、酒水飲料區、肉禽蛋品區、海鮮水產區、冷凍食品區、烘焙甜點區、餐飲熟食區。

1、比起已有的兩家店,這家店的賣場佈局緊湊多了,但也顯雜亂。一是可能動線設計不太好,感覺不知從何逛起;二是八大區域邊界不清晰,過渡不那麼自然順暢,看著看著休食,一扭頭卻是洗化;三是賣場空間上下左右、嘰哩嘎啦都是滿滿當當各種裝飾、廣告、工具、商品,視覺裡堵得慌。

2、商品做得不錯,新品多、進口商品多,應該稱得上是網紅爆款的引領者。“作為京東旗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生鮮食品超市,7Fresh匯聚來自全球各地的商品與新鮮食材”,這話是真的。那麼海的商品,究竟選哪個進貨呢?據說7Fresh根據大數據排名精選商品。依託大數據,7Fresh還可以定位以門店為中心周邊社區與寫字樓內的人群消費特點及日常購物偏好,進而提供更貼合用戶消費需求的商品。

3、生鮮比例很大,目測至少40%。就連品牌LOGO,大寫的7Fresh之下,“京東旗下美食生鮮超市”貌似也是新提法。以前是“7Fresh生鮮超市”。

4、大包裝商品售賣很多,尤其是水果部分。莫非有學山姆店的意思?記者買了一盒2斤裝砂糖橘,長方形盒子竟然19X28cm,根本裝不進包裡,找了塑料袋“改裝”才帶走。

5、餐飲堂食區是新零售標配,面積不小。正所謂:不僅為消費者提供線上線下的鮮品購買渠道,更提供了“鮮買+鮮做”的場景體驗服務。

6、可能線上銷售佔比較大,滿賣場穿梭的揀貨員就是佐證。體現新零售“壕”的還有線上線下一起優惠的活動,優惠幅度很大。試營業起至開業的一個多月裡,凡註冊7Fresh APP即可領取80元新人禮包,線上下單全場滿99減30,全球精選明星爆品直降,如巴黎水天然含氣礦泉水4.9元/瓶,Laciate蘭雀全脂純牛奶6.9元/盒,西班牙葵花籽油2L 39.9元/盒。

7、黑科技“加持”:清一色的電子價籤,密度很高;智能購物車具備跟隨、避障、導航等多種功能,不用推、不怕重、你去哪兒它就去哪兒,遇見行人和貨架會避讓,實際上場內顧客使用的很少,對務實的消費者來說,它就是個噱頭;看顏值的高科技刷臉,看一眼就可以完成支付;溯源魔鏡,拿起帶有二維碼標識的水果,魔鏡系統便可自動掃描感應,水果的原產地、甜度、溯源等信息即展示在鏡面上,想吃甜的還是脆的、面的,可以挑。

8、支持線上下單,3公里30分鐘免費配送,沒有起送費要求。有人戲問:京東不是有物流優勢嗎?為什麼在配送半徑或者時間上沒有突破呢?

9、穿灰色工裝的店員比顧客還多,或來回穿梭,或扎堆說話,不知都是做啥的,感覺現場管理就是“現場沒管理”,熱鬧裡透著沒章法、不講究。

圖解7Fresh華宇店——

1、新鮮蔬菜區

據瞭解,7Fresh新鮮果蔬菜品源頭直接採,不僅數量多,而且單品多個品種,稀有果蔬也較多。此外,立風島櫃用得比較多,冷藏效果好,視覺效果也不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 蔬菜區可圈可點,商品豐富、陳列飽滿,沒有缺貨處,沒有散稱貨,稀有品種較多。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 這種大包裝售賣法隨處可見,莫非這樣可以提高毛利率?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2、時令水果區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 水果區也是商品豐富而且新鮮,大份包裝尤其多,很多直接論箱賣。

3、海鮮水產區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 圓形水產箱,尤其是包著柱子的水產箱有創意。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 海外直採、明星首選、買一贈一,水產凍品也很豐富。

4、冷凍冷藏區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5、烘焙甜點區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 各類麵包製品都是自己生產,這部分亮了!

6、肉禽蛋品區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 記者把糧油也歸入這個區域。米麵品牌很多是一般超市沒見過的。

7、酒水飲料區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 依然是進口商品和新品很多,應該很受年輕消費者歡迎。

8、餐飲熟食區

分日料區、中餐區、西餐區,漢堡、披薩、意麵、燒雞、燒鵝、叉燒飯都有,壽司、刺身等都是由廚師現場製作。水產,從取出到送至加工,據說最短耗時不超過10分鐘。牛排的種類很多,都可以現場加工。熟食部分據說採用原料非常新鮮,只當天銷售,當天銷售不完的直接銷燬。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9、洗化區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 日本、韓國面膜、洗護髮用品買一送一,開業酬賓大手筆。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 記者不知道洗化應該放在八大區域哪部分,就單列了出來。這部分又分女士用品、男士用品,依然是進口商品和新品很多,都是別處不常見的新面孔。

10、休食區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休食部分也是記者單列出來的,應該是網紅爆款集中區域。SKU不少,佔地面積不小。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7Fresh京城第三店:整體感覺緊湊了但電商做實體的“澀”還很明顯

↑ 調味品也很是豐富。7F的商品力可見一斑。

結語——

京東用這麼長時間在北京才開出第三家店,還有人稱其為“零售界新晉實力網紅”,不新了。這速度,與去年9月放出豪言“5年開出1000家7Fresh”,節奏上不對應啊!而且,用這麼長時間“磨”出來的店,還是給人不懂零售的感覺,不知何由。

假以時日,等著7F獻出好看的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