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其實真顛覆不了什麼

【行若 導言】:不要迷茫,不要焦躁,因為你快活不了多久,你也痛苦不了多久。


微信自爆發,全面佔領移動端社交,迄今已經5年。

抖音、頭條全面佔據手機娛樂屏已經1年,

房產市場持續發達已經17年了,一級城市房價全面飆升已經2年了;

實體制造業低迷,依然苦苦堅持,已經持續8年了;

馬雲退了,王建林載了,柳傳志上岸了,任正非封神了。

小米神話光環消退,老羅錘子真成了錘子。共享單車一地雞毛,P2P全面炸雷,蘋果遭遇阻擊,國產製造穩步崛起,

..........

互聯網其實真顛覆不了什麼

我們看到:

那些牛逼的,有的還在牛逼,只是背後是深深的憂慮。

那些苦逼的,依然在苦逼,一如既往掙扎轉型,但前景迷茫

有的曾經牛逼,意氣奮發,儼然教父

有的置身圈外,默默前行,全然不顧周遭。

但,都已經是互聯時代的一份子,都披上或想披上互聯的外衣,似乎這樣才不至於出局,當初生怕被互聯網的“顛覆論”掀了攤子,而今天看來,野蠻人自身已然分化。BAT早已變得參差不齊,華為全面佔據頭條,更何況其他?

顛覆,不是那麼容易的。

事實上,互聯網真的未必能顛覆什麼。互聯網最大特點就是:信息傳播效率達到人類目前最高峰值。這就是互聯網本質。

但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社會生產力的提升。互聯網只能提供其中一部分的能量,儘管有聯動效應,但畢竟也只是一部分。誇大這種作用,只是互聯網領域的企圖而已。

但很多人被“互聯網”嚇壞了。可我們看看:

曾經風頭正健的小米,營收速度放緩,和華為這種紮根傳統制造研發的企業相比,似乎差距在拉大,後勁明顯不足了。兩家企業的研發費用就可以見端倪:

華為:年研發費600億,小米:趨近忽略。因為他的模式就是沒有研發,高通芯片,日本鏡頭,oem加工,再加強大的互聯網營銷力,而產品核心競爭力除了低價,其他幾乎不存在。這也是造成小米進攻國際市場出師不利的根本原因:專利權缺乏。

反觀華為,則完全不受此影響。後勁十足,基於強大的研發和製造力。而今天貿易戰之際,華為和中興面臨同樣環境,但應對能力截然不同。憑的是自住研發力和專利權。

再看看格力的董小姐,2017年之前沒消停過,很多人以為她被互聯網熱帶到溝裡了,圖樣圖森破,董小姐豈是泛泛之輩?

看看其成績單,國內白電三巨頭先後發佈了2018半年度財報。其中美的集團的收入為1437億元,同比增長15.02%;格力電器營業收入為920.05億元,同比增長31.40%;青島海爾上半年收入為885.92億元,同比增長14.19%。其中格力電器收入153.04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36.80%;美的集團利潤為129億,同比增長19.66%;海青島海爾利潤額則為48.95億元,同比增長10.01%。利潤數額來看,顯然格力電器更加“給力”。

喧囂的互聯網思維並沒有影響這些實體企業的掌門,該幹嘛依然幹嘛,主業從沒懈怠。

但有的傳統企業真的曾經被互聯網的來勢洶洶嚇慘了,被“互聯網思維”搞暈了。可冷靜回想下:

沒有製造業,天貓、京東賣什麼?大眾吃啥喝啥。生活是現實的,衣食住行產業永遠是剛需。插上互聯的翅膀可以騰飛,但只有翅膀沒有身體,還能看到什麼?

所以,回到本源思考,我們就釋懷了。互聯網提升效率,加快人類發展步伐,變革技術方向,但支撐市場和國民根本的,依然需要靠實業。而實業,尤其是製造業的核心,互聯網並不能替代:

電商影響服裝銷售渠道,但人人仍需要穿漂亮衣服;渠道重點變了而已。

網購會降低人的逛街頻率,但不會因此減少人們對購物的需求;不上街,不代表不逛街。

互聯網讓信息更透明,但看看盡管有那麼多房產平臺,為什麼中介門店依然比比皆是?畢竟,服務離不開人。

外賣會產生更多的宅男宅女,但替代不了身處好環境品嚐美食的感受。看看網紅店一家消失一家又起。

互聯網能顛覆什麼呢?衣食住行,吃喝嫖賭、坑蒙拐騙,沒一樣可以被互聯網顛覆替代。相反,365行利用互聯網,提升了更高效率,比如:

電信騙子的詐騙成本更低了,

再也不用去東莞了,網上實現O2O服務了

假證販子利用網絡,讓產品更顯貌似可靠了

連交通罰款都無需當面交了。

不需要買CD了,下載MP3就可以了。

網貸成為90後的鴉片,太容易操作了。

但,

你依然會被騙,因為總有人相信天上這次掉的餡餅,真砸到了自己

沒人能替代你“射”的快感

這個證那個證,儘管很多不合理,但依然成為你人生路上繞不過的坎

你依然會被貼罰單

你依然熱愛音樂,享受節奏.....

借錢依然要還,你以為P2P爆雷,你的惡意貸款就不用還了?幼稚啊.......

一切,都是人的問題。做出各種產品,提供各種服務,完成商業的套路。

顛覆什麼?所謂的顛覆,只是影響完整商業流程的一環,換了個形式、介質或載體。追索到最終,發現圍繞終極需求的本質沒有變化:產品和體驗。

所以,再迷茫的企業也不用迷失,站在終點去回溯,沒有顛覆,只有順應。順應這個時代潮流,創新變革。需求,他依然在那裡。做實業,更需要回歸匠心,迴歸人性。

任你如何顛覆,我自巋然不動。

(www.sinobd.com)一貫觀點明確:做產品的,繼續打磨好你的產品,讓互聯網的口碑來幫助你倍速發展。做服務的,打造好線下環境,業務做熟練,人還是要一茬一茬來逛的。

資本神化很多,那是媒體選擇給你聽的榜樣,更多的是你根本沒機會知道的事故,才開始就結束了。短短1年,爆倉的上萬家P2P平臺,最終只會剩下極少數幾家留存,而你根本不會知道“大眾創新,全民創業”熱潮後,這些以“金融創新”為契機的群體,經歷過怎麼樣的瘋狂和苦痛。

前景依然不明朗,目前國家重點依然是創造穩定的內外環境,尚未到全面聚焦經濟的時節,改革開放40年紀念日之際,我們看到希望,也相信發展的腳步不會停止。只是,當下,你得繼續挺住。有時,挺住就意味著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