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一直都很“賤”,怎麼會是上帝!

【 導言】:顧客是上帝,商界真理。沒有人懷疑,尤其是服務業,一直奉為圭臬。但,你們都錯了。


這世界真的有沒有上帝,我不是天主教徒,不敢確定。但我知道,顧客,你肯定不是上帝,儘管我聽這詞已經幾十年。

上帝是仁慈寬厚的,他不會行惡意。而那些惡意差評師、職業打假師,他們是顧客麼?是的,但本質上是鑽善的漏洞在展現人的劣性。

上帝是獨立的。所以,他不會被人左右思想。而那些被銷售現場洗腦,一股腦買下本來沒打算買的東西的顧客,肯定也不是上帝。

上帝是智慧的。所以他絕對會開悟世人正確的方向。但那些霸佔IKEA餐廳桌子一下午,免費續杯咖啡還外帶,把摩拜單車當土特產捎帶回老家的,這些缺乏素養的顧客,滿滿負能量,肯定也不是上帝。

既然本不是上帝,為什麼會被稱為上帝?這錯其實還是在企業自己。

把用戶當成 “上帝”來侍候,是因為產品沒有差異化價值,所以用服務來遷就,用謙卑來乞求客戶。就擺上了檯面。

但,這違背了利益平等交換的基本原則。

當年,IPHONE4上市,顧客反應聽筒有問題,喬布斯的回答不是改進產品,而是建議顧客換種持機手勢而已。後來,蘋果不顧市場反對,執意去掉USB插口的MACBOOK PRO,這些都沒有影響顧客對蘋果產品的追捧。

顧客一直都很“賤”,怎麼會是上帝!

某種角度來講,其實顧客一直都很“賤”。這就是人性。

對於賤人,被當成 “上帝”來侍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理念錯誤,二是無法操作。

一是理念錯誤:

企業與用戶本是平等的利益的等價交換關係,這種平等的標準存在於兩者的共同認定。而市場營銷的目的是為客戶創造價值,而不是把產品賣給客戶。只要你的產品有獨到的價值,能解決用戶的問題,就無需 “求著”客戶,雙方的地位就是平等的。

這種價值,既有功能價值,也有心理價值。前者如各類用品,後者如各類奢侈品。

但是如果你的產品沒有獨到的價值,或者說不清楚與同類產品的差異,就不得不 “求著”客戶,祈求客戶的“施捨”,形成不平等的交易關係。

很多企業的銷售疲於“三陪” (陪吃陪喝陪玩),這不能怪他們,首先是企業的問題:你的產品到底有多少競爭力。與其這樣,不如回到本源,在產品創新上下功夫,這才是營銷的根本。華為為什麼後來居上,成為思科的全球最危險的競爭對手,就是因為不斷在產品上超越和發力。

“椰樹”牌椰汁畫風LOW到爆,依然暢銷20年,你以為顧客買他包裝的帳?怎麼可能!都快看吐啦!但最終相比整個市場,還是他家口味最佳。這就是產品的力量。

顧客一直都很“賤”,怎麼會是上帝!

二是無法操作:

如果企業真的相信 “用戶是上帝”,那麼企業就應當把所有的產品或服務免費地送給“上帝”才對,因為沒有人可以和“上帝”做交易,更不可能與“上帝”討價還價。

上帝是需要你信他,需要你內心供奉他。應該完全相信上帝,才是得道的真諦。

但事實上,很多“上帝”並不確切知道自己要什麼,甚至對市場都不太負責。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說英國人是國家的主人,也是自己的“上帝”,卻投出了極不負責的“脫歐”一票,之後悔青了肚腸。

確切地說,用戶是夥伴,如果企業想再進一步,最多可以把用戶當作 “戀人”來對待,只要企業真心實意地為客戶著想,去揣摩 “戀人”沒有說出來的需求,為客戶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客戶必然會信賴你、喜歡你,併成為企業忠誠的夥伴。

今天,我們不該提客戶是上帝。自信的企業,應該把自己當成上帝,以捨我其誰的自信和努力,拿出足夠經得起市場考驗的產品

,傲然而立。最好的產品一定是超越市場預期的驚喜,或者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力量。

顧客一直都很“賤”,怎麼會是上帝!

看看那些真正卓越的企業,眼光絕不僅僅限於當前,他們看到的是前景,佈局的是未來。無論是特斯拉的電動汽車,還是谷歌的智能系統、蘋果的設計創新,以及今天的華為。總之,都是基於改變世界,改變生活。

中國製造更需要出現這樣的上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