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司登开挂联想到品类策略成功的内核

营销的原点是产品,产品制胜的关键是创新。

先举个最近挺火的例子:

大伙有没发现,自2018年初开始,有个国产老牌开挂了,他叫波司登羽绒服。近期不断屏霸媒体。一夜之间,中国百姓发现,我们除了华为,还有波司登。这一波操作简直666.


从波司登开挂联想到品类策略成功的内核

“美队”Chris Evans穿着波司登服


定位理论认为,产品的创新实际上是在一个产品品类中的创新。所以,构建一个在品类中做到第一名的新品类,就是一种产品创新。回到营销的原点就是一个做到品类第一的产品,品牌营销才更有成功的可能。

我比对了一下波司登,发现其目前完全符合这套理论。的确,他现在成为羽绒服国产“第一提及品牌”,能被第一时间提及的品牌,基本成为品类第一。

而创新这个词,对于波司登来讲,并不是创新一个品类,毕竟羽绒服本身就是一个很细分的品类。波司登的创新是产品的创新,是产品设计的创新从而让创立42年的一个品牌从新年轻化。让新一代年轻人不再认为这是“上一代他们穿的羽绒服”,这不是单纯的品牌激活,而是真正的锁定品类领袖基础上的品牌升级。

故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什么是品类?

当我想买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某一类的产品,比如说我们要去买一个空调,什么空调?格力空调。格力就是品牌,而空调就是一个品类。以前我们去买创可贴,我们会想到买邦迪。其实,邦迪是最早的创可贴,实际上我们那个时候说买邦迪的时候,其实想到的是买创可贴,邦迪就等于创可贴。这个时候品牌即品类,如果一个企业能做到品牌即品类,就可以形成独一无二的市场垄断。

用户思维是:以品类思考,以品牌选择。


从波司登开挂联想到品类策略成功的内核


品类永远在品牌之前。开车困了,要喝点提神的,这时来什么?首先是来点喝的饮料,其次才考虑是选择红牛、还是雀巢咖啡。而“困了喝红牛”已经深入人们心智,于是红牛饮料是这提神饮料品类的第一品牌。

产品怎么来划分品类呢?

产品本身有分类:第一类叫实物类产品。比如汽车,手机,钢笔,电脑等,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都是实物产品。

第二个就是体验类产品,比如说餐饮和美发、咨询和理财等。

第三就是互联网工具平台。比如百度搜索、大众点评找美食、知识服务平台得到等。广义分的话,这第三类也能归位于体验类产品。

确定了自己的品类,不同产品与服务可以采取差异化品牌战略。

无论你做什么,需要了解自己产品品类的排名,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对手占据什么位置,该采取什么样的营销策略。了解一个品类的市场位置,可以从百度指数获得,或者在输入搜索词时,看跳出相关搜索词匹配,就能知道市场对这个品类相关的认知。从而参照纠正自己对该品类的描述是否正确到位。

那,我们是否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品类,做一个有作为的品牌?

还是有方法的:新品类构成方式就是“新产品定义+产品品类”。比如在一些强势的老品类上,嫁接新的产品而构建出新品类,比如说大理石就是一个强势的品类,大理石瓷砖,就把大理石嫁接到了瓷砖这个品类上,就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品类,自然就成为品类第一。

同样还有:防腐木+地板=防腐地板,老人用品+鞋类=老人鞋,美化P图+手机=美图手机.......


从波司登开挂联想到品类策略成功的内核


一个全新的品类能否成立,还在于品牌营销上,能否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语言描绘出你的产品特征和顾客价值,不断重复,在顾客大脑中构建出一个场景,形成人们的品类印象。

摆正产品品类,再来谈商业模式

互联网风口说,让很多人相信了资本为主导的各类商业模式是无所不能的。资本早就一个风口,猪都能上天,可最近马云在新年致辞上说的很明白:风口一过,摔死的都是猪,因为猪毕竟不能长出翅膀。要飞,还得靠自己。

人们相信利用资本烧钱都可以少出一个全新品类,这种商业模式思维寄希望于先追求规模,干掉对手,然后再说盈利,这是大多数处在大风口互联网公司的选择。这的确是种商业模式,但是不是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商业模式,还得看他是否最终带来顾客价值和持续盈利能力。

( )认为,最好的商业模式,还是在一个行业、一个品类、一个领域内的专注、专精和持续的成长。你或者做法式家具,或者做板式现代家具,或者做中式家具。但你要是这些都干,市场不会认为你是个很会做家具的品牌,而是对你哪个都印象不深刻。


从波司登开挂联想到品类策略成功的内核


即便做假大牌忽悠人,也是专注做假的,比如当年的达芬奇家具。连造假都这么认真,你还有什么理由不专注点。

在你没有成为某行业大拿之前,还是别考虑多元化了。想资产安全可以玩多元,做品牌还是专心点比较好。

一个企业所选择的市场机会,其实就是选择的这个企业的产品品类,也就是选择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方向,品类就是品牌竞争的战场。消费选择的思维路径就是从品类——品牌——产品。如此浅显,却也如此隐藏。我们要做的就是告知企业大道至简:专注而专一会更有机会。就像波司登的广告语“我们42年一直做羽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