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颈,发现蓝海|明辨是非

突破瓶颈,发现蓝海|明辨是非

突破瓶颈,发现蓝海|明辨是非

对于多数人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和经验逐渐增多,事业会有一定程度的自然增长,但是与生俱来的或后天形成的格局和境界一般增长很少,基本上大家都是在固有的格局和境界上生活工作,很难超越自己。

看看周边的朋友同事,有时候真的觉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管我们的年龄长大了几岁,但我们的心灵似乎并没有成长。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低水平地重复自己:重复自己的思考方式,重复自己的做事方式,重复自己与他人的相处关系,重复自己犯下的一个个错误……

一位哲人曾说过,若能在格局和境界上提升30%,就是很了不起的超越。是呀,如果我们能够在现有的段位上提升30%,那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正如著名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说:真正的高贵是超越过去的自己。

对于企业家而言,从无到有创立一项事业,就是将自己格局和境界逐渐呈现的过程。当企业家的天赋和才华呈现到一定程度,事业的瓶颈就会出现。不同的人,瓶颈有大有小,有早有晚。有的人瓶颈比较大、比较晚,事业到了相当程度或较晚时才遇到瓶颈。但无论大小早晚,一旦你遇到瓶颈,人生和事业基本就局限在

那里,很少有人能够突破当前的局面。曾经有一位企业家很无奈地说,别人看到我把企业已经做得很大,但我自己知道,我目前这个状态,上不去,也下不来,被“卡”住了!

学习了圣贤思想,我们明白,瓶颈是可以突破的,但不是一般性学习就能实现的,真正突破瓶颈是要向内求。

突破瓶颈,发现蓝海|明辨是非

我们以苹果树的果实收成为例:

一棵苹果树一旦长成,所结苹果的好坏、大小、多少等收成基本就定了,此时,在花果上花费再多的努力,都是收效甚微的。

若在枝叶树干上下功夫,如修剪枝叶、向树干喷洒肥料,就能有更多更好更大的果实收成。

若在树根上下功夫,如对树根培植灌溉,自然就会根深叶茂,必定是果实累累。但一棵苹果树不可能结出多棵树的果实,苹果再好再多,收成仍然是有局限的。

事实上,要收获丰盛的、广大的苹果果实的收成,取决于在田地、种子、雨露、阳光、耕耘等多个方面下功夫。此前不知道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如今,在现有的土地,或者开垦更多的土地,乃至广袤的土地上,选择基因更好的种子,种植更多的苹果树,提供更丰富的雨露,给予更充足的阳光,进行更科学的耕耘等,就能有丰盛的、广大的苹果果实的收成。

突破瓶颈,发现蓝海|明辨是非

参照苹果树的原理,让我们来看看企业家如何突破瓶颈、焕然一新。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家凭借与生俱来的或后天形成的格局和境界,能够带领企业取得与其格局和境界相应的发展。这是企业暗合道妙的自然成长阶段。当企业的发展达到了企业家格局和境界的天花板,企业的发展就遇到了瓶颈。此时,多数企业家会在“事上”下功夫,少数会在“德上”下功夫,极少数会在“道上”下功夫,只有甚为稀有的企业家会在“心上”下功夫。

当达到瓶颈时,苹果树的苹果收成是有一定量的。在苹果树的花果上下功夫,也就是企业家在事上下功夫,能暂时保持企业现有的结果和状况,但对于突破瓶颈,收效甚微。

进一步,应该在枝叶树干上,也就是企业家在德上下功夫,提升自己的德。例如,提升自己的能量和智慧,看清互联网的趋势,读懂云计算的规律,从而顺应上下游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提升自己的仁爱和胸怀,去感知用户内心的需求。如此提升了自己的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就能突破瓶颈,成效颇丰,带领企业取得一定的发展。

更进一步,在树根上,也就是企业家在道上下功夫,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例如,读懂这个伟大的时代,明白企业家的时代担当,把企业的命运与民族的使命紧密相连。随着格局和境界的提升,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得以提升,就能突破瓶颈,成效卓著,带领企业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即便如此,企业仍然经不起大风大浪。例如一次金融危机、一场技术革命和一次重大坎坷等,都可能会让企业倒闭。

突破瓶颈,发现蓝海|明辨是非

有没有让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奥妙呢?有!“心-道-德-事”四部曲可以揭晓答案。

事实上,企业家可以超越在事上、德上乃至道上下功夫,直接在心上下功夫。对照苹果树的原理,在心上下功夫就相当于在田地、种子、雨露、阳光、耕耘等方面上下功夫。田地代表心中拥有无尽宝藏的秘密,种子代表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真理,雨露代表圣贤指引,阳光代表伟大时代,以上代表明心功夫;耕耘代表净心功夫。故,在心上下功夫即是建设心灵品质,而建设心灵品质的关键是明心和净心两个功夫。

心是身之主宰,心是一切事事物物的源泉之源泉。在“心-道-德-事”四部曲的源头——心上下功夫,提升心灵品质,使得自己的格局和境界得以提升,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随之提升,因而能够突破瓶颈,甚至不会出现瓶颈。这一生之中,格局和境界的提升就会远超过那位哲人所言的30%。

例如,一个能人在心上下功夫,大体上三五年左右,即可垂直攀登,成为君子,则呈现君子之道,拥有广博的仁爱、深远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巨大的能量等君子之德,就成就君子的事业。若进一步在心上下功夫,也会成为贤人,则呈现贤人之道,拥有普世的仁爱、通达的智慧、浩荡的胸怀、磅礴的能量等贤人之德,就成就贤人的事业。故,心灵品质提升,道、德、事随之提升。

人与人的心灵品质不同,格局和境界就不同,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自然不同,为社会所做出的实质性贡献也不同。

大体上,100个士人事业的实质性贡献,相当于1个能人事业的实质性贡献。100个能人相当于1个君子,100个君子相当于1位贤人,100位贤人相当于1位圣人,因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个能人的事业,相当于100个士人的事业。

1个君子的事业,相当于1万个士人的事业。

1位贤人的事业,相当于100万个士人的事业。

1位圣人的事业,相当于1亿个士人的事业。

这其中体现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差异,更是本质上的不同。例如一位能人若是利益了100位民众,为民众提供的是生活和事业上的便利;一位圣人若是利益了100位民众,不仅为其提供生活和事业上的便利,而且成就其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

突破瓶颈,发现蓝海|明辨是非

下面以五种入流的人为例,阐述他们为社会所做的实质性贡献的差异。

士人以脚踏实地忠于职责之心,依士人之道而行,提供的是简洁实用的项目,这样的项目能利益用户,有时也可能损害用户的利益。士人事业的实质性贡献一般是比较小的。

能人以德才兼备志存高远之心,依能人之道而行,从事的是满足用户需求却未必真正利益用户心灵的产品,因而其事业的实质性贡献是有局限的。

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之心,依君子之道而行,开发的是利益用户物质需求的事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利益人心,因而能做出一定的实质性贡献。

贤人以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之心,依贤人之道而行,开展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的化育人心的事业,因而能够为社会做出较大的实质性贡献。

圣人以无我利他化育天下之心,依圣人之道而行,开创的是恩泽百世的伟大事业。不仅利益民众的衣食住行,更将自己的事业平台打造成为一个化育人心的舞台,以无上的仁爱、无量的智慧、无限的胸怀、无穷的能量利益民众的心灵。这是值得永远传颂的事业,能为社会做出巨大且持久的实质性贡献!

突破瓶颈,发现蓝海|明辨是非

只要领会“心-道-德-事”四部曲的奥妙并践行之,我们就能明合道妙走在光明大道上。此时,无论处于哪个层面,都是在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同时成就他人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

一个能人领会四部曲的奥妙并践行之,半年之后,生命就会焕然一新。若有良师引导,三五年之后,格局和境界可能就上升到君子乃至更高的层面。随后,生命就开始在全新的层面上展开,就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实质性贡献。

阳明先生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人生最大的秘密是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只要我们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就可以不断突破瓶颈,开发生命的蓝海。

江山易改,本性可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