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记忆技巧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个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很多同学总是觉得记不住,今天图图带大家来梳理一下。咱们这次使用画图的方式来试试看。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记忆技巧

①身心发展是一个从个体出生到个体死亡的全过程,所以先画一个数轴,左边是零,代表出生,右边是正无穷,代表生命的尽头。(*^_^*)既然是从出生到死亡,所以是有方向的,这个方向我们称之为“顺序性”。“顺序性”意味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②但是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不一样,小学有小学的任务,初中有初中的任务,我们称之为“阶段性”。

③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不是每天的变化都是一样的。有的时候发展的快一些,有的时候发展的慢一些。这个我们称之为“不平衡性”,不平衡性体现在两方面,同一方面的不平衡性和不同方面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不平衡性,是指身体发展的速度是不同的,比如,身高体重的发育,出生后的第一年和青春期是发展最快的时期,其他时期也在成长,但是速度就慢一些。不同方面的不平衡性是指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

④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种是人自己的。是“互补性”。“互补性”也分两种,一种是身体对身体的互补,比如常考的例子是达伦巴赫的实验,盲人的听力很好,如果堵住耳朵,他们就会撞墙;一种是心理对身体的互补,比如常考的例子是身残志坚,用顽强的意志力抵抗身体的疾病。

⑤以上不平衡性和互补性,都是自己和自己之间进行的。所以,我们用A→A表示。接下来我和别人之间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个被称作“个别差异性”,用A→B表示。

⑥最后,我们在看一个人的时候,是从总体上来看的,我们称之为“整体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有这些身心发展规律,带给我们的启示,都有什么呢?

“顺序性”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要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之前我们在《学记》中学过的“不凌节而施”、“学不躐等”说的都是要循序渐进的教育和教学。

“阶段性”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教育,不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少年儿童像成年人一样听报告、听讲座,使少年儿童“成人化”。

“不平衡性”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抓“关键期”。“关键期”这个概念最早由奥地利的生物学家劳伦兹的印刻现象提出。“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最适合学生机能和能力形成。比如像口头语言的关键期是2-3岁,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4-5岁,学外语的关键期是10岁之前,学乐器的关键期是5岁之前等等。

“互补性”告诉我们,教学中要长善救失,发挥学生的积极方面,弥补学生的消极方面。

“个别差异性”则是之前《论语》中就学过的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的不同个性进行教学。

“整体人”就是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人来看待。

以上是针对于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部分,采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忆的方法。其实,在教综的很多地方,都可以尝试使用这样的方法去记,我们称之为“意义学习”更多精彩内容课上会一一呈现,快来和我们一起意义学习吧~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记忆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