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到2022年基本建成10所智慧校園示範職業院校

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正深刻改變著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信息技術對教育具有革命性影響,不僅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而且深入影響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態。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7〕4號)、《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技〔2018〕6號)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職業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廣西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能力,加快推進全區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自治區教育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廣西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要求,廣西職業教育要主動適應信息技術特別是智能技術的發展,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創新發展, 培養大批高素質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為廣西營造“三大生態”、實現“兩個建成”提供有力支撐。

《意見》提出,到2022年,廣西要基本建成10所智慧校園示範職業院校,培育100個信息化融合創新示範專業,建設1000門信息化融合創新示範課程,培訓10000名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職業教育教師,全面提升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互聯網+職業教育”大平臺)發展目標。

《意見》提出大力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要任務為,實施智慧校園建設行動,實施優質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行動,實施教育教學模式創新行動,實施職業教育管理服務平臺建設行動,實施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實施智慧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區直和市級職業院校每個教學場所配備網絡多媒體教學設施設備,縣級中等職業學校每個主幹專業群至少建設 1間智慧教室。在全區遴選建設100個左右示範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重點解決實訓教學中“進不去、看不見、動不了、難再現”難題。推行基於統一校園IP網絡的安防監控、門禁、考勤、數字廣播、消費、生物識別、一卡通等物聯網應用及整合集成,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務能力。推動以設區市為單位統籌建立數字校園專門保障隊伍,解決職業院校運維保障力量薄弱問題。開展信息化環境下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每年遴選建設20個左右自治區級信息化專業課程研究基地。鼓勵國家示範性(骨幹)高等職業院校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基礎,推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動新技術支持下職業教育的模式變革和生態重構,打造職業教育面向東盟開放交流新增長極。

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李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