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蔡智恆的《孔雀森林》

重讀蔡智恆的《孔雀森林》

重讀蔡智恆的《孔雀森林》

上次讀這本小說,大約是2007年左右的時候,那時因為有個同學喜歡收藏蔡智恆的書,我又剛好在某個閒暇的時候拿起了其中一本書,於是我也成了痞子蔡的粉絲,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兩本書是《孔雀森林》和《亦恕與柯雪》。

算起來差不多有11年的時間了,前幾天跑步的時候突然想把他的小說都重讀一遍,這種感覺就像是重新翻開當年的日記本或讀書筆記。

前兩天剛看完《不換》,相對而言,《孔雀森林》要更有故事性,更有戲劇性;比如一開始的寄錯情書和她知道自己收錯情書的情節。但講故事從來就不是 jht 的風格。

印象很深,也是最打動我的是最後與教授的對話,但不是那句“別人不能論斷你,心理測試也不能,只有你自己才可以”。而是他選擇孔雀的原因“因為在這五種動物中,只有孔雀是兩隻腳。我覺得她也許會被其它動物排擠而沒有朋友,所以我選孔雀。身為老師,總會特別關心坐在角落、看起來很寂寞的學生。”

在一個人群中,我常常會注意到那些在角落裡的,被邊緣化的個體,但與小說中所說不同,他們往往並不是因為像孔雀那樣驕傲而變得孤獨,而更可能是因為性格或特殊的經歷而成了被孤立的對象。關注他們有必要,但如果自己能力有限,這種關注有時可能反而會成為一種負擔。

說回那個心理測驗:

你在森林裡養了幾種動物,馬、牛、羊、老虎和孔雀。如果有一天你要離開森林,而且只能帶一種動物離開,你會帶哪種動物?

每一種動物代表對你而言什麼最重要,或者說你最想追求什麼。

書中給出的解釋是:

馬代表自由,

牛代表事業,

羊代表愛情,

老虎代表尊嚴,

孔雀代表金錢。

(狗代表友情,男二號的選擇)

但其實這種心理測試最大的問題就是:其實每一種動物代表什麼,在不同的人的認知中是不一樣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選擇也必然會存在差異性。

比如,我就更傾向於認為:

馬代表事業,因為馬是重要的運輸工具,有比較好的工具價值;

牛代表純樸,因為牛隻會單純地吃草和幹活;

羊代表矯情,因為在我的認識中,羊就是小一號的牛,但勞動能力遠遠比不上牛,所以,她的存在可能只是為了矯情,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

老虎代表極致與孤獨,因為通常一山不能容二虎,它們是山中之王,也只能享受孤獨;

孔雀代表美麗,因為我們對它的最大印象就是開屏後會很漂亮。

所以,如果讓我從這五種動物中選擇一種的話,我會選擇牛,因為我更希望過純樸的生活,簡簡單單。

如果還可以有第二個選擇的話,我還希望能有老虎的極致表現。

但有些東西,即使你沒有去追求它,卻可能本能地會維護它,比如尊嚴;就像小說中講到的人物,即使沒有選擇老虎,也一樣很注重維護自己的尊嚴。

現實中,我們需要錢,而能為你帶來錢的最直接的東西是“事業”,也許你會看到追求事業比追求錢的人更多,但它們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那麼,尊嚴呢?

大多數人所謂的尊嚴,不就是通過錢來維護的嗎?

其實這種心理測試,你"選什麼"並沒有"為什麼選這個"重要。

另外,你生命中什麼最重要?

也許不同的階段,我們給出的答案可能會不一樣。

就像作者在序中說到的一樣“愛情對每個人都重要,但不一定是最重要”,而這部小說其實有點反愛情的意思。

最在意愛情的柳葦庭,其實在意的是別人給她的“浪漫”,在她看來,沒有浪漫就不是愛情。然而,愛情真有有那麼膚淺嗎?

關於愛情,書中有幾段說得很經典:

為了愛情而放棄更好的生活,與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放棄愛情,誰比較高尚呢?

這兩種人的區別只在於重視的東西不一樣而已,並沒有孰優孰劣。

但因愛情通常被人們神聖化,所以選擇愛情的人也被神聖化。

平心而論,在那個心理測試的五種動物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

難道只因選羊的人選擇愛情,我們便認為選羊的人情操最高貴?

我想她說得沒錯,也許只是選擇的不同而已。

為了愛情犧牲一切的人會被歌頌;

但為了一切犧牲愛情的人,在某種程度上,大概會被指責吧。

愛情,確實是我們在的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主角。

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小說、娛樂生活,基本都會與愛情聯繫在一起。

為什麼愛情會佔據我們人生中那麼重要的地位呢?

是因為它與生殖,或者說物種的繁衍直接相關嗎?

雖然痞子蔡說愛情不是最重要的,但整部小說還不是一直在討論愛情?

如果它不重要,為什麼你要說“愛情不重要”,而不是說“尊嚴不重要”、“事業不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